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iWeekly;作者:jujube
每逢佳節被逼婚,中國的適婚青年們常常因此扎心。但其實,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套路,國外同樣也存在逼婚,并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英國,“逼婚”(forced marriage)二字被視作暴力的一種,英國政府還為此設立了內政部逼婚事務組(FMU)。但盡管如此,據《衛報》調查,過去3年,英國仍然存在3500多例逼婚報告,受害者在家庭中被當作奴隸對待。開放自由的英國為何還會受逼婚困擾?披著婚姻外衣的現代奴隸制又該怎么破?
17歲女兒告母親,英國第一例逼婚案件勝訴
上周,英國一名母親因為強迫女兒嫁給一位大她16歲的男性,被英格蘭法院判處4年半的有期徒刑。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例逼婚案件勝訴。這位來自伯明翰的母親用出國旅游的借口,把女兒騙到巴基斯坦,強迫她簽結婚協議書,嫁給一名34歲的巴基斯坦籍男性。當女孩反抗時,母親便以撕毀女兒護照相威脅,還動手打她。其實幾年前,這位母親便和男子簽下了“婚姻合同”,當時13歲的女孩還因此懷孕。回到英國后,女孩便立即接受了人工流產,醫生也向社會保障機構上報備案。這一回,當母親再次以全家度假的借口將女孩騙到國外時,女孩保留了證據并向法院起訴,最終換來了這次里程碑式的定罪。
英國非政府組織Karma Nirvana表示,這樣的逼婚案件其實非常典型,他們每周都會接到有關逼婚家庭中,家庭奴工和性奴役問題的熱線電話。曾經有位女孩被逼婚后,一直被囚禁在家中,遭受性虐待。還有一名摩洛哥女性,被迫嫁給一名同性戀男性以掩蓋他的性取向,婚后女性就被當做家庭清潔工使喚。最近,英國西約克郡的一名男性向慈善團體舉報,作為逼婚受害者之一,他被迫把所有收入都交給岳父岳母。
逼婚為奴,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2014年到2016年,英國一家非政府組織管理的全球求助熱線,接到了2萬多個來自個人或機構的來電,內容都與逼婚有關,其中年齡最小的甚至在10歲以下。最新的數據令人咂舌,但專家警告,這些在信息自由法案保護下收集到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英國至少還有上千名逼婚受害者生活在“現代奴隸制”中。
據英國慈善機構Freedom稱,英國女孩最小的11歲就被逼嫁人。
有的逼婚行為通過互聯網完成,如即時通信軟件Skype。
據統計,撥打熱線電話的大多是英國公民,其余也有被自己的英國配偶帶到英國為奴的。對于后者而言,他們孤立無援,常常被施暴者以驅逐出境相威脅。他們不會說英語,沒有公共資金來源,最終只能陷入被虐待的循環中。非政府組織Karma Nirvana的負責人桑格拉(Jasvinder Sanghera)表示,“我們知道有上千名英國女性,當然也有男性,生活在逼婚的密閉鐵門背后。但不幸的是,這樣的犯罪很少被報道,不為人知。受害者們被當做奴隸對待,忍受著威脅恐嚇,甚至暴力。他們背負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逼迫著他們待在這段婚姻里,免得讓家族蒙羞。”
面對家人施加的軟性暴力,硬法律怎么對抗?
在英國內政部逼婚事務組收到的報告中,受害者主動報告的比例很小,80%都是由受害者的朋友、同伴或家人做出報告。桑格拉認為,受害者幾乎都不會承認自己所遭受的虐待是非法的,因為他們大多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販賣并“洗腦”了。除此之外,逼婚常常是家庭中的長輩以“恢復家族名譽”為由,向晚輩施壓,因此受害者通常不愿意與自己的家庭成員對簿公堂,逼婚也因此很難起訴。
詹德蘭稱:“現代對奴隸的定義不再是法律上你擁有某人,
而是你用對待財產的方式,將某人據為己有。”
2013年,英國采納了歐盟打擊人口販賣的法律,其中將逼婚列為被禁行為。2014年,英國將逼婚列為非法,如果在違反他人意愿的情況下將其帶到海外結婚,屬于犯罪行為。不過,聯合國首席律師兼顧問詹德蘭(Parosha Chandran)指出,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似乎尚未轉化為真正的政策。盡管英國前任首相卡梅倫和現任首相特蕾莎·梅都提到過,逼婚是奴隸制的一種形式,但千呼萬喚,具體政策也還未露臉。
在法律專家和活動家們看來,想要給逼婚行為一記重擊,明確逼婚是現代奴隸制的一部分很關鍵。如果實現了這一步,逼婚將被視作犯罪接受調查,并以現代奴隸制的罪刑被起訴。詹德蘭認為,英國內政部還應制定關于逼婚和奴役罪的起訴指南,幫助受害者了解以剝削為目的的販賣人口式逼婚。此次英國首例逼婚案件勝訴讓詹德蘭相信,“這些駭人聽聞的罪行該見光了。如果受害者能夠勇敢地站出來,施暴者將會被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