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很看重家庭的國家,因為有家,我們才能感覺到幸福和快樂,家是避風的港灣,也是我們心靈依靠的場所。有句話說家和萬事興,也有人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有關家的俗語和老話,我們也是如數家珍,比如“少年夫妻甜如蜜,老年夫妻恩如漆”,還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還有“樹大分杈,人大分家”。和家有關的成語也是不勝枚舉,比如白手起家、四海為家、萬家燈火、書香世家、百家爭鳴、大家閨秀等等。
古人總結出的這些俗語或者成語,其背后隱藏的含義是深厚的,經得起人們的推敲和回味。這些智慧的箴言,是先輩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我們通讀了解之后,可以在生活上避免走很多的彎路,對我們有著不小的警示意義。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就是和家庭有關,那么這句俗語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提到的三姓,到底指哪三姓呢?
不論是我們居住在農村還是城里,每個人的背后都是一張巨大的關系網,親戚之間也有著不同的姓氏。論資排輩,總會讓我們感覺迷迷糊糊,經常有一種不知道如何稱呼對方的感覺,很是尷尬,而“一家不容三姓人”其實就是從姓氏上來說的。
一個三口之家,一般都是由父親和母親,再加上一個兒女組成的。夫妻雙方有著不同的姓氏,而出生的孩子不論跟父親的姓還是母親的姓,一家三口其實只有兩個姓氏而已。如果遇到夫妻雙方姓氏相同,那么一家人就只有一個姓氏了。
由此可見,“一家不容三姓人”中的三姓其實是一種泛指,但是有時候在特殊的情況下,還真容易出現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姓氏的情況,比如婆媳之間。
眾所周知,婆媳之間的關系一直是讓人頭疼的問題,不僅僅在現代,古代也是如此。有很多家庭夫妻雙方都和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一家之中就會有三姓的存在。婆婆疼愛自己的兒子,希望媳婦能對兒子好一些,而作為男方有的非常懼內,這讓婆婆知道了,難免會心生不快,沖突不斷。
而且婆婆有婆婆的道理,兒媳婦也有她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夫妻雙方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家庭也變得不和諧,這就是“一家不容三姓人”的第一層含義。
“一家不容三姓人”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指古代的婚姻制度和現在的二婚家庭。在我國古代,男子娶個三妻四妾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娶回來的女子和家里的成員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經常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不可開交。
還有一種就是二婚家庭,如果父母雙方都沒有帶孩子,也不會出現三姓的情況,但是若父母一方帶著孩子過來,則會出現一家人三種姓氏的可能性。這樣的家庭,夫妻雙方都會向著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作為繼父或者繼母,也不好過多的問責,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十分的尷尬。
我們綜上所述,其實這句俗語還是有著很深刻的道理的,畢竟家庭和睦,我們的生活才能順心如意,如果外姓人共同居住在一個屋檐下,難免會有著一些磕磕碰碰,如果自己內心不夠寬容,就會經常的生悶氣,這樣的情緒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最后總會在某個時機爆發,給家庭帶來傷害。
古人的智慧之談,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解讀這句俗語,我們也增長了不少見識,也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就是俗語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