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說:“心有多靜,福有多深;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一念起,風靡云涌,一念滅,繁花似錦;愿所愿,皆所求。”這些話聽上去很美好,但是對于我們平凡的人來說,實踐卻并不容易。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一下師父之言中的幾個關鍵詞。
“心靜”,指的是內心的寧靜和平和狀態。它代表著身心上的平衡和健康,也是構建快樂生活的基石。心靜了,才有閑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心靜之人,無意于得失,才能淡定從容。
糟糕的,從來都不是外境,而是自己的心。面對麻煩,暴跳如雷,這是弱者;面對困境,淡定自如,這是強者。抱怨沒有任何用,只會給自己和他人添堵。把心靜下來,才能沉淀智慧,解決麻煩。人生海海,心靜的人,才能蓄滿幸福。
一個人,心靜下來,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初衷”。作家馬德說:“從自己出發,然后回到自己。這是一個人的狂歡與悲喜。有什么與沒什么,多一點與少一點,不必說給誰,也不值得說給誰。安靜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币粋€人活著,其實就是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如果因為昨天的事情,活得很煩惱,那么你還會弄丟明天。
“福”,可以指物質財富,但在這里的意思是指內在的幸福感。老祖宗告訴我們:“心安是福?!碑斈慊畹眯臒┮鈦y的時候,福氣就弄丟了,如果你的心,慢慢回歸平靜,你的福氣就找回來了。
古人云:凡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靜心思考并探索自我,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內在幸福。人生,得到是福,失去也是福。同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同樣的心,不一樣的想法;看淡即是晴天,放寬即是坦途。一個人的福氣深淺與否,在于能否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控制得住脾氣。
“一念起,風靡云涌”,強調的是思想和心態對人生的影響。我們的想法和信條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現實。心寬一寸,路寬一丈,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的風平浪靜。
因此,如何通過實踐師父的教導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呢?
首先是適應力:所謂人生,就是一程山、一程水的跋涉;就是一場聚、散一場的宴席;就是跌漲未知的股市;就是輸贏不定的棋局。在生活中必須適應各種變化和困難。我們需要在壓力和挑戰面前,學會保持冷靜。當我們的內心保持安寧,才能在困難中響應最好的策略,在逆境中找到最佳的出路。人很多時候,都是在經歷了一些挫折后,悄悄換了一種性格,不再刻薄,不再斤斤計較,而是學會了包容和隱忍,懂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難得糊涂。
其次是領導力: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您知道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嗎?您希望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嗎?建立清晰且可實現的目標,并確定達到這些目標所需的步驟?;畹?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來,那么到底要變成什么樣子?
最后,是自省和思考。師父的教導強調了尋找內在平衡和幸福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深層的思考和自我審查,探索自我意義、價值和真正的幸福所在。
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會有欲望,希望賺錢越多越好,房子越來越奢華,車子越來越貴,這是一種本能。人生路漫漫,你到底要活成什么樣子,要得到什么。很多人說我當初想的是這樣的東西,可是后來我們都把理想弄丟了,那是因為當初定下的理想,并不符合人生發展實際,也因為要賺錢,不能空口說大話。理想再高,也要吃飽穿暖,才有機會去奮斗。
人生的終點和趣味,不是在山水踏盡時欣賞到的風景,而是在心里放下包袱的那一刻,收獲到的大自在。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注定赤條條的來到人世間,也注定赤條條的離開塵世間。要舍得放開,別被凡塵的牽絆,擾亂了心境,讓心靈蒙上了煩惱的灰塵。屬于自己的風景,從來不曾錯過;不是自己的風景,永遠只是路過。
身體健康的基礎就是心靈的平靜。我們的心靈就像溫水一樣,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激勵。遵循師父的教導,通過適應力、領導力以及自省清理,我們就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追求幸福,實現向往的目標。人生皆苦,唯有自渡。放下心中執念,便是最好的“放生”。愿你清凈無憂、寂靜安然,常生歡喜。
#頭條家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