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或者咸和三年(公元328年),為印度僧人慧理創建。據說慧理高僧云游到此,見飛來峰山形不凡,便驚嘆道:這山乃是俺們印度國靈鷲山之一小嶺,怎么飛到這地界兒來了?看來佛祖、神仙們曾在此住居過,俺也不如就此隱居罷了。于是,便在飛來峰前建寺,名曰靈隱寺。
靈隱寺驗票處,靈隱寺門票30元一張。
靈隱寺外墻,對面為飛來峰。
靈隱寺外的壑雷亭,取自北宋蘇東坡的詩句“靈隱寺前天竺后,兩澗春淙一靈鷲。不知水從何處來,跳壑赴波如奔雷。。。” ,現亭重建于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畫面中壑雷亭的左側為飛來峰,右側為靈隱寺。
現靈隱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華嚴殿等建筑。
一出天王殿,迎面便是這座大雄寶殿。
天王殿內的塑像,不知是什么神仙。
從大雄寶殿看天王殿
大雄寶殿
從大雄寶殿看天王殿
天王殿
天王殿牌匾——最勝覺場
藥師殿
藏經樓
(攝于201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