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文子》和郭店出土的《五行》當中都對“慎獨”進行過討論,由于個人并未深入次文,故一下作答暫時不參考上面的說法。
我的理解主要出自《大學》和《中庸》,現在結合此二書前后文聊一聊個人理解: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痹佟洞髮W》之中出現了兩次,《中庸》當中出現了一次,說的都是君子要“慎獨”,我們先看看為什么?然后回過頭來再看慎獨的意思。
書中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誠意”就是不要自個騙自個,不要自欺欺人。討厭就是討厭,好色就是好色,先得對自己的內心恭順謹慎。這是君子的做法,小人呢?典型的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什么都做的出來,見到道德修養好的人了,有遮遮掩掩,偽裝自己的品德。人在內省的時候,就像看到自己的內臟,自欺欺人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君子“慎獨”講究的是內外一樣的真誠,心里怎么想的,表現出來就怎么樣。這樣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心,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正心”。連自己真實想法都不敢直視的人,如何修正身心呢?
人是離不開道的,能離開的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對自己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就格外的謹慎。哪怕是微小,不易察覺的地方,君子都能嚴肅的對待。
從《大學》提出的三綱八目來講,八目之間是環環相扣的,格物是為了致知,誠意是為了正心,修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明明德”這個終極目標。
這里單獨討論“慎獨”的話,就是直視內心,改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坦然面對自己不堪的靈魂,承認不足才能改進。知道自己的問題,卻言辭掩飾,對他人這樣,這樣,對自己也這樣。一個連自己都騙的人,如何能修正內心呢?君子連微小的事物都可以嚴肅對待,有個雞湯文叫“小時偷針,長大偷?!?,大概也是這個意思,無論大小,都得坦誠以待,小錯尚可挽回,大罪誰能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