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我是個不溺愛孩子的媽媽角色,對養育孩子的細節理性而又規則的執行著。我和小女兒間溝通最多的是因為幼兒園要完成的作業,鋼琴課后要練習的鋼琴曲,每天睡覺前要講的故事……因為已經習慣了我的嚴肅,孩子對我交代的事情言聽計從,也不會有過分的要求。
但是孩子和爸爸在一起時,卻又是另外的一個樣子。每次爸爸下班回來,小女兒都會趕快去開門,一見到爸爸連說話都伸不直舌頭:“爸比,爸比,我們一起玩吧。”兩個人一起畫畫,捏粘土,玩剪紙游戲,總是有說有笑,雖然弄得到處都是粉筆末和廢紙屑爸爸也不會責怪她。玩累了,小女兒會爬到爸爸懷里撒嬌,捏捏爸爸的鼻子,扯扯他的頭發,爸爸卻一直嘻嘻哈哈的。和爸爸出去玩得時候,經常走到一半,她就喊累蹲在地上不起,要讓爸爸背著才走,雖然爸爸很累也要“舉手投降”背著她,她在背后做鬼臉說:“爸爸是我的大牛,背著我快快走。”
人們常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依依不舍追到了這輩子。這是誰的名言?居然這么奇妙的詮釋了爸爸與女兒那種深沉的,默默的感情,卻又帶有一點點“自私”的疼愛。爸爸的愛雖然不曾像媽媽那樣的沁人心脾,那樣柔軟,觸手可及;但是那“父愛如山”的深沉會讓女兒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安全吧。
爸爸對女兒的愛,到底多少是合適的呢?在女兒的心目中,好爸爸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呢?無底線的妥協是不是就是爸爸對孩子愛的方式呢?在我的母嬰交流群里,很多媽媽和爸爸參與進來,大家共同探討了這個問題。
有的媽媽說:“因為爸爸對女兒過于溺愛,因不同的教育觀念,夫妻之間經常起沖突,很多事情無法溝通。”
有的爸爸說:“愛孩子就愛吧,孩子很快就長大了,就沒有機會了。”
還有的家長說:“這個因人而異吧,爸爸愛女兒在一些小事上也不必要去糾正,但是也不可以事事妥協,完全無原則。”
…………大家各抒己見!
我們今天探討的女兒和爸爸之間愛的關系,是女孩童年時期,跟爸爸最親密的一段時光。充滿探索欲望的女孩,會從媽媽的懷抱中走出,更多渴望走進父親的世界,和爸爸的關系也由此進入一個最為親密的階段。
我記得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與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普遍來說,母親的影響是比較深的,但父親對女孩子的影響更有一份不可磨滅的印記。”
我的小女兒就經常夸獎自己的爸爸,她毫不掩飾對爸爸的愛和崇拜。她和我說:“我很喜歡爸爸,他太了不起了,什么玩具都能修理好就和超人一樣。爸爸的力氣特別大,用一只手就可以把我舉過頭頂。我也喜歡爸爸抱著我,躺在爸爸懷里特別舒服,我也不會再害怕了,而且爸爸的肩膀比媽媽的寬。就是爸爸的骨頭太硬不如媽媽的胖大腿躺起來舒服。”
從孩子的話里不難感覺出來在她的心目中,爸爸是個神奇的、與媽媽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偉大人物——爸爸的力氣大、肩膀寬,讓她感到了安全;爸爸修好玩具,讓她感受到了快樂;爸爸略帶威嚴的教育方式,讓她更喜歡聽爸爸的話……可以說,在小女孩的心目中,父親往往代表著這樣三個詞匯——安全、快樂、權威!
我是不反對孩子爸爸多愛小女兒一些的,畢竟女孩子一長大就不再是黏爸爸的“跟屁蟲”了。小的時候女孩子跟爸爸撒撒嬌,一起做游戲,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爸爸的愛會讓女兒自信而快樂。從爸爸那里,女兒會學到很多成功必不可少的東西。在陪伴女兒一起玩、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女孩不僅從爸爸身上體會到了安全感、幸福感,更接受到了男性精神的影響——堅強、獨立、銳意進取,這會對女孩子的性格有很重要的影響。
在剛才討論時有的媽媽對于孩子爸爸過于溺愛孩子的擔心,我也有一些話要說。盡管在女兒的成長路上,爸爸的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要過分溺愛女兒,否則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后果。爸爸對女兒多一點愛,并不是說讓爸爸去溺愛她,要什么給什么,說什么答應什么,如此這般的溺愛會使女兒蠻橫、霸道、不講理,會上升到個性的形成,甚至是道德的高度。但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只是爸爸表現單純的父愛,沒有上升到多么嚴重的程度,媽媽可以暫時享受這一過程,不用過多干預。
在生活中,無論是父愛還是母愛,還是要有所節制和選擇性的給與。愛的恰到其份,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促進和幫助;愛到百分百滿溢出來就不是好事了。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爸爸和媽媽一定要經常溝通,不同的教育理念可以耐心講解利害關系,而不要因此成為爭吵的導火索,畢竟家庭和睦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