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單叢的來歷有什么典故
相傳,鳳凰山是畬族的發祥地。隋、唐、宋時期,凡有畬族居住的地方,就有茶樹的種植,畬族與茶樹可謂共同繁衍。隋朝年間,一些茶樹隨著部分畬族人向東遷徙,被帶到福建等地種植。到宋代,風凰山民發現了葉尖似鶴嘴的紅茵茶樹,烹制后飲用,發現味道很好,便開始種植。
傳說南宋末年,宋幼主趙昺南逃至潮州,路經鳳凰山的烏崇山時,曾用紅茵茶樹葉止渴生津,效果甚佳,民間有“鳳凰鳥聞知宋帝等人口渴,口銜茶枝賜茶”的傳說。從此紅茵茶廣為栽種,后人稱其為“宋茶”,又叫“鳥嘴茶”。鳥嘴茶就是鳳凰單叢的前身,稱為“宋種”。至今烏崇村還留有宋、元、明、清各代樹齡達200~700年的茶樹3700余棵。據說此為制造鳳凰單叢的茶樹原種。
鳳凰單叢因何得名
鳳凰單叢產自廣東潮州鳳凰鎮烏崠山,茶園位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上。鳳凰單叢因產地鳳凰山而得名。
鳳凰單叢的“單叢”為何意
單叢茶,是在鳳凰水仙群體品種中選拔優良單株茶樹,經培育、采摘、加工而成。
鳳凰單叢屬于烏龍茶,烏龍茶的制作技藝復雜,在此基礎上,單叢茶的制作可謂獨特,它要尊重每一棵茶樹的個性。單叢狹義上是指單株采摘、單株制作,然后形成單株茶樹獨特的香型;廣義上是指針對某種香型的茶單獨制作,保持某種香型的純粹性。
鳳凰單叢最常見的香型是什么
鳳凰單叢是香型豐富的烏龍茶,大概有一百多種香型,如黃枝香、蜜蘭香、梔子香、蘭花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茉莉香、夜來香、鴨屎香、桂花香、姜花香、山茄香等。
鳳凰單叢的采摘標準是什么
單叢茶實行分株單采,新茶芽萌發至小開面(即出現駐芽)時,即按一芽二三葉標準采下,輕放于茶籮內。一般于午后開始采茶,當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間進行。
制作鳳凰單叢茶采摘鮮葉時要求做到“五不采”,即太陽升不采、天氣熱不采、芽不壯不采、陰天不采、雨天不采。鳳凰單叢采摘標準較為嚴格,可以保證茶葉制作后口感醇甘,香氣卓越。
鳳凰單叢有何特點
鳳凰單叢是條形烏龍茶,優質鳳凰單叢條索挺直肥壯,稍彎曲,色澤黃褐,俗稱“鱔魚皮色”,油潤有光澤;沖泡后,湯色橙黃清澈,有天然花香,香高持久,滋味醇爽回甘;葉底肥厚柔軟,葉邊朱紅,葉腹色黃明亮,較耐沖泡。
鳳凰單叢中的“鴨屎香”有何來歷
鳳凰單叢中有一種香型被稱為“鴨屎香”,但是這款茶不僅沒有鴨屎的味道,且香氣濃郁高揚,湯色橙黃清澈,滋味醇厚濃烈。那它為什么起了個這么不雅的名字呢?很多年前,這款茶從烏崇山引進過來,種在土壤發黃的茶園里,當地人稱這種土為“鴨屎黃”。茶樹生根發芽,長出來的葉子像鴨腳。用這種茶樹鮮葉制作出來的茶條索粗壯、勻整挺直,泡出來的茶湯明亮,香氣高揚。茶園的主人怕別人偷種,于是,謊稱是“鴨屎香”。盡管名字不雅,但是人們卻很喜歡這款茶,紛紛裁剪栽培?!傍喪合恪钡拿忠簿土鱾飨聛砹?。
如何沖泡鳳凰單叢
沖泡鳳凰單叢,當地的潮州工夫泡法從茶具到沖泡都有很多講究。
①茶具。“潮汕四寶”是沖泡鳳凰單叢工夫茶的必備用具:孟臣罐,是小容積紫砂壺,最適合用來沖泡濃香的鳳凰單叢;若琛甌,即品茗杯,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淺,容量約10~20毫升;玉書煨,是燒開水的扁形陶壺,容量并不大,材質為潮州紅泥;潮汕爐,是紅泥小火爐,有高有矮,爐心深而小,火熱力足而均勻。
②沖泡。工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閩南地區傳統的品茶方式,有獨特的沖泡方式和斟茶方式,融精神、禮儀、技藝于一體,是現代茶藝的基礎。泡茶時,通常以孟臣罐為中心,三四只若琛甌放在一只橢圓形或圓形、能承接茶水的茶盤上。燒水時對用水、用炭都有一定要求,泡飲時的流程有溫罐、燙杯、高沖、低斟,講究淋壺和巡、點的分茶方式。品飲時講究茶禮,使人有物質、精神雙重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