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突然朋友問:“大紅袍是巖茶嗎?那什么是巖茶啊?”
就這個問題,展開今天的話題,關于【巖茶】的小故事。
先說個知識點茶葉的禁忌,不知道您聽沒聽說過。
1.綠茶不碰紫砂壺。
2.白茶不碰玻璃杯。
3.黑茶不用蓋碗沏。
4.紅茶大忌用陶瓷。
關于茶的分類,您可以回看小編之前的文章:萬能泡茶公式
巖茶圖
正題開始,這篇文章,讓您看完后秒懂巖茶。
巖茶是武夷山地區具有巖骨花香之烏龍茶的特定稱謂,之所以稱為巖茶,主要是武夷山的獨特微環境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巖石主要為火山礫巖、礫巖、紅沙巖、頁巖、凝灰巖等類型,而茶葉就是生長于這樣的巖石風化土壤里的,所以制成的烏龍茶又稱之為巖茶。
?根據國家頒布的武夷巖茶標準,可以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大紅袍、肉桂、武夷水仙、武夷名叢及武夷奇種。
其中名叢主要是四大名叢,分別是: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不是烤魚)
武夷山風景
?巖韻,就是“巖骨花香”,是一種很奇幻的感受。
巖骨,也就是巖茶的風骨。由茶湯內豐富的諸多物質,混合而成的一種勁道。當你將茶湯咽入的剎那能體會到茶湯的綿中帶剛。而花香,可以算是武夷巖茶的外衣,擁有鮮艷嬌嫩的底色。好的巖茶,要有香有水有韻。而巖骨花香則是它們的高度概括。
武夷巖茶的巖韻形成離不開特定的物質基礎,即山場(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陸羽《茶經》中描述的山場)。生長在正巖山場里的巖茶,受到獨特的小氣候環境影響,而巖壁的風化剝落物,能為茶園土壤提供充足的養分,享受著得天獨厚生長先機的正巖茶,才有機會逐漸積累形成“巖韻”的物質。
如果要具體描述的話就是:巖茶的巖韻就像是,被大太陽毒曬了半天的巖石,摸上去燙手,放雞蛋半熟那種程度,然后快速潑一盆冷水降溫,伴隨一陣嗤嗤嗤的聲響,接著就能聞到一股略帶焦味,但又很濕潤的巖氣息。
?基于山場所處的位置不同,可以劃分出不同的核心區,越靠里的等級越高。最核心的即為核心正巖分為三坑兩澗,其次是在武夷山風景區內的稱為正巖茶。如下圖所示:
三坑兩澗:核心正巖茶
正巖茶:武夷山名勝風景區內的茶
半巖茶:景區外丘陵及半丘陵山地的茶
洲茶:平原及田間種植;非景區及山丘地帶的茶
武夷巖茶:武夷山市所轄區內的茶
非武夷巖茶:非武夷山市所轄區內的茶
三坑兩澗是位于核心正巖的山場的名稱,五大知名山場:牛欄坑(不是牛欄山)、慧苑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
武夷山正巖
?牛肉馬肉分別都是不同的山場產出的肉桂的別稱,具體分析如下:
“牛肉”:牛欄坑肉桂;
“馬肉”:馬頭巖肉桂;
“龍肉”:九龍巢肉桂;
“虎肉”:虎嘯巖肉桂;
“心頭肉”:天心巖肉桂;
“獅肉”:青獅巖肉桂;
“羊肉”:三仰峰肉桂;
“豬肉”:竹巢肉桂。
三仰峰風景
?對于喜歡巖茶的朋友來說,武夷巖茶最容易辨別的方式,就是焙火程度了。
走水茶:湯色偏黃,清香帶青味。
輕火:湯色橙黃,清香不帶青味。
中火:湯色橙黃偏紅,花香、品種香顯。
中足火:湯色橙紅,熟香、品種香顯。
高火:湯色偏紅,熟香顯,火味濃郁。
老火:湯色深紅,熟香帶焦糊味。
?武夷巖茶,不像江南的茶葉,只在明前或者雨后,而是一年四季都有茶葉的開采。只是這一年四季像極了一個人的一生,茶葉的味道也各自不相同。除去春茶,它產的冬茶味道也非常的受歡迎,和大多數茶葉一樣,春天的茶葉總是氣質最好也是最香甜的,而在冬天采摘的巖茶更加有營養更加寶貴。所以,才有了我們常說的:冬天一定要喝點巖茶,暖胃。
就寫到這里了,對您有幫助嗎?秒懂了沒?喜歡的朋友,想試試緣分,一起品茶,一起評論區暢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