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夏秋冬,養生真趣各不同
春眠不覺曉,處處防風寒(1)
春季,天氣轉暖,人們稍不注意加減衣服,就很容易得風寒感冒,沒辦法,春天風硬啊!
一位朋友感冒,還急于出差,打電話過來給我兩天期限,要求幫他治好感冒?哪有這樣不講理的人啊?不過,我也豁出去,反過來要求他必須休息兩天,一切聽我擺布,并認真執行。他連連說:“是!”
這位仁兄,前幾天FB撮宴,胃有積滯伴感冒初起,咽癢咳嗽,鼻流清涕,典型的內有食火,外感風寒。
我的應對方法:
1.本能取嚏法,讓他盡情地打幾十個噴嚏,直至脖子后邊微微出汗。
2.熱水燙腳半小時,促進體內發汗解表。
3.刮痧:用瓷勺刮后背大椎(清熱)、肺俞(祛風寒)、天突(脖子前面咽喉下,胸骨上緣處,與后背的大椎穴相對),解決咽喉發癢問題。
4.熱敷:用熱水袋熱敷?脘穴(胃部)1小時,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食物消化。
5.吃飯時,只喝糯米、大米粥,配咸菜和一個松花蛋,這些都是清涼解表的食物。
6.大量喝水或綠茶,配些利水的果汁,加快新陳代謝。
7.通暢下三路,用開塞露刺激,通便泄熱。
這些招數用完后,當天傍晚,他感冒的癥狀基本消除。次日,我要求他好好休息睡覺,多喝水、喝米粥,清淡飲食。當晚,他電話告訴我說,感冒痊愈,明天可以出差了!
享受了一次中醫綠色療法的恩澤,少了一次藥物的毒害,感受了一次中醫的玄妙,他和我都非常?奮!
從此,他也?始關注中醫啦(俺又拉上一個人,上了中醫大道)。
菊花夏枯草,專治春季眼睛干癢
中醫認為,目為肝之竅、血之宗,為五臟六腑精氣所注之處。而春季萬物生發,而肝也主生發,所以在這個季節,人容易因肝生發過旺而出現目癢(就是說眼瞼、眥內或目珠有癢感),輕者揉拭則止,重者極癢難忍。
今年開春,我到北中醫上課,清早爬起趕300路,人擠著急,心里不免有點煩,不久便感覺雙目微癢。西醫說是慢性炎癥,可能與游泳池的水不干凈有關(我長期游泳)。我點了眼藥水,堅持了幾天,但仍時好時癢,有點鬧心。靈機一動,還是找中醫吧,翻書發現,外治的刺絡法可以斬草除根,放血位置:耳朵尖、大椎。
春眠不覺曉,處處防風寒(2)
具體操作:1.先揉耳朵(活血)幾分鐘,仔細消毒(耳朵嬌嫩易感染)后,用一次性放血針(縫衣針也行)在耳朵尖處(把耳朵向前平折,形成的尖角點)快速一刺(俺老公操作的,把針高高舉起,到耳尖即停,再慢慢戳進,唉,趕上同情心強烈的他,俺遭罪了,哈)。
2.放出4~5滴血后,再用酒精把耳朵消毒干凈。然后在后脖子大椎穴放血,一般點3針,順勢拔上真空罐,留罐15分鐘。
起罐后,我眼睛頓覺清爽多了,馬上沏點加冰糖的夏枯草菊花茶喝。夏枯草是清肝的,菊花可以明目,連喝幾日,俺眼睛的癢癢,再沒復發。
健康小提示
1.一般眼睛癢,如有小蟲爬行,怕光流淚,并有灼熱之感,中醫認為是肝經風火上擾所致。肝火引起之事,首先考慮要梳理情緒。
食?:可用舒肝順氣的食物,比如菊花、玫瑰花、夏枯草(清肝火,解毒散結)、決明子、綠茶泡水喝;生吃大青椒,多吃蒿子稈。
2.若兩目微微發癢而病勢緩者,多屬血虛目失濡養所致。血虛一般多為用眼過度,提醒您,該多休息養眼啦!故應適當調補氣血,并注意近期少用眼睛。
平時,您還可以多吃滋補肝血的東西:鴨血、黑芝麻、枸杞子、小棗等。如果癥狀太過嚴重,則必須去醫院。我建議您去看中醫內科,它會從總體調理身體出發,既能治療又可改善全身狀況,這也是中醫的優勢啊!
膻中拔罐,巧去胸中煩悶
我曾給一個朋友刮痧,為舒肝順氣,做過膻中穴。
一次暑假三伏天,她帶著孩子去游樂園,由于環境悶熱,活動量大,出汗過多,折騰一天到家?出現了胸悶、氣不夠的癥狀。她很有悟性,馬上想到了我說的,膻中穴是全身的氣匯集之處,就自己給膻中穴拔一個真空罐,留罐15分鐘。我問效果如何?她興奮地說:“起罐的瞬間,胸中頓覺打開了一扇窗戶,心里豁然敞亮了!”
中醫說,在夏季,由于戶外炎熱或者室內環境悶熱,人們很容易氣短、胸悶及心煩,這是暑性炎熱升散、耗津傷氣所致。下面,我把處理膻中穴的簡單操作方法介紹給大家。
膻中穴在胸前部的任脈上,為心包經的“幕穴”,全身有5條經絡都相會于此,即“氣會膻中”。該穴具有寬胸理氣、生津增液等功能。因它主一身之氣,故是條理身體氣機的要穴,也叫人的上丹田。具體位置如圖,在人體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連線中點處。
操作方法:涂抹少量刮痧油(用潤膚霜或炒菜油也行),用刮痧板(或湯勺、牛角梳、塑料板)施術。
方向必須從上向下,通過前胸骨中間,覆蓋膻中穴(大約在10公分之間),用中度手法刮拭,見到膻中穴出現隱隱的紅色痧斑后,可停止。然后取真空小罐拔在痧斑重的點上,留罐10~15分鐘。取罐之際,人會長長地吐出一口熱氣,胸悶、心煩一拔即去。
健康小提示
1.起罐后,喝些溫水或烏梅汁類能生津?飲料,千萬不要喝冷飲。
2.半小時內,最好安靜休息,不要吃東西。
3.穴位處不要直對電扇,空調房內要加衣裹住穴位。因為剛刮痧拔罐后,穴位的毛孔全部張開,如果直對涼風,外邪會順勢入里,舊病不去,又添新疾。
要提醒您的是,膻中穴還可用砭石做守法(穴位前佩戴砭石物件),它能改善補足肺氣虛、心氣虛出現的毛病,我曾一度有過心氣虛,佩戴砭石刮痧板于胸前,戴時人感覺氣足多了;夏季炎熱,衣服單薄,沒有戴,感覺就差點,您不妨一試。
拔通膽經“環跳穴”,腿腳利索多了
俺受馬悅凌老師的啟發,曾嘗試打通PP上的環跳穴。
在人體臀部的側面(打針的區域),足少陽膽經上有個穴位叫“環跳穴”。如果?胳膊肘(這兒肉很厚)點按,一般有瘀堵的地方都非常疼痛。穴名的“環”為圓形、環曲之意;“跳”即跳躍。意思是說,這個穴在臀部,能保證我們的下肢跳躍如常。
因為“環跳穴”的位置很深(PP肉下貼骨的地方),一般很難打通暢。尤其是我,小時候常住院,打青霉素太多,臀有結節,恰好把膽經阻斷。而夏天人的陽氣浮于外,正適合打通該穴,疏通膽經,讓下肢利索起來。
去年夏天,我一共做了4次,自己做了一次,只幾十下就疼得出汗,只好住手了;老公給做了一次,疼得俺直找咬狗棒(真是慘叫啊。);俺家小仙給做過兩次,疼得俺身體一通亂扭;到最后一次,痧斑基本出盡,當時走路PP還是很疼喲!恢復一天后,自覺大腿前所未有的輕巧,步伐輕盈,才知道以前的PP是發緊的,帶著大腿也沉重。
具體方法:按圖取側臥位,在該區域多涂刮痧油;將中型氣罐吸于表面(一般1~2下),施術者一手按住皮膚表面,一手用力下壓著罐(感覺靠到骨頭表面層最好),上下推動若干次,“環跳穴”位置會出明顯痧斑,然后順勢在斑處拔個大罐20分鐘。起罐后喝些水。隔一周做一次,直到把痧出凈為止。
健康小提示
1.該穴位由于長年久瘀,推罐時會特別疼(輕了不出痧啊),施?者要根據情況,手法適度,以受術者能忍受為宜。可分幾組操作,一組幾下,給受術者緩沖歇息的時間。
2.此操作最好選在受術者處于比較好的狀態之時,因為會耗費大量氣血。如果做完后感覺氣乏力疲,可喝一支生脈飲,快速彌補損耗。
3.做后多喝些溫水,注意保暖,別再次受風。
4.做后最好1小時內莫進食。
如果足少陽膽經不通暢,會使身體側面從頭到腳都感到不適,比如偏頭痛、后脖頸子痛、耳鳴、口苦、夜里睡中易醒、肩膀痛、身體及腿腳外側疼痛、痛經等。有膽經不通的,可以嘗試拔通膽經“環跳穴”,有利而無害。
夏季胸悶心慌,拍打心包經
夏季到了,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的心包經打掃一下衛生,口舌生瘡、手臂內側疼痛等小毛病都會不見了,而且對心臟的保護作用還很大。
心本?屬火,故夏季高溫暑熱會加重心臟負擔,對心臟是個大威脅。我覺得,每到夏季,給心臟減負尤為重要。學習了張秀勤老師的刮痧書后,我找到了清理心包經垃圾的好辦法。
中醫經絡里,把一條特殊的經絡,也定為五臟,稱“手厥陰心包經”。古代中醫認為,心包經,顧名思義,是包裹在心臟周圍的經絡(我覺得像個尼龍網兜,把心臟包起來)。如果這條經絡發生堵塞、積水,相當于心臟外圍組織有形狀的改變(提兜的繩子漲粗),故對心臟形成壓迫,人感覺心里發悶而不舒服。
我一個朋友,幾年前,因一場大怒,落下心區位置刺痛的毛病,幾乎?個月都會疼一次,心跳略快,到醫院檢查心電圖正常。
我嘗試用拍痧處理心包經(肝怒易瘀血,肝與心包相連)。因為心臟在左邊,故保持左側手臂放松展平,肘窩涂刮痧油,用右手對肘窩進行扣拍(手掌半虛圓),20~30次,見到中線位置大量出痧,其色深黑,還有些小的瘀血塊。
朋友當時說,覺得胸中有一股東西,一下從手臂泄了出去,頓時有松快之感。做到第二次時,出痧就明顯少多了。我又把整個心包經涂油刮痧一遍,在后背的心臟對應位置刮痧,都有紅痧出現。幾次后,他自覺心里舒服多了,心跳從80次減少到了70次。心臟痛的毛病至?都沒再犯。
提示:刮痧后要多喝水,以促使體內排痧。一般間隔7~10天一次,待表皮瘀血完全消散后,再做下一次。
夏季到了,正常人也可以給自己的心包經打掃一下衛生(心包經刮痧、肘窩拍痧)。我順手給一個朋友刮痧后,還治愈了他口舌生瘡、手臂內側疼痛等小毛病,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很大。
另外,老人還要對著經絡圖,沿著心包經由上向下按摩,重點按摩內關穴。每次按揉5分鐘,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同時經常按摩勞宮穴,能保養心臟系統。
給心臟減負之法,其實一年四季都可用,最近我身邊經常遇到偶爾出現胸悶的?,今年一冬天做了不下10位,之后他們都覺得心胸透亮了。
每年適度清理兩次心包經,清除垃圾,對心臟是很好的保健。因為清潔血脈垃圾,就等于是在給自己的心臟系統“減負”啊,常給自己的健康大壩填土加固,便可防患于未然!
夏季不欠賬,秋季免交租——排除濕熱的祛暑餐
這些天,高熱席卷了N個城市,令人們煩熱起來。天乍熱,人體調溫能力被突然啟動抵御熱邪,適應慢的人,會感到不舒服。我們一家三口均有同感,也說不出哪兒不對,反正就是見熱發蔫,委靡啦!
過幾天LG要去一汽公干才意識到,得采取措施盡快讓我家適應溫度變化,排除體內熱、濕邪,讓精神振奮起來喲。
俺用了以下3個方法:
1.煮涼茶:降火、明目、清熱、潤燥
主料:菊花、夏枯草(疏通肝氣,天熱,人難免郁悶些)、茅巖梅(利咽,可代綠茶)、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冰糖(降燥)。
大火煮開,小火再煮10分鐘,關火悶10分鐘,當日代茶頻飲。
當天喝完,次日晨起,就清爽了很多!
提示:見好就收,不用天天喝。?過肝陽上亢、體質發熱的,血壓高人群可以常用,大腸燥熱的,還可加上決明子。
2.煮湯:去濕、去暑、養血
主料:薏米、綠豆、紅豆1∶1∶1,各一把。
提前2小時浸泡,高壓鍋煮10分鐘,關火悶到氣無,早餐或晚飯喝一碗。
夏季可以常用!
3.涼拌各種瓜類菜:清心火、去水、利濕
主料:苦瓜、黃瓜、西瓜翠衣、冬瓜(開水煮熟),一小盤就夠了。中午食用功效最佳,并停食大魚大肉等油膩食物。
這個食療方案,俺堅持做了兩天,我們全家都感覺好多了。從明天起,涼茶減量,湯再熬得稀些。LG舌尖還?,繼續苦瓜。去濕粥和拌瓜菜,還要經常吃,等三伏天過了,再停。
健康小提示
1.靜養心神:盡量保持午休,睡好子午覺,哪怕閉目心靜幾分鐘!
2.保持身體適當出汗,中醫講夏季養陽,千萬別讓自己全浸在清涼中,把熱憋住內存,陽不得宣發,夏季欠賬,就得秋季交租,病不招自來啦!
3.飲食清淡:對大魚大肉說“No”,因為陽越于外,身體內空虛,消化功能下降,很容易食積傷脾胃的。
4.運動要適當,不要太大汗,中醫講,汗為心之液,太多會傷陰,傷及到心啊。
為家人備下涼爽,心神不煩。讓家人不生病的智慧,在俺這個主婦的心里,在手邊的廚房里,好歹一集結,讓我家三口,個個振奮啊!
咳嗽,在肺經上一拔罐就好(1)
初秋“肺燥”的調理方法
我老爸80歲了,常年有個毛病,晨起先嗽嗓子,外人聽是咳嗽,吵得鄰居睡不好早覺。我仔細琢磨,就是一口痰鬧的,他嗽了半天,只要咳出來,馬上就好了。
中醫說,肺為嬌嫩之臟,燥邪容易犯肺,秋季最多見,干咳痰少質黏。我覺得老爸的肺里多燥邪,就執意給他拔罐,他不同意,我就讓全家人舉手投票。結果只差一票,老爸是老布爾什維克了,組織原則爛熟于心,少數服從多數,只得乖乖地接受治療。
為了盡快解決戰斗,別讓他著急反感,我取了幾個最有效的穴位:背后大椎穴、肺俞穴一對,拔上大真空罐3個,他老實地趴了15分鐘,趕緊起身搓麻將。我趁他不注意,在他左右兩側肩膀頭上,各扣一個大罐,把肺經的源頭——云門和中府一起拔上。15?鐘后,深深的紫紅罐斑,外加上一層薄薄的小水皰,在白白的肩膀上,猶如一件藝術品,望著燥邪請出,我心激動。外出運動時,老爸的冬泳水友打趣地問,是誰給帶了兩枚肩章啊!
一周后,又做了一次,罐斑顏色輕多了,沒再見水皰,早起的咳嗽也好多了,偶爾遇涼還有幾聲,但基本不再重重地震咳了。
我又囑咐老媽,煮粥加點百合、銀杏,涼拌白蘿卜絲(用蔥油調味最好),用以輔助治療。
深秋“肺燥”的調理方法
我干爹81歲了,也是肺有燥邪。他的表現是,平時不咳,但只要一著涼感冒,就咳個沒完沒了,痰似泉涌,舌苔?厚。他還有個毛病,跟通關“連連看”較勁,坐得久了,總喊肩膀疼。
我在他肩膀上的相關穴位,做了按摩加拔罐,折騰了幾次,但效果都不明顯。突然想到,老爺子一遇風寒,肺先鬧事,雖然眼前沒有感冒,但肺經可能不通暢。一不做二不休,立刻在肺經的源頭穴云門和中府上,兩邊各扣一個中型的(干爹瘦啊)真空罐,因為是冬天,放下毛衣,大家就聊起家常。15分鐘過去,半小時過去,1小時過去了,我把罐徹底忘了,干爹說得盡興,也忘了,等他一起身,才意識到還有罐子,俺的心咣當一下,壞了,這回肯定蝦米了,出了一身冷汗。
忙迫不及待地扒毛衣、看罐子,哇!傻眼了,兩個罐子里,出現了滿滿的小水皰,如同白居易說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俺忙說對不起,趕緊找酒精消毒,把水皰從層面邊上,逐個扎小眼放水,一會兒,一盤珠子就成了一層透明的涼皮。為了消炎,我還輕輕點了紫藥水,涼皮又成了一塊紫茄子皮。這陣兒,顧不得欣賞,只忙活糾錯了。
我這個施罐者,每次起罐,最期待的就是看見罐里有變化。如果有東西出現,那說明位置選擇合理,給外邪打開了大門。這個感覺與我的秦立新老師不謀而合。
自出水皰那日起,干爹的肩膀疼竟然好了。俺感覺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暗自愜意和慶幸,無法言表。
咳嗽,在肺經上一拔罐就好(2)
北中醫中診課趙歆老師講,燥邪犯肺證是指外部燥邪侵入肺衛,肺系津液耗傷所致。有溫燥、涼燥之分,初秋感燥,偏熱,多病溫燥;深秋感燥,偏寒,多病涼燥。
對號分析,俺老爸熱性體質,是溫燥,早起肺經當令時,多陣咳,痰為黃色,干而黏,舌苔發黃;俺干爹則是體內有寒濕,是涼燥,遇寒咳嗽,痰清且多,舌苔白膩。雖然涼熱不同,但拔罐方法差不多,都是請出燥邪,保持肺經通暢。
有這類毛病的朋友,您可以用真空罐試試,一次不見得一定要做15分鐘,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寒性體質的人出得慢,熱性體質的人出得快。當然還要看季節,夏季出得快,冬季出得慢。一般看見了罐里的東西,就可以起罐,別太較真兒。
判斷對了,就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堅持幾次,祛除燥邪就只是多少和早晚的事了。對老年朋友、慢性病、久病的情況,可以每周做一次。春、夏、秋三個季節,拔罐效果最好。
肺燥,可久存于體內,一般是外感到邪客就會發病咳嗽。其實,這也是身體抵抗外邪的應激反應。所以,不見得秋天才發燥咳,四季遇寒,都可發作。無論什么季節,我用外治法調理了好幾個人,都有效果。比如說俺干爹,冬季沒有發咳嗽,就是因為治療肩膀痛時,順手帶出了肺經里的寒濕邪。
健康小提示
1.拔罐對付咳嗽,如果沒有效果,請及時去醫院檢查,別耽誤病情。
2.拔罐前,最好在醫院看過,確定?部沒有器質性病變,再嘗試此法。
人都有老的一天,我們的父母,年輕時玩命把身體奉獻給事業,年老時身體一塌糊涂。我兩個老爹的毛病,都是日積月累留下的,如果我能早點結緣中醫,早些為他們解除痛苦,那多欣慰啊。
秋雨來,天漸涼——搓手腕御寒法(1)
秋雨來,天漸涼,一般怕風涼(所謂肺氣虛)的人,在這個季節麻煩就多了。我摯友就是,天一變就有反應,鼻塞、噴嚏、流清涕隨之而來,很是煩惱。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開竅于鼻,風寒襲擊人體,通常是犯肺,故感冒源頭在肺。主要表現為自汗、畏風、易于感冒、神疲體倦、面色淡白、咳痰清稀、少氣短息、語聲低怯等。
下面來看看我朋友是怎樣對付感冒,改善肺氣虛的。
她的第一次嘗試,是從一次小感冒開始。她自己很認真地把整個胳膊(肺經的那面),從上到下拍了15分鐘后,當時鼻子竟然通氣了,清涕也止住。次日早上和下午又堅持各做了兩次,兩天后癥狀消失,沒用一粒藥,基本痊愈。嘗到甜頭后,她又堅持拍胳膊1個月。1年多來,她感冒次數越來越少,抵抗天氣變化的能力越來越強。
為何拍胳膊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呢?因為中醫說的肺經就在人的胳膊上,下面我來具體介紹一些拍打肺經的具體方法。
1.時辰:最好選早上起床后,這樣還有助于大腸經行氣(因為肺與大腸是親戚啊)。
2.順序:從肺經源頭中府穴起,從上到下依次點揉至大拇指尖的少商穴,發現酸痛敏感點,要一個一個地揉開(每次揉2~3分鐘)。
3.手法:一只手握成空拳狀,拍打另一胳膊,力度從輕輕開始,目的是微微震動(如果肺經沉睡,就把它喚醒),中醫說,重則瀉,輕則補(胳膊粗壯的,就要重些)。
4.時間:每次拍10~15分鐘即可,每天上午1次。
5.提示:最后用手心相互搓大拇指處10分鐘,從魚際到列缺,搓到皮膚微紅發熱,效果更好。
初秋的一天,大巴上,突然聽到后面的一位老者不停地打噴嚏,一個接一個,控制不住,惹得大家都回頭望,見她老伴趕緊把窗戶關上,但一切都晚了,風邪好厲害啊!我過去,讓他老伴趕快給他搓搓手上的號脈處(太淵到列缺穴),先右后左。大約兩分鐘吧,剛搓完右手,噴嚏就停了,他們突然目光好亮好亮地望著我。我看他穿的是短袖T恤加小馬甲,便說,天涼了,您出門穿件長袖,護著胳膊就好了)因為肺經在胳膊上啊)。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肺氣不足(氣虛時,氣不下降),大腸也會受牽連,人會出現便秘(人有便意,但覺得自己腸子無力推動)。如果把肺氣補足,肺經行氣就能升降自如,肺氣推動大腸,氣虛便秘也可迎刃而解。
還有一種因肺氣虛出現的過敏性噴嚏(鼻塞很重)情況,這也與肺經有關。可在中府、云門及后背的肺俞穴加拔一個真空罐5~10分鐘,隔天再做一次。同時,試試拍打肺經的方法,效果可是您意想不到的喲!
我們游泳池里,出水后愛流涕的人還不少,有的人說是水涼刺激引發感冒,有的人說是?里消毒劑太多。我有幾個朋友,因為總打噴嚏而放棄了游泳,后來,我告訴他們是肺氣虛了,讓在肺經云門、中府穴拔罐,結果都拔出了東西。其實,如果我們平時能堅持拍打肺經,那就更好了。
秋雨來,天漸涼——搓手腕御寒法(2)
肺不適,別忘了補養脾母
我們看問題,還得高瞻遠矚一點,在關注肺經的同時,得往遠看一步。五行說,土能生金,就是脾生肺?如果脾虛了,肺也遭殃;反之,火克金,就是心能克肺,如果心火太旺了,肺必遭殃。故心火大的人易感冒,肺是個表象,源頭在心、在脾,它們也要補虛和理順啊!
推薦食譜:每天早起吃幾粒白果(白果去肺燥好,水煮好放冰箱存放)、杏仁(補肺氣好),常食百合銀耳湯(補肺陰的);晚飯后,生吃一段白蘿卜(是補肺的,買白綠相間的象牙白蘿卜,生吃不辣),喝東北大米熬的濃米湯(易醫說天天當水喝),對補肺效果都很好。另外,補脾首先當選鐵棍山藥,每天吃幾口豆腐、黃豆芽及拍打脾經,特別補益脾臟。
晨起拍拍胳膊,能調理肺經?遠離感冒,促進排便,乃為一舉三得,皆為不生病的智慧啊!
冬季是專調老病的好時光
冬季用中醫外治法調理身體,有兩大原則:放在治療上,取穴要精,少調氣血;放在養生上,最好按兵不動,因為冬季屬藏,過度調氣血,有損害身體之嫌。
我冬季確實和藹地推掉了一些調理身體的預約,拼命地解釋腎要收藏的道理。但有的毛病只有到了冬季才表現出來,比如最近遇到的,兩只手的溫差大,手感一涼一熱;腰部受過寒邪的,冬三月易疼,夏季沒啥感覺。因此,趕上了,還得下手啊!
腰部寒涼,找痛點疏通
我一親友,某年去東北出差,回來就落下了腰不對勁的毛病,說疼不是疼,感覺腰的中間像是折了。尤其在冬三月,每天早起時,更為嚴重,要來回反復翻身,適應后才能起床。
要是春、夏、秋三季,我肯定會大規模地疏通后背經絡,先徹底打通,再下手除痛。但節氣不對,就先在腰椎上尋找痛點。先按摩,以適當活血,然后痛點局部刺絡一針,加真空罐5分鐘,黑血濃濃,只見到一滴。接著順勢在針眼處艾灸20分鐘。他當時就起床了,感覺疼痛減輕。
一周后,我帶了火罐,在痛點刺3針后,加火罐5分鐘,這次出血多了幾滴,接著針眼艾灸。兩次調理后,他自覺腰部全好了。可喜的是,他也開始學習中醫書籍了。
冬季處理寒涼疼痛,原則就是先找準點,然后用外治法,引寒邪出門,再溫通經絡。一個痛點上,只刺絡、溫灸兩次,就可驅走N多年的寒邪。
為了使他以后該部位防御能力強,我準備到春、夏再廣泛地給他做一次后背大疏通,使氣血真正地通暢。
一手冰涼,一手熱,循經找寒邪
有些人,特別是到了冬天,兩只手的溫差特別大。前幾天遇到一個朋友,他說,不記得從什么時間開始,兩只手的溫度就不一樣了,反正好多年了。
對這個情況,我先勘察準確說。只見他5個手指尖部發涼,感覺顏色發紫,像是供血不足、內有寒邪。我想,如果是臟腑問題,兩個都該有反應。所以,可能是在發涼的手臂上,經絡里有寒邪瘀堵。我沿著手向上循經點按,在大臂上的肺經臂穴、三焦經會穴附近,發現了又冷又硬的痛點。
我取來刮痧,循經刮大臂,6條經絡幾乎都有痧。而后,我又在兩個痛點上拔真空罐15分鐘。罐斑黑紫冰涼,說明寒邪瘀堵于此。
兩次治療后,朋友電話來說,現在兩只手的溫度一樣,差不多全好了。
寒涼痛多發于冬季,疏通痛點最為關鍵(夏季不疼,痛點也不明顯啊)。提醒幾點,供大家參考:
1.找到痛點,對查經絡圖,循經點按兩分鐘,感覺癥狀減輕,說明瘀堵于此。
2.只處理痛點,寒涼用火罐效果最好,再行溫灸(吸出涼的,送進熱的)。
3.刺絡最好由專業大夫來做,一般視情況而定。
4.起罐后,在寒涼的罐印處,囑患者用溫熱的手,緩慢揉揉,為驅寒助力。
5.冬季治療更要注意保溫,保暖好患處,別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