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標志著真正暑天的開始。“三伏天”的第一天,我們稱之為“入伏”,或者叫“伏頭”,民間有諺 “夏至三庚數頭伏。伏日作為節日約始于秦朝,當時稱“伏臘節”,是一種慶祝夏糧豐收的農慶活動。
不歷塵埃三伏熱,孰知風露九秋涼,十首有關入伏的詩句,愿你淺握清風,覓一處清涼,順問夏安!
避暑
唐-李頻
當暑憶歸林,陶家借柳陰。
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
白日欺玄鬢,滄江負素心。
神仙倘有術,引我出幽岑。
淳熙丁未初伏奉親避暑中巖(其一)
宋-楊光
伽陀坐斷碧巖陰,手眼無非利物心。
借我初庚滌袢暑,泠風美蔭木千尋。
伏日
宋-張镃
未曉雨先驟,過朝風更鮮。
誰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
洗盞嘗新酒,臨池摘嫩蓮。
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遷。
嘗瓜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病骨那禁暑,衰年更作愁。
有風依舊熱,初伏幾時秋。
瓜果誰新餉,饞涎小忍休。
金盆井花水,且看玉雙浮。
入伏后三日
宋-張耒
老火熾而焰,端能流弱金。
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
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齊紈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寧獨行,巾具密相尋。
蓬茅有佳處,亦足慰人心。
初伏避暑
宋-韓琦
四序推遷理亦常,其間天意或難詳。
將令炎暑收殘虐,何使清商預伏藏。
幾日西風來拂衽,昔時中冀盛飛觴。
無辭剩引南燕酌,鹽疊冰峰合坐涼。
初伏后偶書呈抑之
宋-白子儀
炎天三伏經初伏,火烈石焚疑此時。
鉤帶已逢瓜入座,扶疏還愛樹成帷。
良田廣宅富家事,萬壑千巖逋客期。
顧念宿心俱未適,但慚種種鬢垂絲。
四時詞(其二)
明-黃淮
隆暑啟初伏,薰風入虞琴。
安得播馀響,滌我煩熱襟。
謝顧良弼李世賢攜酒過訪
明-吳寬
初伏將臨日正長,肩輿同約到茅堂。
遠林忽辱來公子,小圃翻能致辟疆。
花下扶筇臨亂石,藤陰移席避斜陽。
幽居無物相延款,綠樹成行晚更涼。
六月二十二舟中睡起
清-江之紀
殘月雖如玦,清光猶滿天。
疏星低倚樹,遠水澹收煙。
酒醒三更后,涼生初伏前。
誰知勞擾際,偷作片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