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太過追求完美,反而會物極必反,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為人處世,亦是如此。
所謂,做人應有尺,凡事皆有度。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掌握好為人處世的分寸。
生活中,有些人得理不饒人凡事愛追求輸贏,反而不討人喜歡沒什么朋友;有些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卻常常因此得福,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
邱瑩想開機器織布局,卻因此間接損傷了織戶們生計,所以織戶們一經挑唆,就在織布局開業當天,砸壞了所有的機器。
邱瑩損失慘重,織戶們也被捕入獄。
但當邱瑩得知織戶被關進牢獄后,反倒前去為他們求情,不計前嫌地邀請織戶們加入到她的織布局,并保證他們豐厚的工錢。
因為邱瑩知道,只有解決了織戶們的生計問題,機器織布局才能順利重開。
果然,從前與邱瑩作對的織戶,不僅感慨邱瑩的為人,還紛紛決定死心塌地地跟著她做事
為人處世,如果不損傷自己,能予人方便不妨多予人方便。你時常給別人留有好處,別人也會寄掛著你。
得理不饒人,做人太過,無異于把別人的錯誤記掛在心上,不僅招人記恨,自己也容易吃心小、愛計較的苦。
所謂,物極必反。
與其做人太過,不如容人三分。
做不到的事,莫要太過強求。
強求自己,是予自己為難;強求他人,是做人太苛;太過強求,往往只會事與愿違。
《三國演義》中大家熟知的張飛,便是因為事做太過,而丟了性命。
關羽被孫權殺害后,張飛報仇心切,要求部下范疆、張達在三天內造十萬白旗白甲,否則便將部下斬首示眾。
心知無法完成任務的兩位部將,被迫無奈之下夜里潛入張飛的軍帳,將其殺害,割下他的頭顱之后,連夜逃往了東吳。
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有因果,不管是好運氣還是壞運氣皆有緣由。事情做得太絕,就必然沒有回旋的余地,往往就會天不從人愿。
過剛易折,事過招損,與其太過強求,不如學會留點余地。
做事不做絕,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多替他人考慮一點,也是為自己積攢好人緣,好運氣。
《朱子家訓》中有句話說:“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處事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
話不可說盡,事不可做絕,人不可太過,凡事都要記得留點余地。
能留余地的人心善,懂得站在他人的利益角度,給人方便。
能留余地的人有福,給人方便別人也會方便你,好運自來。
能留余地的人路寬,懂得放下的人心胸自開闊,心寬路自寬。
往后余生,容言、容人、容事,做一個肚之人,才能裝下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