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發文《悄悄告訴你一個職場技能提升的秘密》中,我們提到了工作中及時總結的重要性。畢竟,沒有人愿意像黃慧那樣,總是臨時抱佛腳,馬上到截止時間還在苦苦煎熬如何構思。
真的沒有思路怎么辦?
那就借用思路。
職場中,還真有不少常用并且容易入門輔助我們理順思路的方法論。畢竟,即使是總結,具體而言,如何去總結?是簡單的陳述事實、記錄流水賬,還是有條理、有邏輯地去分析利弊呢?
而且,不只是“總結”,從“目標設定”、“分工與執行”,到“回顧陳述”和“自我分析”,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論可以為我們所用。這些方法論可以幫助我們理順思路,是提煉重點的必備工具。
1
目標設定更合理——SMART原則
SMART即“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達成(Attainable)、有相關性(Relevant)、有明確截止期限(Time-bound)”,常用來在績效管理中輔助制定績效目標。
對我們個人而言,可以對自己的工作或者項目提前進行SMART分析,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比如,2017年我的目標是讀完50本書。在這個任務中,就符合SMART原則。
而如果我的目標是減肥。減多少?看情況吧。減多久?看心情吧。
這......估計多年以后,我還是現在的我。
2
問題分析更縝密——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其實有很多變體,比如“6W1H分析法”,或者“5W1H分析法”,等等。不管如何變體,基本都類似,常用來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進行設計構思。具體而言:
(1)WHAT——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WHY——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沒有替代方案?)
(3)WHO——由誰來做?
(4)WHEN——什么時間做?什么時機最適宜?
(5)WHERE——在哪里做?
(6)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是什么?)
(7)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5W2H分析法可以幫助我們更縝密地去思考時間的發生條件。面對問題沒有思路的時候,可以試試這個分析法。
3
工作執行更有效——PDCA循環
PDCA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糾正(ACT)--計劃(PLAN)”循環,是管理學中通用的改善質量的模型,也是職場工作中常用的分析工具。這一工具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及時總結。
4
回顧陳述更出彩——STAR原則/SCQA架構
STAR原則即“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常在面試環節被面試官使用。對個人而言,STAR原則,就是一種講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或模板。
相類似,SCQA架構是麥肯錫大法——金字塔模型里面突出的一個論述方法,即“情境(Situation)、沖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在陳述事實時條理更為清晰、有效。
比如,在黃慧的任職膠片里,有個一小案例:
通過她的努力,成功組織了一次百人年會。
同樣是陳述事實,我們換一個方法,比如利用SCQA架構來論述則是如下情況:
1)情境:2017年年初春節,部門一百多人組織主題晚宴。
2)沖突:籌備時間有限(僅10天),酒店場地資源緊缺,而領導行程要求必須這個時間段舉行年會。年會主題需要新穎有創意。
3)問題:黃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鎖定酒店資源?主題如何能夠契合“新穎”的要求?
4)答案:黃慧在日期確定當天,及時與前輩請教合適資源,同時跟進酒店銷售;當天開會動員部門五位新員工頭腦風暴,半小時選定三個創意主題后,請領導立即決策出了年會主題。
如此一來,原本平淡無奇的一句話,通過SCQA架構,變得有聲有色和充實起來,其中關鍵角色黃慧的形象也更加立體和直觀了。看到這么優秀的黃慧,評委怎么可能不被打動呢?
5
自我分析更理性——SWOT/GROW模型
說到自我反省或者問題分析,必然是有利有弊。如下兩個模型則從更全面的角度幫助我們看待問題。
SWOT即“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
GROW則表示“目標確認(Goal setting)、現狀分析(Reality Check)、解決方案(Options)、行動計劃(Way Forward)”,常用于個人成長。
這兩個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分析個人優劣勢,也常用于分析產品或職業發展等問題。比如,工作近期覺得不順利了,或者有了新的工作機會有些猶豫,可以用SWOT分析,看看是利大于弊,還是危機重重?
最重要的是,學習方法論的意義在于利用它們幫助我們發現并解決問題。千萬不要為了學習方法論而研究它,否則就是本末倒置。工具不在多,在于合適。只有真正應用于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這些方法才有價值。
文中提到的是職場中最常見的幾種方法模型。下班后一個人安靜的時候,對于心中困惑已久的事情,不妨拿出紙筆,選擇一個合適的工具,理性分析利弊,做出更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