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平分了秋季,秋分之“分”便由此而來。
秋分時節人體易出現的問題
1、感冒、口鼻干燥,或打噴嚏、咳嗽
2、胃痛、胃脹、胃酸、食欲不振
3、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有時還合并哮喘
秋季主“燥”,人體極易感受“秋燥”,出現口鼻干燥、咽干不適等干燥甚至“上火”癥狀;若此時再不注意起居,不能隨早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則很容易著涼受風,從而發生感冒。
此時節不要盲目進補,尤其是不能隨意吃易致“上火”的補藥或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食宜清淡、滋陰、潤燥。例如蓮藕、蜂蜜、百合、銀耳等潤肺食物可適當多吃。
胃病四季皆可發生,但秋季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喜熱惡冷,寒冷空氣的刺激可以使胃病發病率上升。天氣轉涼,食欲增強,胃的工作強度增大,有些朋友喜食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均會加重脾胃負擔。再加上秋季易生悲秋情緒,心情比較低落,抑郁癥患者開始增多,表現為上腹不適的非常常見。
飲食規律、衛生,遵醫囑忌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盡量保持精神愉悅,防止腹部受涼,除了適時加衣,晚上睡覺也要蓋好被子。
提醒:對某些部位或穴位的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及緩解癥狀的作用。例如按揉內關穴、足三里及腹部(順時針、逆時針各36圈)可緩解腹痛、腹脹,增進食欲,起到胃部保健作用。
秋季也是過敏高發的季節,這與秋季的氣候特點關系密切。秋季風大,且花粉傳播也較多,易引起過敏。注重個人防護,即過敏體質者秋季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居室要經常通風、打掃,定期清洗、晾曬被褥等。飲食方面,除了避免食用可引起過敏的食物外,過敏體質者應注意少吃魚蝦等“發物”,以免誘發不適。
可滋陰潤燥: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藕、黑木耳、雪梨、核桃、、糯米等。這些都可以滋陰、潤肺、養血。
偏酸性水果: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等。寒涼食物如瓜類盡量少食,季節果品可以適當多吃。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椒、蔥等。
一、鴨肉
鴨肉的營養價值很高,適于滋補。但與其他肉類相比,鴨肉性涼,具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食譜:山藥老鴨煲
原料:鴨子約1000克、山藥500克、蔥、姜、八角、料酒、鹽適量即可。
做法:先將鴨子洗凈剁塊,山藥去皮切塊,姜切片,蔥切段;鴨肉焯水后,冷水下鍋煮,放入蔥、姜、八角、料酒;大約40分鐘后,待湯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藥,煮至食材酥軟,再加入鹽調味即可。
二、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中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食譜:菜花燒香菇
原料:菜花300克、香菇(干)50克、醬油10克、鹽3克、味精2克、大蔥2克、白砂糖5克、黃酒10克、淀粉(豌豆)8克、胡麻油3克、色拉油20克。
做法:菜花洗凈掰成小朵,在開水鍋中燙一下,撈出用冷水過涼;香菇用溫水泡開,洗凈泥沙,去蒂切片;大蔥去根洗凈切成蔥花;淀粉加水適量調勻濕淀粉約15克,備用。鍋架旺火上,放油燒熱,下蔥花熗鍋,加入素湯100毫升、紹酒、醬油、白糖、精鹽、菜花、香菇,燒至湯沸后撇去浮沫,入味后加入味精,然后用濕淀粉勾稀芡,淋入花椒油攪勻即成。
三、百合
百合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因為百合鮮品含黏液質,能夠潤燥清熱,對于治療肺燥和肺熱咳嗽等癥狀非常有療效。以百合為原料而制作的各種飲食,對清肺熱都有一定的療效。由于百合偏涼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風寒咳嗽、虛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食譜:百合粥
原料:百合粉50克、大米60克、糖適量。
做法: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大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
四、銀耳
銀耳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銀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膠質,具有很好的潤膚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陰作用,確為秋季潤燥的絕佳補養品。
食譜:銀百秋梨羹
原料: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
做法: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蒸1個小時后,食梨喝湯。
五、梨子
梨是秋季最好的潤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但梨子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
食譜:川貝冰糖燉梨
原料:川貝、冰糖、梨適量。
做法:梨洗凈,從頂部切下梨蓋,再用勺子把梨心挖掉,中間加入川貝和幾粒冰糖。用剛切好的梨蓋,將梨蓋好,拿來幾根牙簽從上往下固定住。將梨放在杯子里或大碗里,加水,放入鍋中燉35分鐘左右,直至整個梨成透明色即可!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