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奧飛戰略投資部
政策環境
電影產業的政策環境整體趨好,部委之間的互動和協作逐漸增多,文化部、廣電局出臺的政策,得到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主管部門的配套支持和實施條件補給。
2015年9月,國務院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產業水平、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發展,推動電影行業由行政法規監管轉向專門法監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便利市場主體、社會資本進入電影產業,首次對社會資本投資電影攝制等業務不做限制。同時減少了行政審批,強化了備案制在電影攝制、放映和對外展銷環節的運用,有利于減少行政審批縮短投資周期;在信息公開方面也強調主管部門及時公布電影基本情況和放映環節經營單位的情況,利于減少行業重復投資。《(草案)》在專項基金、稅收優惠、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詳盡的規定,將助力全產業鏈全面均衡發展。
《電影產業促進法》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
政策覆蓋全產業鏈
經濟環境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文化需求會進入快速發展期,人均 GDP 達到 5000 美元時就會出現井噴式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經濟數據,2014 年中國人均 GDP 約為7485 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長為其電影消費奠定了經濟基礎。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城鎮化推動了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商業地產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于一身,在初期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業地產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影院投資的增長,2014年底,中國影院數量達到5700家,銀幕數量2.36萬塊,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
資本、互聯網經濟和影視產業化布局成為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經濟環境因素。201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視行業并購事件已超過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購案,而去年A股涉及影視行業的并購案件為54件。2015年以來資本對電影產業的滲透,延續了 2014 年的資本熱度和景氣,運作模式包括影視基金、借殼上市、上市公司并購等。BAT 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和商業主體開始影視業務布局,分別成立愛奇藝影業、百度影業、阿里影業、騰訊影業等公司,通過互聯網功能和平臺優勢,挖掘電影產業鏈存量市場,并開始探索電影后產業環節的增量部分。同時上市影視公司尋求多元化發展,以豐富互動娛樂業務為目標,如華誼兄弟領投手游發行商咸魚游戲A輪融資。
社會環境
觀影人群快速增長,90后成觀影主力。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總觀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長,同比增長46%。從觀眾年齡分布來看,90后已經成為觀影主力,占比從2014年的52%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7%,其中,95后觀影群體迅速擴大,占比從2013年的僅4%竄升至今年初的15%。從學歷分布看,大學本/專科占到8成,高知白領成為中國核心電影觀眾,該群體對電影的消費和需求代表了主體電影觀眾的意見。
中國電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晉、跨界導演作品以及話題性、粉絲電影顯著增加,這些電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輕主流和核心觀眾的喜愛。隨著影院終端的發展,觀眾可接受的內容和信息愈加廣泛,觀眾對電影內容的需求會趨于定向和精細。
中國電影產業規模整體在高速增長,國內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從2009年的61.8%攀升到2014年的81.4%,國內票房增速除 2013 年低于產業規模增速之外,2009-2013 年都以高出 10%的速度增值,但 2014 年差值縮窄到 5%以內,電影產業規模增速的動力開始部分轉向到國內非票房和海外銷售的拉動上,2013-2014 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別為32.1%、32.8%,可以預見后續幾年二者將逐步保持穩定增速,共同帶來產業規模的增加。不過,參照北美電影業的發展情況,中國電影產業成長的動力,在未來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來拓展。
電影市場票房收入方面,2015年1月-6月,中國大陸市場票房總計202.4億,同比增長48.9%。2015上半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其中國產影片117部,票房86.7億,單部平均票房7410萬;進口影片33部,票房107.1億,單部平均票房3.2億;特殊影片8部(純港片和純臺片),票房6105萬,單部平均票房763萬。
縱觀過去幾年的票房趨勢,國產片和進口片票房貢獻凈差在 2009-2011 年大致維持在 8-12%比例,2012 年被后者反超為-4%,2013年恢復反彈后拉大到 18%,2014 年實現回歸,恢復到平均范圍內。在國產片和排片保護政策,以及引進片審查機制背景下,預計后續幾年國產片和進口片的貢獻差值將繼續維持在平均范圍內。從國產片、進口片票房增速對比來看,二者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 37%、40%,前者對中國電影總票房的貢獻度要低于后者,國產片需要進一步提高票房競爭力。
2015年上半年國內票房過億的影片總計42部,其中國產影片22部,票房81.1億,吸引2.3億人次觀影;進口影片20部,票房104.9億,吸引2.8億人次觀影。國產過億影片票房集中在2-5億區間,進口過億影片則在1-2億區間及9億以上區間占較多數量。
全球范圍內,2014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增速與2013年相比下降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受到北美市場放緩所影響。藝恩咨詢預計,未來幾年內,全球電影票房仍將保持5%的平均增速。
繼2011年票房出現負增長后,2014 年北美電影票房增速再次掉入負增長,延續了2013 年票房增速放緩之后的頹勢,導致110億美元大關的票房預期成為泡影。緩速增長甚至下降將成為未來北美票房市場的一個特點,原因包括觀影人次增長乏力、票價壓力、其他發行窗口分流、續集表現不佳、全球發行問題等因素。事實上,這種下降趨勢還發生在日本、英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多數國家。
不過,2014年北美、亞洲、西歐仍為全球重要電影票房市場,其中中國電影票房占全球電影總票房總額突破10%,相較于2013年增長2.5%;相應地,北美由2013年的30.4%占比下降了2.7%,北美的市場總額進一步被分攤;中國與北美之間的總額差距由2013年的20.4%,縮窄為2014年的15.2%,但是中國票房仍不及北美的一半。
產業鏈延伸、跨界經營和互聯網化并購潮將會持續
影視公司的跨界行為是以圍繞產業鏈的細分領域而進行,具備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業務成為諸多影視公司參投的重要對象;宣發部分受到互聯網的影響最為直接,因而也成為影視公司加強產業鏈整合力度的關鍵節點,通過對外并購、產品研發等手段覆蓋在線購票相關業務。
影視公司與互聯網的聯姻表現在跨界和互聯網化過程,產業鏈中的內容制作、終端和衍生品節點成為互聯網化的重要實施方向,如阿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參與華誼2014年36億定增方案,華誼以此接入阿里電商和騰訊社交娛樂資源,并有針對地進行項目合作與計劃執行。
2014-2015年影視公司跨界與互聯網化分析
在線票務高速發展,電影發行去中介化
2014年到2015年是在線票務高速發展階段,根據易觀智庫數據,2015年第1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務(包括傳統線上團購和在線選座)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3.42%,具有市場先發優勢的貓眼電影、格瓦拉排名一二,BAT旗下的微信電影票、淘寶電影、百度糯米也在奮起直追。電影在線票務主要把握的是電影的發行、營銷環節,利潤主要來源于票務服務費、宣傳發行費。近期,參與聯合出品的電影,票務網站參與出品的電影可以最終進行票房分成,票務網站盈利模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在線票務網站已經部分具有發行功能,未來這一趨勢會被進一步強化。
電影營銷進入移動互聯時期
電影產業的互聯網化最先開始于營銷領域。早在門戶網站時期,電影互聯網營銷主要表現為在新浪、搜狐等門戶的娛樂版塊發布電影上映信息以及相關新聞報道,這實質上僅是紙媒、電視等傳統媒體電影宣傳內容向互聯網的遷移,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營銷。社交網站時期,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蓬勃興起,2011年《失戀 33 天》迎合了這種傳播趨勢,在社交網站發布預告片,進行病毒式傳播,在票房冷清的11月創造了 3.5 億元的佳績。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營銷以其精準性高、互動性強等優勢迅速獲得廣告主認可,2013 年中國移動營銷市場規模達到134.3億元,2014年達到472.2億元,未來電影營銷移動化的趨勢將會加強。
院線集中度提高、影院建設城市層級下沉
目前我國院線行業集中度較低,而院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強對上游物業租賃的議價能力,降低成本,與上游采用更為靈活的分賬比例及合作形式,提高盈利能力。萬達院線的上市刺激了院線市場的資本集中和市場聚集,院線行業將從充分競爭階段過渡到規模和品牌競爭階段,大地院線、金逸院線、上海聯合等將加速 IPO 步伐;國內院線或將在資本市場的幫助下進行一系列的兼并收購,形成 5—8 條主力院線擁有80%左右市場份額的格局,使得院線市場真正地成熟起來。屆時,電影產業鏈上的放映環節發揮終端優勢,在影院銀幕數的增長之下帶動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的擴張。
隨著一線城市影院建設的逐漸飽和,影院投資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流動,城市層級下沉。2014年新增1234 家影院,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之外,二、三線城市共建設803家影院,占總影院數的 65%,一線城市僅占 10%,這表明一線城市對新建影院不再具有吸引力,二、三線城市正式成為院線競爭的主要陣地。除一線城市影院建設市場的相對飽和之外,二、三線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也是重要的原因,它們的人口規模都在百萬以上,擁有一定的居民消費能力,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相對合理化的成本投入,誘使影院投資公司紛紛將目光鎖定二、三線城市。
從傳統的產業鏈來看,電影行業主要分為制片商、發行商、院線和影院四個環節。其中制片和發行處于產業鏈上游,而院線和影院處于下游。后續幾個部分我們將按此分別進行分析和討論。
電影產業鏈
2014年以來,以BAT為主體的互聯網公司加速進入影視產業,他們以技術、平臺、用戶思維重塑影視產業鏈,帶來影視產業格局新發化,并在顛覆影視產業鏈中尋找利潤空間。 BAT從視頻平臺和渠道端定位,逐步向上游內容環節和終端用戶延展,分別通過宣發、IP孵化、眾籌投資,以及大數據分析、在線票務、在線點播等手段,介入內容制作和觀眾營銷,影視產業鏈節點更趨多元,利益市場化帶來新模式和新商業機會,影視內容、互聯網模式與城鎮經濟、居民娛樂消費的連接更加緊密。我們將在企業介紹章節中更為詳細的介紹BAT在電影方面的業務布局。
互聯網化影視產業鏈
互聯網的進入為電影融資、項目籌備提供了一些便利。融資方面,對于大額資金而言,各種影視線上創投平臺層出不窮,直接對接電影片方和資金方,并在項目篩選、評估方面提供增值服務,使更多的業外資本能夠更加便捷、更加專業的分享電影產業發展的紅利,避免了投資的盲目性;對于小額資金而言,眾籌在電影產業開始興起,以余額寶為代表的類眾籌產品投資門檻已降至100元,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電影的投資人。
項目籌備方面,電影項目決策一直以來較為盲目,缺乏理性數據支持。傳統電影產業無法記錄的數據可以在互聯網上沉淀下來,如用戶視頻網站電影觀看數據,影院用戶觀影行為數據,票務網站電影購票數據等等。通過對這些海量大數據的挖掘、分析,制作方可以得出有效的項目目標觀眾屬性數據,觀影行為數據、IP 輿情數據等等,為項目編劇、選擇演員提供重要依據,大大降低電影投資風險。
以貓眼電影、格瓦拉為代表的電影在線票務平臺蓬勃興起,對傳統電影發行產生了劇烈影響。在線電影票務網站繞過院線和影院,連接觀眾和座位,并且依靠觀眾向片方要營銷費用,向院線爭取排片,打亂了傳統的發行、放映體系。三四線城市是目前中國電影票房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這些區域單個影院或城市的票房產出有限,而傳統的電影發行公司滲透成本高。線上發行邊際成本低,可提升這類城市的發行效率。
互聯網已經成為觀眾獲取電影營銷物料的主要渠道,占比 92.25%。其中從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站獲得電影上映信息的人群占據43.77%,從視頻網站貼片廣告、預告片獲得信息的人群占據 13.35%。微博重傳播、視頻網站重內容,兩者結合成為電影片方進行營銷宣傳的主要平臺。
整體產業鏈的價值分配主要以票房分賬來實現。從目前來看,除去電影基金(5%)和營業稅(3.3%)以外,剩下的分賬制片方 發行方占到了43%,院線 影院占到了 57%,且無論是國產片還是海外片,院線 影院的分成比例大約都在 55%-60%之間,十分穩定;發行環節則存在較大的差異。
各類型影片分賬比例
注:(1)分賬大片是指按照票房分賬的形式引進的電影,分成比例為扣除電影專項資金及營業稅后,制片方獲得25%,發行方分成比例 18,其余為院線和影院;分賬片來自美國好萊塢,影片質量優良,上映時間一般與北美基本同步或滯后一個月以內;
(2)批片是指直接買斷國內發行權而不需和制片商分賬的電影,電影不局限于美國,發行權購買金額從幾十萬美元到幾百萬美元不等,整體質量和分賬片有差距;扣除電影專項資金及營業稅后,發行方票房分成比例 43%,院線及影院分57%。
票房的分賬按照層層抽取方式進行:
1. 影院收到票房收入后,扣除電影基金和營業稅,按照合約收取應得部分的分賬,然后交給院線(如有)或發行方;
2. 院線扣除分賬后將剩余部分交給發行方;
3. 發行方收取發行代理費、服務費或按比例收取分賬收入,扣除代墊的宣發費用(如有)后,將剩余部分交給出品方;
4. 出品方收到分成后確認收入或繳納指標管理費(進口片)等相關費用。
除影院繳納的3.3%營業稅外,其它各方不需繳納營業稅;上映后至票房結算至發行方至少需要3個月;結算至出品方需要3到6個月。
以 2012 年為分界點,國產故事片產出總部數開始從穩步增長轉為減量減速,國產片從數量競爭開始步入到單片產出效果和票房競爭階段,提高產能利用率成為關鍵。作為電影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院線上映成為衡量影片投資回報的基本要素,國產片上映比例已從2010年的低谷改善至目前已跨越 60%,但對于電影投資制片方,還需關注除上映比例之外的票房總數、票房增長潛力、周票房占比及增長速度等最終產出結果。
2014 年各類型電影中動作、科幻、愛情影片累計票房貢獻比例高達 66.3%,此三種類型基本上各占 22%的市場總額,成為電影市場主流細分類型;相反,戰爭、劇情、紀實等近期觀影市場縮小或偏小眾的類型影片,累計票房貢獻不到5%,相比于魔幻類型的有市場但供給偏少的特點,此三種類型屬于市場虛火性質;另外,驚悚類型與魔幻類型一樣,存在票房增長和產量優化的提升空間。單片票房占比產出上,科幻、魔幻、動作居前三甲。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有57.87%的被調研人群青睞科幻電影。就科幻片而言,國內影市的供給遠遠落后于中國觀眾們迅速增長的觀影需求。中國科幻片起步正面臨“內外困境”。一方面在好萊塢大片的連年轟炸下,國內觀眾已經被培養出“好萊塢科幻片適應癥”,好萊塢影片的優勢在于對市場需求的把握貼切。另一方面,好萊塢科幻大片代表了美國先進的電影工業化體系,劇情、技術與思想都是國產科幻發展的軟肋,可以說國產科幻幾乎還沒有真正的積累。但是好萊塢科幻片的成功意味著國內影市的潛力,并會刺激國產科幻加快進步。
國產片中,喜劇、愛情類影片受歡迎程度最高,其中喜劇類型收獲超7成受訪人群的青睞。《泰囧》、《致青春》和《心花路放》等喜劇和校園愛情片獲得巨大成功,致使這類中小成本的電影逐漸受到業內重視。但是,這類影片作為類型片的一種,仍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作為目的和原則,這些影片開創了電影商業資本的時代,讓場外資金看到了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而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對市場需求的貼切把握。
目前“IP”概念被熱炒,由文學作品催生出熱門IP,進而改編成電影的鏈條式產業逐漸受到行業重視。從調研結果來看,由小說、游戲及動漫轉化而來的觀影意愿合計達到75.27%,其中“非常強”觀影意愿的人群占據37.19%,這意味著優秀的IP在改編電影前確實已經擁有了大量粉絲,而這些粉絲也是電影最直接的受眾。但是轉化率問題一直是片方的痛點,尤其反映在網絡IP上,根據網文改編的影視作品,在人物關系對應、核心情節設計等方面仍然較為薄弱,導致很大一部分改編電影票房未如理想。
電影是動漫產業中的重要環節,國際化以及衍生性兼備。日本和美國是公認的動漫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動漫電影作為類型片的一種,經歷數十載的發展歷程,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體系,在整個電影市場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美國,動漫電影是動漫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優秀的動漫電影延伸至全球市場,并借助膾炙人口的動漫角色向其他領域拓展衍生。
2014年國內動漫電影票房達到30.5億,同比增長88%,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1.3億,同比增長85.2%。具體來看,華強動漫的熊出沒票房達到2.48億人民幣,但大部分電影票房在 4000-6000 萬之間,整體格局非常分散。
據藝恩咨詢統計,國產動漫電影除了 11 億的國內票房之外,還涉及到相關版權收入(海外版權、網絡版權、電視版權、商品化授權等)約 6.2 億,但與海外的著名IP相比,商品化率明顯偏低。
2015年動漫電影《西游之大圣歸來》累計票房突破9億人民幣,擊敗《功夫熊貓2》獲得國內動漫電影票房冠軍,與此同時《大圣歸來》獲得了業內良好口碑,僅700多萬元的宣發費用依賴口碑營銷逆襲市場。《大圣歸來》的成功點燃了國產動漫電影的熱情,預計后續與海外動漫電影的競爭中,國漫電影的競爭地位將不斷提高。
在制片市場競爭格局方面,2014年電影制片機構TOP15 合占約 30%的市場總額,平均占比2%,市場較為分散,主體間的差距區分度不夠,行業龍頭實力有限。傳統電影制片機構中,中影憑借數量優勢繼續取得的領先地位,萬達影視加碼電影制作環節,躍居民營公司首位;光線影業主力宣發,華誼兄弟實施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二者總額占比下降。一九零五網絡作為電影頻道子公司,在《變形金剛 4》高票房的助推下,市場上升最快,進入年度前五。文化投資公司華蓋映月參與年度國產票房冠軍《心花怒放》出品,分得1.27%總額;以電視劇為主業的中聯華盟、華策影視、唐德國際在電影產業利好、影視聯動效應作用之下,紛紛進入前十名。
上游制片環節競爭格局分散,究其原因,是新的主創力量和資本不斷進入,且電影制片風險共擔制度的普及,制作環節新晉力量參與制片市場的空間仍然很大;來自新人新作的優秀內容供給仍在爆發中。以 2015 年現象級國產影片為例,《捉妖記》參與的制片機構達 11 家,《煎餅俠》參與制片機構為 4 家,《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參與制片機構 11家,且 3 部影片的主創團隊均為新晉團隊。
近三年票房前十影片制作方
2014年中國電影發行企業市場總額,發行市場前十機構總份額接近 90%,其中中影、華夏由于壟斷分賬片發行,兩家發行市場份額超過 50%。中影基本與2013年持平,繼續坐穩頭把交椅;華夏以超二成的比例獨居第二陣營。光線、博納和萬達躋身TOP5,影聯傳媒、福建恒業和安石英納異軍突起,傳統豪強華誼兄弟表現較為頹勢。
值得關注的是,光線傳媒、萬達影視、樂視影業均為縱向整合經營特點突出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快速崛起。光線傳媒從發行環節切入制片,品牌及份額快速擴張;萬達影視與萬達院線具備“制片-發行-放映”縱向一體化經營基礎;樂視影業長于發行,并有樂視網作為新媒體院線渠道支撐。
如果僅考慮國產片市場,光線、博納、萬達、樂視、華誼幾大公司發行份額在 60%左右。
2012-2014中國電影發行市場集中度TOP10
根據藝恩咨詢的數據,2009年中國電影營銷費用從2009年的11億元增至2014年的36億元,增速從 2011 年起穩定在 20%至 25%之間。從營銷手段和方式上看,新的營銷模式層出不窮,有視頻營銷、整合營銷、大數據營銷、跨IP營銷、移動營銷等。影片要素方面,影評和口碑在傳播力和影響力方面也遠超其他基本要素,這意味著UGC模塊價值所在,用戶參與并完成整個觀影流程的閉環,使得影片再次傳播。
我國的“院線制”是在國家行政引導下起步。最初,電影到達觀眾主要是按照行政區域供片,采取省市縣逐級層層發行放映的模式,為了提高發行效率,引入市場化機制,2001年12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文化部聯合頒發了《關于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正式確立了院線為主體的發行放映體制,由院線直接對接發行制片單位,成為我國院線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02年6月我國首批30條院線正式成立運營,大多是由當地省市電影公司轉制而成,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14年底,全國共有院線47條,國有院線占主導,但民營院線快速成長漸成主力。
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中,院線及影院處于中下游,主要涉及電影的院線發行和放映部分,按照現行的票房分賬制度,在扣除了 8.3%電影發展基金和稅金的凈票房中一般可占52%的比例,確保了較好的現金流水平。院線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純資產聯結、資產聯結為主加盟為輔和簽約加盟為主三種模式。純資產聯結以萬達院線為代表,能夠實現旗下影院的統一品牌和統一管理,海外對標院線也大多是這一模式。以資產聯結為主加盟為輔的模式以廣東大地和金逸珠江為代表,而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聯和上海聯合則是以簽約加盟為主、資產聯結為輔。
我國現有城市院線的經營模式
截止到 2014 年底,中國城市院線數為47條,農村院線252條,二者雙雙增長,但是由于實際上很多農村院線采取得合并運作,因而實際的農村院線數量為231條。未來國內城市院線將在整合、并購之中實現市場集中度的提升、運營效率的提高,形成 5-8家規模較大的龍頭院線;另外,農村院線數量則在政策性擴展保護下緩慢增長。
2014 年城市院線總票房為 294.21 億元,國內47條城市院線中過億院線達33條,同比增長4條。突破 10 億院線較 2013 年增加 4 條到 10 條,主力院線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維持“一超多強”局面。根據院線年度總票房及增速、市場總額等維度,院線前三梯隊為:第一梯隊,年總票房在40億元以上,目前只有萬達院線屬于此區間,為格局中的“一超”;第二梯隊,年總票房在 20-30 億元之間,分別是中影星美、大地院線、上海聯和院線、廣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新干線5條院線;第三梯隊是年總票房在10-20 億元之間,分別是浙江時代、中影數字院線、橫店院線、北京新影聯4條院線。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2014年我國排名前五的院線產出了45.35%的票房份額,低于北美前五大院線53.7%的份額,且遠低于韓國和香港的80.00%以上,因此相較成熟市場,我國院線市場的集中度有待提升。
2014年全球院線集中度情況
在電影院方面,2015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影院600家,新增銀幕數為2449塊,平均每日新增13.5塊,全國累計銀幕26244塊,銀幕增長率同比下降6%。
新增影院數增長緩慢與影院上座率普遍低下不無關系,2014年全國影院上座率不足16%,影院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而2011至2014年全國影院平均上座率僅為13%~16%,85%的產能被閑置,這意味著提升上座率與觀影頻次將大有作為。
在線票務服務在智能硬件普及和人口紅利的因素下,迅速發展導致市場擴充,但是競爭同質化嚴重。截止到目前,全國至少80%的影院已經支持線上售票。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預計到2015年底,支持線上售票的影院比例將至少提升至85%。
在線票務業務有多方切入,包括影評網站、院線、社交平臺、入口類APP、團購網站、專業票務網站、電商網站等。下面簡單對各類參與方作簡單介紹:
影評網站:豆瓣、時光網等以影評、電影評分為重要產品的網站,用戶以電影發燒友為主。這類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高,觀影頻次高,購買轉化潛力大,此類網站線上電影用戶資源優勢強。但一般不具備充足的資金實力,進行線下影院拓展。影院資源的掌控能力,以及未來對二三線城市的深耕是其未來發展瓶頸。
院線:院線系票務網站建立的初衷在于方便影院會員購票,提高觀眾的忠誠度。由于直接把控影院資源,院線系票務網站在價格,與制片溝通效率方面,占據優勢。院線系票務網站以自己旗下影院為主,影院數量較少是用戶不愿意購買的直接原因。
社交平臺:由于社交平臺已成為電影片方進行電影宣傳的重要陣地。口碑作為觀眾觀影前重要的考量指標,對觀影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個社交關系相對封閉平臺,微博在話題發酵,觀影輿論形成、影片造勢方面均成為其優勢體現。
入口類APP:入口類模式主要是在超級APP中嵌入直接支持購票的入口,依托本身的用戶優勢及產品屬性(比如地理屬性、支付屬性等)關聯電影票務。百度入口為:百度搜索 百度地圖 百度糯米、微信入口:APP錢包 微信上的院線公眾號、支付寶入口:支付寶APP的淘寶電影入口。從BAT三家入口對比來看,百度覆蓋更全面,而微信的入口較深、影響購票體驗,但是其朋友圈的廣告價值意義重大。支付寶的購票導引主要借助低價票推送,競爭手段單一,用戶形成習慣購票意識較難。
團購網站:團購網站擁有成熟的O2O商業模式,且目前同時支持在線選座和團購電影票業務。團購類網站線上擁有多年積累的海量生活服務用戶和線下全國各線城市的地推、商家資源布局,三四線城市已充分滲透。目前團購的電影票業務開始分化:一類是細分業務,垂直電影發展,以美團為例,單獨成立貓眼電影獨立運作,目前在在線選座市場占據35.9%的份額。另一類是以百度糯米和大眾點評為主,以構建多場景生活消費,給電影票業務做增量。
專業票務網站:專業票務網站成立時間較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綜合類的票務網站,如格瓦拉、蜘蛛網,還售賣運動場館等其他票務;一類為電影票專營網站,如賣座網、摳電影。專業化程度高,善于線上、線下活動的策劃、實施,專業票務網站有自己的用戶社區進行觀影評論、互動,用戶粘性高,體驗性好。
電商網站:京東類電商網站的電影票在線售票業務,由于具有流量優勢以及健全交易支付體系,電影票導流即可正常運營。由于線下影院資源布局嚴重不足,在實際業務中,此類票務公司以與專業電影票務公司合作模式為主,接入網票網、摳電影等網站平臺。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線上出票135.7億元,占到該年總票房的45.8%,同比上漲179.07%。2015年1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務市場收入為60.8億元,占據63.42%市場份額,其中在線選座占42%,傳統線上團購占21%,總體同比增長95.69%,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在線票務市場資源進一步集中,體現在貓眼、格瓦拉等垂直票務廠商的市場份額在逐漸增大,由此也拉動在線選座占比快速提升。
(注:互聯網出票額=在線選座購票額 團購票額)
2015年1季度,中國電影在線選座票務市場競爭格局中,貓眼電影、格瓦拉、微信電影票分別以35.90%、21.55%和8.45% 占據中國電影在線選座票務市場前三位。
在線選座對影片的貼補仍在繼續,相比之下不能直接選座的團購購票已經在票價上不具備大優勢;此外隨著團購起家的廠商紛紛轉型生活服務平臺,團購所占市場份額也將逐漸走低。另外,電影票受到垂直廠商的直接競爭和擠壓,尤其一二線城市情況更為嚴重,隨著院線票務廠商渠道下沉,電影票團購市場勢必會逐步萎縮。
從長期趨勢看,在線選座渠道會持續增長,并有望成為宣發平臺,從而影響用戶的觀影決策。在獲得海量用戶之后,在線選座平臺有更多的橫向拓展的空間,資訊、社區、視頻均是很好的拓展渠道。以貓眼電影為例,14年已經成功上線社區功能,資訊和社區有望成為用戶的消費引導,從而起到互聯網宣發的作用。而時光網旗下的時光商城也已上線,有蜘蛛俠、變形金剛、小黃人等IP衍生品可供用戶購買。
本章節我們將介紹兩類公司,一類是以BAT為主體的互聯網公司,他們以技術、平臺、用戶思維重塑影視產業鏈,帶來影視產業格局新發化,并在顛覆影視產業鏈中尋找利潤空間;另一類是傳統影視公司,他們為了應對互聯網浪潮的沖擊,在互聯網領域也有較大動作,如游戲、文學等大文化領域拓展,介入在線售票平臺,參與粉絲經濟營銷等。
目前百度在電影方面的業務布局、整合主要集中在內容、互聯網發行、放映與在線電影播放幾大方面:
內容方面,2014 年 11 月,百度整合“縱橫中文網”“ 91 熊貓看書”“百度書城”三大產品線,百度文學正式成立,重點發展“粉絲經濟”和“泛娛樂化”,為電影業務發展提供了較為充足的 IP 儲備。子公司愛奇藝成立愛奇藝影業,并隨后宣布與華策成立合資公司,提升了百度的內容開發能力。
發行方面,百度電影在線票務主要來自收購的糯米團購,2015 年1月百度成立了電影業務部,對外稱之為“百度影業”。百度影業將專注于垂直O2O領域的電影在線選座和購票業務,以及參與影視投資等。繼阿里推出淘寶電影并收購票務系統粵海科技,騰訊整合微信電影票以及 QQ 電影票并拆分獨立 APP 微票,百度也在在線票務市場中搶奪話語權。
2015年6月,百度斥資1.5億港元入股星美控股,獲得星美控股1.59%的股權,星美控股將與百度進行獨家票務合作和通過票務的財務補貼,百度將對星美控股開放各項資源,包括搜索地圖、和移動定位等,并提供全面技術支援和新產品研發、眾酬等金融產品合作,銷售星美百度聯名卡、廣告支持。通過此次合作,百度正式殺入影院終端,與阿里騰訊相比,百度糯米逐漸在影院領域占據領先優勢。
百度目前擁有愛奇藝、PPS 兩家在線電影播出渠道。與優酷、土豆視頻網站陣營不同,愛奇藝與 PPS 用戶群體、定位、功能方面互補性非常強。愛奇藝人群以一、二線城市、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為主,走“品質路線”,媒體屬性較強;而 PPS 用戶群以三、四線城市為主,主張“草根文化”,工具屬性較強。愛奇藝與 PPS 的差異化,既可以幫助百度更全面的觸達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用戶,同時也為其進行差異化運營、差異化營銷創造了條件。
百度電影業務布局
結合自身強大的流量與數據整合能力,百度在電影領域的優勢主要在于兩方面:第一,流量入口。依托自身搜索、地圖業務,占據入口流量優勢,尤其在移動端優勢明顯。對未來的電影營銷、購票有較強的助力作用。第二,大數據。在 BAT 三家中,百度的大數據產品較為成熟,且搜索數據在各種大數據類型中價值非常高。但目前百度這兩方面的優勢還未充分發揮。百度在電影產業布局才剛剛開始,如何搶奪相關資源,激活現有資源是百度未來電影業務發力的重點。
過去兩年阿里巴巴在電影業務方面屢下重棋,在制作、發行、營銷、放映等方面都囤積了重量級的資源。
內容制作實力方面,阿里巴巴先后收購文化中國 60%的股份(后更名為阿里影業),參與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定增,分別持股 8.08%和 8.8%。控股公司阿里影業已簽約陳可辛、王家衛、周星馳等導演;IP儲備方面,阿里整合 UC 閱讀、書旗,成立阿里文學,在騰訊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分得一杯羹;技術方面,阿里云宣布與瑞云科技達成戰略合作,云渲染技術將提升電影后期的處理速度,降低成本。
發行方面,阿里戰略入股的美團網旗下貓眼電影,貓眼占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的35.9%,位列第一。阿里旗下淘寶電影由于擁有淘寶網用戶,以及與新浪微博聯合創新運營方式,占據整個市場的 5.74%。2015年4月阿里巴巴收購粵科軟件,旗下票務系統鳳凰電影在線票務市場將會使院線直接對接阿里集團現有的億級用戶群體,把院線的客戶群體拓展至具有消費能力的穩定電商用戶群,創造電商與電影的更多合作空間,為院線帶來除票房收入以外的豐富收入來源。
營銷方面,阿里戰略入股的新浪微博作為一家開放的社交網站,是電影輿情的發酵場,明星公知等意見領袖的觀點引領,微博的鏈式傳播可以急速拓展電影的知曉度、影響力,近幾年微博逐漸成為片方電影營銷的重要戰場。除了微博之外,阿里的淘寶網占據流量優勢,在進行影片與平臺內商品聯合推廣時也擁有巨大能量。
放映方面,2015年10月阿里全資收購優酷土豆,優土在流量和版權資源方面都占優勢。2015年3月優酷月活躍用戶達6792萬人,位居第一。2014年優酷電影頻道付費業務也錄得增長迅速。
電子商務是阿里巴巴的絕對強項,未來衍生品的銷售會逐漸向電商平臺遷移。淘寶網平臺設立專門通道為電影片方開店、明星開店提供了便利。2015 年5月,迪士尼旗下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2》上映之際,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天貓將聯手迪士尼搭建正版電影衍生品平臺。樂高、孩之寶等國際玩具電影衍生品公司都已在天貓開設旗艦店。
阿里電影業務布局
阿里巴巴在電影業務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阿里巴巴在電影業務方面的野心不在于成功出品某部電影,而是致力于電影商業模式的探索,這種探索對發展欠成熟的中國電影工業至關重要;第二,阿里獲取資源時不局限于點對點收購某項業務的龍頭公司,而是釜底抽薪獲取某項商業模式的核心資源,再系統性的對接產業鏈上的一切。
2014年騰訊宣布以IP為核心的影視業務平臺“騰訊電影 ”正式成立,這是繼騰訊游戲、騰訊動漫、騰訊文學之后,騰訊互動娛樂推出的第四個業務平臺,標志著騰訊互娛正式布局電影業務。2015年9月騰訊先后成立“企鵝影業”和“騰訊影業”,但他們兩者發展方向完全不同:企鵝影業依托的是騰訊視頻,它要做的事情與合一影業、愛奇藝影業比較類似,以網絡劇為核心,參投電影項目而不做主控開發,把影視產品向互聯網方向開發,主要發揮視頻平臺和娛樂頻道的渠道優勢;而騰訊影業則主要依靠騰訊文學、騰訊動漫和騰訊游戲三大泛娛樂業務平臺,電影不是孤立一環,會與泛娛樂產業鏈上的其他版塊展開深度聯動共生共融,發揮IP內容與泛娛樂領域聯動的資源優勢。
由于目前騰訊還沒有自己的發行、營銷資源,騰訊要走平臺化的發展路線,與傳統影視公司合作,利用自身互聯網資源為其服務。2015年年初,騰訊文學通過打通旗下游戲、文學、動漫的邊界,與華誼、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合作伙伴,加強對IP 的培育和塑造,建立可以貫穿游戲、文學、動漫、影視的 IP 生態。
騰訊將微信電影票和QQ電影票的在線票務業務整合為微影時代,除了微信錢包、QQ錢包依托于即時通訊軟件的入口之外,并拆分獨立APP微票兒,順應了電影票務業務垂直化、專業化的趨勢,目前已經覆蓋3000家影院,實現了重點城市、重點影城的全覆蓋。
營銷方面,騰訊可整合旗下多矩陣資源,如騰訊QQ彈窗、QQ空間、微信朋友圈H5游戲、騰訊視頻等全方面資源,進行 360 度推廣,覆蓋目標人群,增強電影營銷的廣度、精度以及深度。
騰訊電影業務布局
與百度、阿里相比,騰訊的優勢在于兩方面:第一,上游 IP 資源的壟斷優勢。騰訊聯合盛大成立閱文集團,旗下目前擁有創世中文網、云起書院、起點中文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等網絡原創與閱讀品牌,騰訊文學圖書頻道、中智博文、華文天下等出版與圖書數字發行品牌,天方聽書等音頻聽書品牌,作品儲備總數近 1000 萬部,遙遙領先于其他家,用戶市場份額近 60%。第二,騰訊旗下電影相關資源的控制力較強。一方面,電影業務都由騰訊旗下業務部門(100%控股)主控,以戰略入股與業內相關業務領先公司進行合作的情況較少;另一方面,騰訊對核心資源的掌控力較強。微信電影票是騰訊旗下的電影在線票務平臺,2014年微信電影票業務發力,線下影院資源已有 3000 多家,對線下影院資源的儲備與進入此行業較早的美團貓眼相當。
華誼兄弟是國內實現電影、電視劇和藝人經紀三大業務板塊有效整合的標桿企業,在產業鏈完整性和影視資源豐富性方面較為突出。在公司統一平臺的整體運作下,電影、電視劇的制作、發行業務與藝人經紀業務形成了顯著的協同效應,產品包括電影、電視劇,主要服務包括藝人經紀服務及相關服務。
近兩年華誼兄弟在電影業務互聯網化方面頻頻出手。除了收購游戲公司之外,2014年還收購了賣座網,在國內幾家傳統影視公司中最先布局在線票務平臺,且獲得了控股權,搶得發展先機。華誼兄弟直接與兩大互聯網巨頭合作,通過戰略入股、釋放投資權益、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最高效的利用阿里、騰訊的優勢。華誼與阿里的合作側重在于渠道資源的共享,通過娛樂寶、淘寶電影、優酷土豆等資源,在營銷、在線售票、視頻網站播放方面達成合作;而與騰訊的合作側重點則在于 IP 資源的共享。騰訊啟動“電影 ”計劃,擁有網絡文學、游戲等 IP 資源,但在項目運行中缺乏經驗,與傳統電影公司合作,可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光線傳媒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視節目制作和運營商之一。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視節目和影視劇的投資制作和發行業務。電視欄目、演藝活動和影視劇是公司的三大傳媒內容產品。電視欄目和演藝活動是自主制作發行,通過節目版權銷售或廣告營銷的方式實現收入;影視劇主要是投資和發行,少量參與制作,其中,又以電影的投資發行為主,收入主要包括電影票房分賬收入、電視劇播映權收入等。
光線互聯網化首先從游戲開始布局,電影與移動游戲都是短生命周期的文化產品,電影與游戲聯動可實現互相借力,未來光線將與熱鋒網絡打造影游產業鏈,雙方將在游戲和電影交叉領域密切合作,形成較強協同效應。
在產業鏈下游,光線也有多項布局。
光線與360成立視頻網站,探索付費模式。這一舉措核心在于幫助光線獲得自己有話語權的線上入口。光線可以借助360巨大的流量支持,圍繞電影,開展電影營銷、在線購票、在線播放等業務,更好地觸達電影觀眾。光線擁有電視節目、電視劇、電影等大量內容資源,以及內容資源開發制作能力,目前這部分資源的價值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通過開設視頻網站可以釋放內容制作資源、能力價值。但單純依靠版權付費的盈利模式在當前互聯網行業不夠成熟,根據視頻網站內容的“長尾理論”生存法則,光線自有版權資源能否支撐一個視頻網站生存有待觀察。
2015年7月光線投資控股北京捷通無線科技有限公司,捷通是一家電子票務與電子認證應用服務提供商,該公司推出了網票網,成為國內首家全國性的電影票網上選座購買平臺。收購完成后,光線能使其與自身業務形成互補,完善自身產業鏈,便于其業務的開展,而行業集中度也會進一步加強。
此外,光線與阿里的戰略合作,主要還是看中了阿里的在線票務、營銷以及衍生品開發銷售方面的資源。
萬達院線主營業務為影院投資建設、院線電影發行、影院電影放映及相關衍生品(賣品銷售、廣告發布等)。公司采取資產聯結、連鎖經營的模式開展業務,旗下影院均為自有,影院所在物業全部采取租賃方式取得。
2015 年上半年,全國城市電影院線票房排名萬達院線收入 31 億元居首位,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77%以上來自于票房收入,截至2015 年6月公司擁有已開業影院 191 家,1694塊銀幕,遍布全國 101 個城市,是影院網絡布局最完善的院線公司。萬達院線在影院管理上與其它院線有較大區別。旗下所有影院均為萬達院線投資,因而院線對影院有很強的控制力。具體來講,萬達院線對旗下影院實行“四個統一”經營模式,即同一品牌、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排片。憑借萬達商業地產獨一無二的優勢,萬達院線具有很強的全國跨區域拓展的能力。而高效、統一的院線總部管理能力又能保證影院的規模化和統一化運行,使萬達形成強大的連鎖經營能力。
萬達在電影互聯網化有一定的數據積累,主要是依托于萬達院線的售票網站以及會員數據的積累,可向用戶定制化推送影片信息,轉化購買。萬達電影票網站在線票務開展較為順利,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院線自有在線售票網站。萬達在線售票業務的開展為發行提供了數據支持,同時也減少了影院的人力投入。
2015 年 4 月,萬達參與微影時代B 輪融資。微影時代最初業務高度依托微信電影票接口,之后其在線選座業務開發了公眾號,并接入 QQ 電影票。目前微影時代已接入 3500家影院,獨立 APP 微票兒已經推出。微信電影票目前占據國內在線選座票務市場中位列第三,暫列貓眼電影、格瓦拉之后。萬達與騰訊旗下票務網站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更好盤活萬達院線旗下影院資源,提升影院上座率,降低影院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騰訊可以借助萬達院線的優質高端影院資源,激活自身用戶以及流量優勢,達到雙方共贏,在如今膠著化的在線票務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2015年9月,萬達院線戰略投資Mtime時光網,雙方全面展開電影電商O2O業務合作,雙方將完成更多業務的對接和互補,從電影內容傳播到電影營銷推廣,都將展開更深層次的資源合作。
下面是華誼、光線、萬達在影視業務互聯網化方面的總結。
制作
上文提到,由小說、游戲及動漫轉化而來的影片,觀眾觀影意愿合計達到75%,說明有IP為基礎的影片市場前景良好。鑒于有妖氣已有一些電影制作計劃,正迎合這一趨勢。不過,建議在影片的世界觀、人物關系對應、核心情節設計方面要狠下功夫,克服國產IP電影的通病。影片類型方面,調查顯示喜劇、動作類電影依然是市場所追捧對象,建議重點考慮。
發行營銷
除了劇角以外,建議強化在發行營銷方面的布局,可關注在線選座類公司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具有資訊、社區功能的影評類、專業票務類公司,以實現對宣傳、發行功能的強化。
放映
院線和影院都是重資產,增長緩慢,投資價值不大。在這一環節,可加強與視頻網站的業務合作,一方面有利于營銷渠道的拓展,另一方面可實現對放映環節一定程度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