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壓境,眾芳喧妍,宜踏青賞花。遺憾的是,賞花歸來,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你看的是什么花,朋友圈九宮格的配文,是該用寫梨花的“梨花滿地不開門”,還是該用寫杏花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呢?
其實分不清這些花也不怨我們,春天常見的桃花、梅花、梨花、李花、杏花、櫻花、海棠花,植物學上都屬于薔薇科,不僅花期相近,長得也相似,還存在各種雜交關系,普通人真的不太容易說清誰是誰。
不過古來文人詠花,從沒發生過弄錯對象的案例,請向詩人們學習啊!適當掌握一些辨別方法,我們再也不怕賞花時的尷尬。
自從梅花被古人上升到人格高度,梅就一躍成為國民度極高的一種花卉,喜歡梅花都成了有氣節有風骨的體現。愛梅之人無數,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北宋的林逋,據說他在杭州孤山廣植梅樹,留下“梅妻鶴子”的傳奇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
梅花特點是什么呢?首先梅是這些花中最早盛開的,根據各地氣候不同大約在1月至3月間;其次就花朵形態而言,它接近正圓形,單朵開放,無梗或短梗,貼樹枝生長,花落后長葉;第三就是湊近有香氣,就是林逋所寫的“暗香浮動。”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櫻花并沒有如今這么好的地位。古代櫻桃和櫻花是不分的,含混之下,也就不那么有名了,專寫櫻花的詩句便不那么多。同樣的花落在日本,卻被感知到了生、美、死的熱烈,讓現代社會里的人,仿佛赴宴一般去賞櫻花。
櫻花很簡單,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無論早櫻晚櫻,花瓣中間都有花裂。
桃花初開時三枝兩枝,自成風流儀態;盛放時光華照眼,望之若云蒸霞蔚;而凋零時也是落英繽紛,緋紅滿地。從“竹外桃花三兩枝”的知春到“桃花亂落如紅雨”的惜春,桃花以其秾麗明媚,幾乎占盡春光了,然而中國文人雖多寫此花,卻賦予其非常固定的文化內涵:美人與愛情。
桃花花期在三至四月間,多花葉同生,葉似燕尾;花梗極短或沒有花梗。跟櫻花一樣,桃花的花瓣也很特別,略尖,呈褶皺狀。
古詩里愛用“紅杏”一詞,比如“一枝紅杏出墻來”,或者“紅杏枝頭春意鬧”,其實杏花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緋紅,只是含苞時帶些紅,真正開時是粉白色,甚至不如桃花艷麗。古人評價說“杏有閨門之態”,就是說杏花落落大方,姿態好看。
杏花也是單朵開放,花落后才長葉。但杏花跟其他花相比,特別在花萼翻折,且是深紅色,枝條也是深紅褐色的。所謂紅杏,可能就是在說遠遠望去的枝條。
古代形容美人,用詞是“海棠春睡”;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笔侵负L模毁Z寶玉院中匾額“怡紅快綠”,也是因為院里植有海棠;張愛玲的人生三大恨事,其中也有“二恨海棠無香”……海棠大概是春天最嬌俏秾麗的花卉了,看過各種春花,也還是覺得驚艷。
海棠花期在以上花中幾乎是最晚的,在四到五月之間,它是成簇開放的花,花葉同生。而海棠的美,在于花瓣呈紅、粉、白的層次漸變,有崇光泛彩的風情,當真不負“花中神仙”的名號了。
認清了這許多花,便不要辜負這一季的花事。還等什么,不如出門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