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利鈍
【拼音】: chéng bài lì dùn
【釋義】: 利:鋒利,引伸為順利、成功;鈍:不鋒利,引伸為挫折。成功或失敗,順利或不順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種情況或結果。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解釋:所有的事都是這樣,很難加以預料。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于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預見的。
【典故】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在劉備去世后,諸葛亮擔負起對抗曹魏,興復漢室的重任。在蜀國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預期成果之時。為消除各方阻礙,在第二次北伐臨行之際,諸葛亮向后主劉禪獻上了這篇《后出師表》。諸葛亮苦心孤詣,申明討伐的決心;義正辭嚴,批駁非議的錯誤。因為這次上表后于第一次出師時的一表,故而后世稱之為《后出師表》。
在文中,諸葛亮這樣說道:自從臣下進駐漢中,不過一周年而已,期間就喪失了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將領及部曲將官、屯兵將官七十余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等士卒一千余人。這些都是幾十年內從各處積集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擁有的;如果再過幾年,就會損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么去對付敵人呢?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點。
如今百姓貧窮兵士疲乏,但戰爭不可能停息;戰爭不能停息,那末耽在那里等待敵人來進攻和出去攻擊敵人,其勞力費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時去出擊敵人,卻想拿益州一地來和敵人長久相持,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點。
最難于判斷的,是戰事。當初先帝兵敗于楚地,這時候曹操拍手稱快,以為天下已經平定了。但是,后來先帝東面與孫吳連和,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淵掉了腦袋;這是曹操估計錯誤??磥韽团d漢室的大業快要成功了。但是,后來孫吳又違背盟約,關羽戰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遭到挫敗,而曹丕就此稱帝。所有的事都是這樣,很難加以預料。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于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