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相互討伐,天下大亂。可是在這混亂不堪的時期卻沒有出現過外族入侵事件,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根本原因就在于外族同樣陷入分裂,沒有實力入侵中原。有的則被馬騰、韓遂等守邊大將壓制著,沒有入侵的機會;有的則與中原人混居,沒有入侵的動機。而且加上魏蜀吳三國對外族一直都非常強硬,打擊力度很大,例如曹操北抗匈奴,孫權滅百越,劉備西抗羌戎,基本上算是統一戰線,對凡是想染指中原大地的外族,魏蜀吳三國不遺余力的打擊。
先說一下西北地區的羌人、鮮卑人。一直是中央政府血腥鎮壓的對象。漢末的張奐、公孫瓚、董卓等,曹操時期的田豫、牽招、梁習等屢破烏桓、鮮卑等外族。對外戰爭中,少數民族在曹魏手中一直沒有討到便宜。除此之外,曹魏名將毌丘儉兩次出兵討伐高句麗,攻破丸都,幾亡其國。
而且曹操在一統北伐之后,就大力發展經濟,對內屯田,重視農業,興修水利;與此同時,對外意圖消滅蜀漢和東吳。在經歷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有作為的皇帝之后,曹魏的實力可以達到了巔峰。曾多次派名將,鎮守北疆,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阻擋了胡人的南下和騷擾。到了司馬氏奪權,司馬家族也是人才輩出,哪怕是在西晉發生秦涼之變,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發起的反抗晉王朝的戰爭,最終還是被晉將馬隆所敗,旋即為叛徒所殺。基本在整個亂世,外族的侵擾,實在無勝算。
再來說一下匈奴,雖然在秦漢時期給中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可是在三國時期,對于中原來說,卻不是什么太大的隱患了,因為此時的匈奴早就已經四分五裂,每個部族的實力都很弱小,不足以對中原形成威脅。而且曹操也對這些部族采取懷柔的政策,允許他們保留一些自己的習俗和文化,他們自然就更沒有理由去騷擾中原了。
至于羌族,則是值得好好說一說的,當時北方的異族中,要屬它最為強大。只不過,他們面對的是馬氏家族鎮守邊關,羌族自然是無法有什么作為的了。比如后來成為蜀國得力戰將之一的馬超,到了中原大地便所向披靡,連曹操都被打得割須棄袍,在外族胡人的眼里他和他的軍隊就是天兵天將下凡。這人一旦打出了名聲,外族聞風喪膽,更別說來入侵了。但事實上,很多羌人還被吸納進中原軍隊,用于逐鹿天下,像董卓、馬超等人的軍隊里,就有許多羌族人。
最后說一說羯族、氐族以及鮮卑。前者實力非常弱小,完全對中原不構成威脅,而且也受到了其他少數民族的壓制,沒有發展空間;至于氐族,雖然人數不少,但是他們與中原人混居在一起,也就沒有入侵一說了;鮮卑人雖然有過一段時間的統一,可是持續時間太短了,只有十幾年,其余的時間,則比中原還要分裂,又拿什么去入侵中原呢?
其實話說回來,西晉之所以會被五胡亂華,這其中的根源還在于東漢遷都遺留下來的痹癥。五胡中的羌族和氏族都是曾經涼州地區的部落,而西涼本是漢武帝時期設立,但是西漢滅亡之后,東漢的建都則選擇洛陽,這也就使得東漢對西涼地區鞭長莫及疏于管理,最終導致了羌族和氐族的日漸強大。到了八王之亂,他們瞅準機會,聯合其他胡人一同入侵中原,在華夏大地足足擾亂了135年,最終還是讓五胡之一的鮮卑統一了北方,成立了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