者竜的茶大約是有些名氣的,來者竜前,我對茶葉一無所知,記得一次下村,路遇一片茶園,駕駛員介紹到:“這些就是茶葉了”,我問他:“這棵是紅茶還是綠茶,這葉子綠色的應該是綠茶了吧”,駕駛員瞬間笑蹦,開始組織語言跟我介紹茶葉的區別,我才開始慢慢了解茶葉。
春茶,待采摘
茶園風貌
早有聽聞在哀牢山中有一株野茶王,清明值班,找了個當地向導,進山探尋哀牢山野茶王。清晨九點,吃了雙份早餐(兩個包子),驅車駛往哀牢山,到達機動車能到的最高點,已經是哀牢山半山腰了,下車走路,向導大哥考慮周到,還背了個包帶了些干糧,而我就輕車簡從了(其實是懶),只帶了一瓶礦泉水,開始往山上爬。
出門沒看老黃歷,天氣不太好
必須介紹一下我的向導大哥,一位護林員,由于不會開車,也不會騎車,這幾十年來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雙腿,在者竜出了名的走路快,每日步行量至少十公里!之前進邱家壩,去老虎洞,都是他帶路,已然成了我的職業向導。然而,老師傅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職業帶路人,者竜活地圖,在哀牢山腹地自帶導航的向導大哥,今天居然迷路了。還好沒進入林區,手機還有信號,向導大哥電話搖人,搖了一個更專業的向導,我們也在一片開闊地帶坐等向導二號來找到我們。
我在賞花,也在等你——一位更專業的向導
失足向導我華哥,不慌不忙采著野菜
大約等了一個小時,更專業的向導終于找到了我們,開始進林區。爬山的時候還有小路,路況雖然不好,但也還勉強能走,就是吃力些。進林區就不一樣了,根本沒有路,有時要鉆樹叢,有時要爬高坎,有時要梭陡坡,由于深山老林濕度大,加上天也比較陰,沒一會兒,衣服鞋子全濕透了。記得有位老前輩分享過一些經驗,十冬臘月進山容易失溫的原因,就是走路爬山身上出汗,但衣物全濕,一旦停下來不走動,體溫就會急速下降。我沒有失溫,但成功感冒了!
往林區里走了大約二十分鐘,就陸陸續續見到野茶樹了,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粗的細的,奇形怪狀的都有,還遇到一位本地老大姐正在采野茶,聽我口音不是本地人,問我是不是來收茶葉的老板,我心想“現在的老板都開始長得像我這樣慫了么,我咋看也不能像老板嘛”。
長得比較正規的野茶,芽發的很旺
比較粗的野茶,42碼的鞋子看起來一小只
野茶樹群,應該是哥幾個
一棵倒了而又沒倒完的大樹樁,真的很大
又瘦又高的野茶樹
枝杈很多的野茶樹
又梭了幾個陡坡,踏過幾處小溪,往下走了幾十米,傳說中的野茶王出現在眼前。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哀牢山,遍地浸水
就是它,野茶王
跟它合個影,腰圍比我粗多了
42碼的鞋子再次出鏡
兜兜轉轉,從林區出來已經快十二點了,原來向導大哥提前叫護林防火卡點的同事準備了午餐,我們趕到卡點時,幾位大廚正在感激涕零的炒菜,條件艱苦,如此高端的廚房,配不了抽油煙機,實在是太熏了,幾位大廚都是含淚下廚。
配不起抽油煙機的高端廚房和含淚下廚的護林員老哥
鑼鍋飯,很香,要把它弄熟還是要點兒技術的
豐盛又美味,實在太餓了,干了兩大碗
明前茶,貴如金,生長在山林中的野茶,因數量稀少,采摘難度大,比臺地茶要貴上不少,通過此次探尋,感覺明前野茶,貴是應該的,開玩笑的講,這幾棵野茶樹,即使白送給我,我也沒本事采摘下來制成茶葉(四肢不夠靈活,自小爬樹就很笨,這類大樹壓根爬不上去,更別說在樹上采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