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常常聽聞層次感、收斂性、茶水分離等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說法,那它們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
今日我們就聊聊喝茶時有哪些常用的品茶術(shù)語,以便我們更好的表達對一杯茶湯的感受。
以下都是日常品茶中,比較常見的品茶術(shù)語。有需要的各位小伙伴都可以記一下,這樣下次就不會只用“好喝”來形容啦~
專指茶湯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味和苦澀度,常用“強、弱”來形容。
指茶湯入口后,各種包括厚度、甜度、回甘、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形容。
鮮葉在制作工藝中產(chǎn)生,主要由茶葉中游離型兒茶素產(chǎn)生。
苦是一種味道,澀是一種感覺。苦是由茶葉內(nèi)含物中的茶堿產(chǎn)生,澀是口腔中細嫩組織收斂的表現(xiàn)。構(gòu)成茶葉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堿、花青素、茶皂素,而兒茶素、黃酮類等既呈澀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澀味總是相伴而生,兩者的協(xié)同作用主導(dǎo)了茶葉的呈味特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xiàn)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xiàn)。
茶湯滋味很淡薄,指喝茶時,明顯感到茶味和水的分離、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無茶味的感覺。
指苦味在口中轉(zhuǎn)化后產(chǎn)生甘甜的過程。
生津,是喝茶時茶湯中的多酚類等物質(zhì),刺激口腔內(nèi)壁,使其緊束收斂,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層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后順序。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zhuǎn)變的感覺。
品茶后,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指茶湯物質(zhì)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
舌底鳴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斷有津液大量生成的過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續(xù)保持潤滑,帶來舒適的感覺。通常品質(zhì)很好的茶都會帶來舌底鳴泉的感受。
在揉捻后未曬干,壓制時所含水分過高而產(chǎn)生。
殺青溫度不夠或時間不足而產(chǎn)生,嚴重時會有“青腥味”。
品茶后,咽喉過于干燥,吞咽困難、緊縮發(fā)癢等不適感,人會微覺不安、煩躁等。
茶湯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氣。
毫香通常是形容干茶能明顯看到許多白毫的茶葉,在沖泡時散發(fā)出來的香氣。一般有毫香的茶,原料等級都比較高,而且茶葉一定要有大量的毫毛,毫香明顯的多見于新茶。例如白毫銀針以及紅茶中的金峻眉就會有明顯的毫香。
陳香一般是形容黑茶、普洱茶等,后期還可以繼續(xù)轉(zhuǎn)化的茶類在轉(zhuǎn)化過程中,自然氧化帶來的香氣。
茶葉中出現(xiàn)的果香種類很多。自然的果香主要是茶樹品種和工藝造成的,也有再加工茶是添加外源物或者是窨制形成的。自然的果香最常見于紅茶以及烏龍茶。
清香多出現(xiàn)于綠茶和普洱生茶新茶。清香和青味不同,清香是能令人愉悅的自然而帶鮮爽的香氣。青味一般則是殺青不足,帶來的令人不適的類似青草的氣味。
嫩香是一種清鮮、細嫩的香感,植物鮮嫩部分散發(fā)出來的出眾香氣。一般原料等級高、工藝到位、保存得當?shù)木G茶、黃茶都會有。比如黃山毛峰、信陽毛尖、都勻毛尖等。
甜香就是在香氣成分中能夠明顯感受到甜味。甜香在紅茶中比較容易感受,比如焦糖香、蜜糖香、桂圓香等。其他茶類也會見到,比如工藝精制的黃芽茶也會有甜玉米須水的香氣。
干燥過程中,使用特殊松木等熏煙制作的茶,一般都有較舒適的松煙香。有松煙香的茶有例如傳統(tǒng)正山小種、溈山毛尖等。
花香的類型很豐富,根據(jù)花香給人的感受,將其分為清雅型的花香和濃郁型的花香。自然形成的花香,既有茶樹品種的關(guān)系,也離不開工藝。
通常以品種為主帶來的花香,以廣東單叢茶為代表,而紅茶的花香,則主要是工藝帶來的。還有一種花香,以是花茶為代表,利用茶葉的吸附性,吸收外源花朵的香氣。
更多專業(yè)的評茶術(shù)語,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深入再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