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茶欄目老楊和各位茶友探討了茶葉的實際耐泡度與可感耐泡度,這期文章我將和大家繼續聊制約茶葉實際耐泡度的各個因素。本文中的觀點有一部分是基于老楊個人玩茶的經驗,肯定會有主觀判斷和不全面的地方,請各位茶友客觀看待、有選擇的借鑒。
茶葉的實際耐泡度由茶葉內水溶物的釋放總量與釋放速度共同作用決定。茶葉的實際耐泡度決定性因素主要有鮮葉原料有效內涵物質數量、制作工藝水平和存儲三個方面。將其細化,又分為十大因素,分別為樹種、樹齡、原料每年采摘次數、海拔、生態環境、種植方式、制作工藝、原料老嫩程度、存儲方式與陳年茶的轉化程度、干茶條索完整度。其中與茶葉原料相關的因素有8條,可見茶葉原料對于成品茶葉耐泡度的重要性。
原料是茶葉耐泡度的基礎,這一點對于茶友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優質茶葉鮮葉原料內含物質豐富,茶葉的品質就相對好,耐泡度更高。
1、樹種
在相同制作工藝,相似生態環境與原料等級情況下,大葉種成品茶的耐泡度大于中葉種,中葉種成品茶的耐泡度大于小葉種。因此,云南大葉種茶樹原料生產的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相比江浙地區的小葉種茶樹茶葉更耐泡。
2、樹齡
茶樹樹齡對于茶葉耐泡的影響,在老楊的經驗中,對于普洱茶生茶的影響最大。在相同制作工藝,相似生態環境與原料等級情況下,樹齡越大的茶樹制成的普洱茶生茶成品茶的耐泡度越好。一般而言,相同產區、相同樹種、相同等級、相同工藝下,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茶比百年內樹齡的小茶耐泡,小樹茶會比密植的臺地茶耐泡。但是,請各位茶友注意樹齡對茶葉耐泡度的影響并不絕對,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原料每年采摘次數
每年采摘一次鮮葉的茶樹原料的耐泡度好于一年采摘兩次的茶樹,每年采摘二次鮮葉的茶樹原料的耐泡度好于一年采摘三次的茶樹,以此類推,每年采摘次數越多成品茶的耐泡度越差。
4、海拔
一般而言,種植在高海拔地區茶樹成品茶耐泡度好于低海拔的茶樹。但是,高海拔出好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需要在適度的海拔高度才能出高品質、耐泡的好茶。以普洱茶為例,茶樹的生長高度超過了海拔2000年,茶葉的滋味就會變得單薄,耐泡度也會呈下降趨勢。
5、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越佳,茶葉越耐泡。與原始森林混雜、不修剪、不施肥、不用藥、不進行人為管理的荒野茶、野茶的耐泡度上會明顯好于同產區的有機管理茶園原料、普通密植茶園原料。
6、種植方式
一般而言,采用不修剪、稀疏種植的放荒茶的耐泡度要好于密植有機管理種植方式的茶園茶葉,有機種植方式的茶園茶葉要比密植、施加普通農藥化肥的普通茶園茶耐泡。
7、原料老嫩程度
原料等級越高、芽頭越多、越嫩的茶葉耐泡度越差一些。等級相對較低、成熟葉片、茶梗越多、越老的茶葉耐泡度相對越高一些。一般來說,統一茶園中高等級芽茶的耐泡度要低于芽葉梗俱全的茶葉。
8、干茶條索完整度
外形越完整的茶葉,在沖泡時內含物質釋放速度相對慢一些、釋放速度相對均勻,因此在沖泡過程中就會顯得較為耐泡。而碎茶、茶末等外形不完整的茶葉,前幾道水內涵物質釋放較快,茶湯會迅速變淡薄,就會感到茶葉不耐泡。例如:相同產區、相同等級的紅碎茶相對于完整條索的紅茶內含物釋放更快,更不耐泡。
制茶工藝對于茶葉耐泡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適合特定地區、特定茶樹樹種的適制工藝可以制出最佳品質的茶品,保證了成品茶的耐泡度。比如:桐木關菜茶群體種茶樹原料最適合制作各類紅茶,制成白茶后反而不及相似生態環境、原料等級的福鼎白茶;蘇州東西山碧螺春茶樹原料制成的紅茶,在品質上遠不及制成碧螺春綠茶更有特色。2、優良的制茶工藝可以發揮出茶樹原料的最大潛力,提高茶葉品質,從側面保證了茶葉的耐泡度。例如:揉捻的工藝是制作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葉的重要制作工序。揉捻的作用破壞茶葉細胞結構,讓茶汁流出,發生酶促反應。適度揉捻可以提高成品茶的整體品質。同樣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過重沖泡時茶葉可溶物就會更快的浸出,耐泡度就會下降;反之適度的揉捻則會保證茶葉的整體品質,保證茶葉的耐泡程度。
茶葉的存儲與陳年茶的后期轉化能夠影響茶葉的耐泡度,在這一點上大多數茶友甚至是茶行業專業人士很容易忽略掉。在保質期內,存儲不當的茶葉品質會下降甚至變質失去飲用價值,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例如:返潮、跑香的茶葉滋味淡薄,不耐泡;氧化、黃變的茶葉品質下降,相對而言耐泡度也會有所下降。
普洱茶生茶、巖茶、白茶、黑茶等具有“越陳越香”特性、可以陳化為老茶的茶葉在倉儲轉化中,如果采用了不佳的保存環境、溫濕度控制不當、管理疏忽就很容易使老茶跑香、失去滋味、轉化過度、霉變,造成茶葉品質下降,耐泡度隨之變差。老楊就遇到過幾款90年代的普洱茶、六堡茶、白茶老茶因為存儲不當造成了香氣散失、滋味變薄,三道水就沒了滋味的情況。因此,老茶的轉化狀態也是影響茶葉耐泡度的一個因素。
在文章的最后,老楊還是要提醒各位茶友,茶葉的耐泡度不是衡量茶品品質的唯一因素,茶葉品質的好壞要綜合香氣、滋味、耐泡度、干茶外形、韻味等多個方面綜合考量。茶友們選購茶葉時,只要把握住健康、好喝兩個基本點就能選到好茶。
撰文:楊晟坤
編輯:阿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