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涌現出了各種不同的學派,他們紛紛著書講學,互相論戰,對當時的社會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在學術上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后世便把這個時期這一現象稱為百家爭鳴。而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等人便是這其中最為耀眼的人物。那么他們都有什么主張呢?下面我們看一下。
一、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后世稱為“至圣先師”。
1、在思想上,其內容核心是“仁”和“禮”, 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政治上主張”為政以德“,強調的是為君者要以德治國,愛惜民力,逐步改良政治。
3、在學習上,主張“有教無類”,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并大力發展私學。
4、但同時孔子思想也有其保守部分,他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等。
二、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創始人。
1、在思想上,其核心是主張“兼愛”、“非攻”,所謂的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之間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而非攻則是反對攻伐之戰,維護平民百姓的生活。
2、在政治上,提出“尚賢”﹑“尚同”等思想,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官僚,都要選擇天下的賢者來擔當。
三、孟子
孟子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為“亞圣”。
1、孟子主張“仁政” ,并且提出了“民貴君輕”的觀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2、主張“性本善”,認為人生來本性都是向善的;
3、主張“養浩然之氣”,重視對人格精神的培養,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老子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1、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而無論什么事都要遵循這個本源,不能強加干涉。
2、在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他認為國家應該消極應對敵國的戰爭, 不應積極發動戰爭;
3、老子還主張“物極必反”,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雙面性,不能過分的去強求什么,否則只會造成更加不好的后果。
五、韓非子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幾大思想流派的精華于一身,學源本于儒家,而成為法家集大成者,又歸本于道家。
1、他的思想核心主張是“法治”,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于一身,主張將“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
2、其次,他還主張‘‘名實相符’’,認為君主應該根據臣民的言論與實際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賞罰。
一家之言,不足之處,歡迎補充;出錯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