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劉徹少子,母親是趙婕妤(鉤弋夫人),西漢第八位皇帝。
漢昭帝繼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就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討論,會后罷除榷酒(酒類專賣)。
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改革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因內外措施得當,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殺母立子——趙鉤弋的悲劇
作為西漢武帝的后妃,總是母以子貴,兒子被冊立為太子,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安全也就有了保證,但趙鉤弋是一個例外,她之所以被殺害,是因為準備冊立她的兒子當太子。
公元前94年,鉤弋夫人為劉徹生下一子,取名劉弗陵,時年劉徹年已六十有三。令人生疑的是,據說劉弗陵是在娘肚子里呆了十四個月才出世的,因此他的身世就更可疑。
劉徹堅定不移認為劉弗陵是自己的親兒子。在聞知鉤弋夫人是懷孕十四個才生產后,他沒心思考量一下科學依據,反而大喜道:“我聽說先賢帝堯就是十四個月出生的,我的小弗陵跟他有一拼啦!”
于是,他下令將劉弗陵出生的地方改名為“堯母門”。這鉤弋夫人的貢獻,已經敢比生了明君的堯母了。
轉眼間,劉弗陵已經四歲了,那一年發生了江充事件,也就是“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遭人陷害,都被逼自殺。
太子的寶座懸空,成為漢武帝兒子們爭奪的目標。漢武帝的兒子不算少,但一個姓王的夫人生的齊王和他寵妾李夫人生的昌邑王都死得早;而另外一個兒子燕王劉旦聽說太子位子空缺,忙不迭上書愿意回首都來保護父親,其實是來搶位子,惹得劉徹大怒,把送信的人都宰了。
劉徹還有一個兒子廣陵王劉胥,可劉徹也不滿意。經過他自己的一番折騰,能夠繼承這大漢江山的,現在只剩下趙鉤弋生的劉弗陵了。
幾乎就是當年呂后死后,“擁劉派”大臣選擇君主的翻版,幾乎就沒什么挑選的余地。
劉弗陵長到五、六歲時,便顯得很高大健碩,而且非常的懂事,劉徹經常向人夸贊 “類我”,意思是說長得跟老爹一模一樣。
當時劉徹擔心劉弗陵年齡太小,恐怕控制不住局面。于是,他找來畫工,在他居住的甘泉宮墻上,畫滿了周朝時周公姬旦傾力輔佐幼主周成王的故事。大臣們見了,馬上明白這是主子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了。
兒子受寵,做母親的肯定是欣喜若狂。但鉤弋夫人沒想到,劉徹最擔心的,其實就是她!趙鉤弋太年輕,而且花容月貌,他一旦死后,這位“鉤弋夫人”就合法地當上皇太后,掌握最高權力,若給他幾頂綠帽子戴,那時誰也管不了。
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眼下太子還小,不能治理國家,國家大權勢必落到皇太后之手,呂雉第二就將再現。
劉徹晚年盡管干了很多糊涂事,但有一點非常清醒,就是不讓鉤弋夫人培養自己的勢力。
像鉤弋夫人這樣的寵妃,按照以往的慣例,其家族人都會雞犬升天的,從衛子夫到李夫人,莫不如此。但是,劉徹卻沒給鉤弋夫人的娘家人任何官職,以防止在他百年之后,外戚勢力坐大,挾持幼主,導致大權旁落。
甚至,為了大漢江山的長遠利益,他只能處心積慮地把鉤弋夫人都得干掉。
在劉徹所有寵妾中,趙鉤弋的命運可能是最慘的,完全是為了兒子而犧牲了自己。
逼死鉤弋夫人的轉年,即公元前87年,劉徹病重,他正是冊立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同時托孤給他所信任的名臣霍光。
在劉弗陵當上太子的次日,一代偉人漢武大帝去世,終年七十歲。劉弗陵繼位,史稱漢昭帝。
少主聰敏善斷,君臣不疑
劉弗陵,武帝在彌留之際被立為太子。
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碑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搜栗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少主弗陵。
第二天,武帝去世,昭帝繼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從此成為漢朝第一個手握大權的大臣。
四大臣中除金日碑早死之外,其他兩位以后都為自己的私利而霍光不允許的情況下變成了死對頭,可惜的是霍光并不知曉。
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遵照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故“政事一決于光”。因霍光大權獨攬,與很多大臣結怨。
左將軍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不和,多次設法陷害霍光。
武帝駕崩時,燕王劉旦怪父親沒把帝位傳給他,一直策劃奪位。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霍光在長安附近檢閱羽林軍,并將一名校尉調入自己府中,上官桀乘機造了一封燕王劉日(劉弗陵兄)的信,派人冒充燕王的信使,送將弗陵,說霍光有謀反之心。
第二天,霍光進宮朝見劉弗陵,得知這一消息,嚇得伏地不起。
劉弗陵卻說:“你檢閱羽林軍,調用校尉都是最近的事,長安離北方距離那么遠,燕王怎么能這樣快就知道,即使能知道,寫好信送到長安,也不能這樣快,再說,你真的有心謀反,也不用靠調用一個校尉。所以,足證明這信是假的,有人想陷害你大將軍。你不必害怕,請起吧。”
霍光和眾大臣聽了,無不佩服劉弗陵年少英明。
時年昭帝才14歲。眼看詭計不成,上官不肯罷休,在殿上繼續職責霍的罪狀。
最后昭帝不耐煩,直言說道霍是父皇挑選的顧命大臣,先父的眼光不會錯,更何況這些年辦了這么多有利國家的事呢,誰再誣陷,就是挑唆我們君臣關系。從此懷疑上官等人。
不久,上官桀又伙同御史大夫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勾結燕王劉日密謀殺霍光,廢劉弗陵,由劉日即位,霍光偵知這一陰謀后奏告劉弗陵,劉弗陵立即命田千秋發兵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迫使劉旦自殺,避免了一場政變。
而這時的劉弗陵年僅十四歲,能夠成功處理此事,頗讓人稱道。
后人評價說:“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