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游戲不是貪玩,而是最親的父母
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貪玩,游戲是非常錯誤的,這樣還毀掉孩子,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毀掉孩子的其實并不是這兩樣,而是父母自己本身。
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后發現:
在家里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氨┰辍?。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戲,不是還在貪玩,而正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痛苦
北大畢業的王猛(化名),竟然拉黑了父母6年,甚至寫了一封萬字書信,發給很多同輩朋友,希望他們不要讓更多孩子遭受自己曾受過的傷害。
從小到大,他就是在父母的惡劣語言中長大的。
一次考試回來,王猛的課本和資料被人惡意涂得亂七八糟。母親不僅沒有安慰他,反而幸災樂禍:
"現在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了吧?!"
上初中時,王猛因調座位后身邊環境糟糕,向父親訴苦,父親怒吼:
“同桌有什么影響?”
“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
“你憑什么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哼!”
20多年里,父母的惡劣語言,從未停止。一字一句,刀刀濺血,像刀子一樣扎在王猛的心上。
以致于王猛一度非常痛苦、迷茫,變得內向敏感。咨詢師也說,王猛幾乎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所有癥狀。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李先生是一個特別暴躁的人。每次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選擇用語言暴力來面對孩子。
這一次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沒有及格,當李先生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后,立刻大聲的罵道:'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辦不好,我要你有什么用?'
從那以后孩子學習成績變得越來越差了,而且心態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前這個孩子看起來還算是比較開朗的,但是現在面對著自己的好朋友時,也是一言不發。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孩子出現了一些大的變化,但都不知道這個孩子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事情。
其實,被父母語言暴力傷害的,有很多。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是本著愛孩子的目的出發的,但是,他們的愛卻表現得滿目猙獰。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
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據統計,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5條。
“你怎么這么笨?”
“為什么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里裝的是什么?”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p>
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的常用語。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泄。
只是想當然地認為,不能對孩子說太多好話,要是說幾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來社會還怎么生活?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一個值得尊敬的父母,讓孩子感到關愛。我們要學會和相處,和孩子做好朋友。
每個家長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而這時候,就需要外在的幫助了,在這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會教給你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母。
作者以親切睿智的語言,通過一些真實性案例,深入淺出,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使家長避開一些長期以來理所當然的誤區,
它給孩子們的偉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動指南,也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帶來了最直觀、最有效的經驗指導。
這本書籍為眾多茫然無助的家長而傾心打造的鼎立之作。讓家長與孩子在本書的指引下,共同走出教育的誤區,建構孩子美好、幸福、快樂的人生!
新手父母的進階秘籍,別讓孩子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變身乖萌小天使 3大場景,6個細節,120種方法,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擁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童年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最根本改變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是尤為重要的。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