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傷害,其實是父母的關愛。
我出生在一個貧困且又缺愛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會給予任何的關愛,不是貶低就是打壓,反正在他們口中一無是處,說得最多的就是你不要怎樣,不要怎樣,別人誰誰誰聰明勤快,而你卻懶惰愚蠢。所以慢慢的,我就養成了自卑,敏感,懦弱的性格,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處處不如別人。小學到初中啊經常受欺負,經歷過被打,被罵,被各種欺壓。并且我還有個哥哥,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我卻經常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以至于抑郁的種子被深深的埋藏在心懷。
我恨過,怨過,悲傷過,想死過,我在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父母,我現在所有的不順,全部都是他們造成的,出社會后我就基本斷絕了與他們的聯系,因為只要聽到他們說話我就極其不舒服,更別提打電話,那是如同吵架。但當我恨得越深,抑郁就反而更嚴重。嚴重到無法出門,難以工作,心慌胸悶,頭暈頭痛,渾身發抖。但是我內心是好強的,我覺得我的人生不能一直這樣頹廢下去,所以最后選擇去了寺廟散散心,確實啊當人迷茫消極時寺廟其實是最好的歸宿。師傅說:你是因為執念太深,父母是否愛我們是他因果,但是我們必須要愛父母,你是因為現在過的不好,才會去埋怨當初的父母,有前面的因,才會導致你現在的果,同時你也在為自己的不堪找借口,當你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為什么不試著改變自己呢?你執念當初的因越深,那么所受當下的果就會越重。所以必須要釋懷當初的因,才能解開當下的果。
我雖然執念太深,但是我也試著去領悟師傅的話,學著去慢慢開悟,于是我撥通了許久未曾聯系父母的電話,交談了很多,我哭了,父母也哭了,哭的稀里嘩啦,無法自拔。這時我才意識到大多數的父母所做的事,都是為了孩子好,而這個好其實是他們主觀認為的好,并不是客觀的好,其實就好比老鼠偷東西,我們都認為它是在偷,但老鼠卻認為這是他辛辛苦苦勞動獲得的果實是一個道理。父母所灌輸的那些負面思想以及對我們的各種貶低打壓,其實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變得更有斗志,積極向上,殊不知這種方式對我們造成了傷害,終其一生都難在治愈的路上。
所以這些看似是原生家庭的傷害,其實是因為我們各自都是站在了自己的主觀角度去看待問題,就如同當初父母站在他的角度去教育我們一樣。我突然間想到了趙玉平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你沒有的你就永給不了別人,你不會的你就永遠教不了別人。當初的父母也是自卑,懦弱,沒有學識的,因為他們是這樣的人,所以就很難培養出一個自信,陽光的少年。不是他們不想給,而是給不了,也沒有方法。就像自卑的我們,在家脾氣大,外出心怕怕,做任何事情都束手束腳,無法做真實的自己一樣,其實你知道該如何做,但是你不敢去做。你也知道自己是悲觀消極的,但是就是無法樂觀開朗起來。所以父母想有優秀的子女。而子女也想擁有出色的父母。最后只會在索取中迷失自我,而忘記本該屬于自己的平凡人生。
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圣人,無法做的盡善盡美,所以換位思考之后,就要慢慢學會釋懷,不要因為現在過的不愉快,而一味的去責怪年邁的父母。更別傻傻的想著斷舍離,世界上所有的事都能斷舍離,唯獨血濃于水的親戚是不可能斷舍離的。所以想要克服原生家庭的傷害,必須要學會釋懷,不去釋懷,傷害會一直存在,你始終無法驅散童年的霧霾。所以我希望你余生好好愛自己,愛家人,愛身邊愛你的人。
#你會恨父母嗎##教育孩子之感悟# #教育孩子之感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