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為比較喜歡做項目的同時與大家分享和交流,所以跟Lee有過一次接觸,當時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
但在之后交流增多后,發現這人做事不太動腦子,甚至可以說是“蠢”。比如經常在培訓時遲到、沒有提前準備好培訓需要的資料……在出現很多原本不該有的問題后,我開始自己為培訓課程做各種準備。
再之后,大家都離開了當時的公司,關系由同事變成沒有私交的普通朋友,本來以為從此相忘于江湖,但最近卻又有了一次短暫接觸。
離職后從沒再聯系過我的Lee去年突然微信我,而且開始沒有簡單寒暄的,直接就是讓我幫他找個新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躺在通訊錄中從不聯系的“陌生”朋友突然“詐尸”:
——哎,我記得你英文挺好的吧?幫忙翻譯個稿子唄,舉手之勞。
——你不是會講課嗎?來給我們公司講講吧。
——你不是認識好多HR嗎?給我找份工作吧!成了請你吃飯!
這類人總覺得自己應該得到幫助,而我們必須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人脈和特長(免費)幫他們。
每每這個時候,都感覺心里有一萬匹羊駝狂奔。我欠你的嗎?
那些辦事難、難辦事的人在遇到問題時總覺得上天對自己不公,這種人處處碰壁倒不是因為壞,在我看來多半就是“蠢”。
首先并沒有私交,我們之間并不是那種平時不問好,有問題可以隨時解決的關系。而且平心而論,這類人往往把朋友只當成一個渠道,但卻忽略了一點,沒交情就不會有人幫你,畢竟誰都不閑。
考慮到有前同事之誼,我沒有按自己的習慣拉黑刪除L,于是就有了最近的續集。
昨天Lee再次聯系我,這次上來就說要請我吃飯,然后就說要讓我給他做職業規劃……Lee心心念念的還是只有自己那點兒事,依然沒有考慮過我的想法,這次我果斷拉黑了對方。
我們身邊就是有這樣的人,不壞也不笨只是蠢。不壞是指他們不會特意去傷害別人,不笨是指智商正常能從事工作,而蠢是指“只從自己角度出發,只考慮自己,從而完全忽視了別人”。
這種人對雙方之間的人際距離無感,搞不清楚應該說什么話,不應該說什么話。表面上的看似“漫不經心'的態度,內核是不愿意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的蠢。
他們只會想“我需要你的幫助,你怎么能不馬上出手呢?你怎么還想這想那的呢?現在可是我遇到困難了耶!快來!快來!”,然而就是這樣的想法,把對方推到了千里之外。
對我而言,不幫你并不是我無情冷血,在朋友出現狀況時我會盡自己所能出手相助,但是我幫的都是朋友,不會是Lee這種人——前同事、不粘親不帶故、沒事不聯系。
誰都會遇到困難,也都會希望得到幫助,但在求助之前需要做的是判斷好雙方的人際距離。
一般來說,生死之交看人情,利益之交看價值,點頭(贊)之交看對方聰明程度。
生死之交的朋友并不多,通常愿意全力相助不求回報,因為在之前已經做出了與交情相稱的事;利益之交要看能否相互提供價值,未必只是金錢方面的,人生路上的成長幫助也算;點頭(贊)之交則要看對方是否能權衡關系,找到利益點——這是需要些聰明才智的。
對于Lee,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本來的點頭(贊)之交誤認為利益之交,活不明白的人,無論多大都不能了解別人的感受。
畢竟,有效辨別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做事會更加順利。而且,年紀越大應該越是有智慧與能力。20歲時可以說自己莽撞,不懂人情事故,40歲時就沒法再用這種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