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胸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原因頗多,且胸痛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相一致。
胸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原因頗多,且胸痛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相一致。外傷、炎癥、腫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組織損傷刺激肋間神經,膈神經,脊神經后根和迷走神經公分布在食管,支氣管,肺臟,胸膜,心臟及主動脈的神經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鑒別時可先分析屬于哪一大類,再在此大類中鑒別各個原因。
心臟每時每刻都在跳動,就好比一個泵,不斷回收和泵出血液。心臟的主要構成成分是心肌,心肌的血液供應則來源于左、右兩支冠狀動脈,這兩條動脈及其分支如果發生粥樣硬化,就會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動脈粥樣硬化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只有到了中晚期甚至冠狀動脈完全堵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壞死時,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冠狀動脈如果長時間完全阻塞就會造成心肌壞死,從而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而急性心梗最主要的癥狀就是胸痛。與心絞痛相比,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更持久更劇烈,有時可長達數天,且病人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也不能得到緩解。包括心律失常、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切莫因為心絞痛時有時無或不嚴重,就忽視了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典型的心絞痛并不是真正的劇痛,而是表現為陣發性前胸壓榨緊縮感、壓迫窒息感或悶脹感。這種疼痛主要位于胸部正中,也會放射到左前胸與左上肢。患者常常在從事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發作。也有些病人的發作部位不在胸部正中或心前區,而是表現為牙痛、肩背痛、頸部僵硬或上腹部疼痛等。
胸痛也可見于非冠狀動脈性心臟疾病如:
(1)情感或精神因素導致的胸部不適或胸痛:又稱為心臟神經官能癥,多見于中青年女性或更年期婦女。實際上,女性絕經期前,如無危險因素(如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紊亂和糖尿病)很少發生冠心病。這類病人可有ST段移位,或者T波變化,應做普洛萘爾(心得安)試驗,多數服心得安后心電圖變為正常。對ST段或T波發生改變的病人還應行運動負荷試驗,甚至超聲心動圖、放射性同位素檢查,仍不能肯定者作冠狀動脈造影。應注意病人的年齡和性別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和是否存在易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2)非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導致的胸部不適
①早搏:早搏可伴有胸部不適甚至疼痛,多出現在不活動時,活動后多消失或感覺不到。應確定早搏是良性性質,還是伴隨心臟疾病,必要時行動態心電圖、心臟運動負荷試驗或超聲心動圖檢查。
②急性心包炎:尤其是在心包炎早期,可出現心前區和胸骨后疼痛,常與深呼吸、咳嗽或者體位改變有關,有時吞咽疼痛。早期可有心包摩擦音,且心包摩擦音和胸痛常在出現大量積液后消失。心電圖的ST段和T波變化常位于除了aVR以外的所有導聯,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可伴有心包壓塞的癥狀和體征,以及全身癥狀,超聲心動圖可以確診。
③心肌炎和擴張性心肌病可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心電圖可發現QRS綜合波、ST段和T波的變化。應注意詢問病史,仔細查體,觀察心電圖有無演變,系列心肌酶學檢查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④右室高壓、肺動脈高壓可因右室缺血引起心絞痛,常見于二尖瓣狹窄伴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瓣狹窄等。
⑤心臟高動力綜合征和二尖瓣脫垂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表現,病人常訴心慌、心前區不適、疲乏、呼吸困難、焦慮和多汗等,β阻滯劑效果好。心電圖可與冠心病混淆,運動試驗也可呈假陽性,心得安可消除ST-T變化。二尖瓣脫垂也可伴交感神經興奮和高動力狀態,常常有神經衰弱的臨床表現,心臟彩超可確診。
⑥急性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可出現劇烈的胸痛,也可累及冠狀動脈,甚至出現心肌梗死。胸痛的一般部位較高,常呈撕裂樣,開始就達到高峰,可廣泛放射到背部、腹腰部和腿部。胸部可有異常搏動,可聽到夾層導致的異常雜音,兩側上肢或者上下肢血壓不匹配,一側脈搏搏動減弱,下肢麻痹或偏癱。累及主動脈根部可出現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應及時行X線胸片、超聲心動圖或者磁共振檢查,考慮手術者應行主動脈造影。
⑦急性肺栓塞急性大面積肺栓塞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難、暈厥、休克等表現,病人可伴有冷汗、發紺或瀕死感。但病人的查體、心電圖和X線胸片常常有急性肺動脈高壓或者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如心電圖出現肺性P波、右束支傳導阻滯或者較特異的SIQIITIII等;X線胸片上腔靜脈影增寬,右下肺動脈增寬或肺動脈段突出、中外肺野紋理減少。必要時行肺動脈加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胸痛還可見于胸部、肺部、胃腸道疾病如:
(1)胸部、肺部疾病
①胸部外傷:有觸痛,疼痛與咳嗽、深呼吸、姿勢或者某些活動有關。
②肋軟骨炎和肋間神經痛:為刺痛或者灼痛,可與活動有關,有明確的壓痛點,有時伴有神經官能癥的表現,心電圖無變化,心肌酶不高。其他胸壁痛可由肋間肌肉勞損、病毒感染引起,胸痛特點為銳痛,有觸痛,咳嗽、深呼吸可使其加重。
③胸部帶狀皰疹:在出現皰疹前可與心肌缺血性疼痛混淆。受累區域表現為皮膚過度敏感,有觸痛,可有頭痛、發熱和全身不適等。
④肺炎:心電圖可出現類似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表現,但不符合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演變,有發熱、咳嗽或者咳痰等癥狀,系列心肌酶學、X線胸片可鑒別。
⑤自發性氣胸:突然的胸痛和呼吸困難,胸痛在氣胸的發生側,胸部叩診呈鼓音,X線胸片可確診。
⑥縱隔氣腫:胸痛和縱隔捻發音是典型的表現,頸或胸上部可出現皮下氣腫,X線胸片可以確診。
⑦胸出口綜合征:胸出口綜合征涉及從胸腔上緣出來或通過的神經和血管結構,為壓迫所致。與骨或肌肉異常有關系,癥狀多在20~40歲出現,可與職業活動、不良的體位或者頸外傷等有關系,多數病人表現為上肢痛,尤其尺側,也可放射至頸、肩部、肩胛區或腋下,極少數疼痛位于胸壁。應在仔細檢查的同時,對胸痛者檢查心電圖、心肌酶學。
(2)上腹和胸部不適的胃腸道疾病
①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導致的食管粘膜炎癥,可并發食管消化性潰瘍或狹窄。最常見的癥狀是胸骨后胸痛、灼熱痛、咽下疼痛和"不消化",與進食或體位變化有關系,可有反酸、反苦液或胃內容物的情況.
②食管穿孔或破裂:死亡率很高,多與器械操作或外傷有關系,其他原因如食管癌壓迫壞死等。食管自動破裂多發生在飽餐后干嘔或嘔吐所致,此時出現劍下疼痛且放射至肩胛區。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大汗和發紺,接著出現蒼白、心動過速、休克和縱隔氣腫的表現。胸部X線可發現縱隔氣腫和胸腔積液,吞鋇可確定破裂部位。
③食管痙攣和食管賁門失遲緩癥:以疼痛和吞咽困難位主要表現,硝酸酯類有效,吞咽常為胸痛的誘因,尤其進冷的食物,可放射至背部、頸部和下頜,每次持續數分鐘或者數小時,活動不增加疼痛,但可與情緒有關。體檢多無異常,X線吞鋇檢查和壓力計檢查有助于診斷。
④急腹癥:如消化性潰瘍或者穿孔、胰腺炎、膽管炎、膽囊炎和膽石癥。急腹癥出現的上腹部疼痛,可與急性心肌梗死放射至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適相混淆,嚴重可出現休克。腹部壓痛和反跳痛,腹部超聲、胸腹部X線檢查等有助于診斷,同時做心電圖和系列心肌酶學檢查。胸痛
發表者:胡任 375439人已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