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上關羽如果真要殺曹操,能殺得了嗎?
這需要按照演義描述情節,具體分析。看三國演義第50回:【 操大怒,令張遼、許褚、徐晃引百騎執刀在手,遲慢者便斬之。此時軍已餓乏,眾皆倒地,操喝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計其數,號哭之聲,于路不絕?!宦暸陧懀瑑蛇呂灏傩5妒謹[開,為首大將關云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曹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再戰”?……】
這時候的曹軍,人皆饑渴難耐,馬盡困乏,少鞍無轡,焦頭爛額者相扶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硬撐,衣甲濕透,全無體面,軍器槍械,有桿沒刃,全是鈍刀殘槍,部分騎兵,因前面張飛、趙云兩次埋伏追殺,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丟失。正值隆冬,饑寒交迫,苦不堪言。
曹操下令張遼、許褚、徐晃為督戰隊長,帶一百多人,拿刀專殺遲慢的自己人。在前面趙云、張飛的關卡,許褚徐晃曾經雙戰趙云,都落荒逃走。因為那兩次地形、加上許褚、徐晃消耗不多,還能拼命奪路。但是,華容道是一條峽谷通道,沒有隨意可逃過的路徑,許褚、徐晃也又饑又渴,疲憊不堪,而關羽五百校刀手,人人都知道,抓住曹操意味: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不用動員,都憋足了勁。而曹軍卻是:人人落魄,個個喪膽,在哭聲震天中應戰,是個啥場面?不知情的,還以為是一枝哭喪隊,這那里是軍隊嘛,不動手僅雙方士氣,就勝負已分。
表面上看,似乎曹操還有張遼、許褚、徐晃等都是猛將,但別忘了,在張飛那個卡口,最能打的許褚,就被逼只騎了一匹無鞍馬,比劃兩下就匆忙跑掉,這會肯定還是無鞍馬,再猛這怎么打啊?還有,許褚等人這會又是劊子手,說不定被殺了親友、或父兄的士兵,早就想給許褚、徐晃背后一刀,只要有機會,誰敢說沒有戰場起義?從總兵力看,關羽五百校刀手,而曹操被曹仁接應時,全軍只剩二十七騎,就是只有些騎馬的軍官、謀士,沒有兵了。因此,如果關羽不放曹操,甚至都不用關羽動手。關羽不開口,曹操肯定難以脫身。
不能把關羽華容道放曹操,只簡單理解成:是關羽報答當年曹操恩遇。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假如曹操是帶一隊風頭正盛的勁旅,要過華容道,那關羽即使打不過,也沒準與曹操干起來。但曹操一副可憐惜惜的熊樣,倒讓關羽不忍心。因為這才符合關羽欺強而不凌弱、傲上而不忍下的性格。
當年曹操把劉備兄弟帶回朝中,曾有一次圍獵,曹操當時志得意滿,在眾人不明真像,以為是漢獻帝射中獵物,高呼“萬歲”時,曹操放馬上前,接受歡呼,關羽憤怒,曾經提刀欲干掉曹操,被劉備用眼神阻止,那時是強勢的曹操。關羽并不懼怯,現在曹操來一番苦肉計,關羽看到曹軍人人恓惶、皆欲垂淚,倒有點招架不住,心中不忍。加上歷史真實,并沒有曹操被擒、被殺,因此,提問不過引一番話題而已。實際在羅先生整部構思中,不是關羽殺得了、殺不了曹操,而是咋殺?怎么動手,從何下筆,在哪落墨、用何詞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