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水、鈉代謝障礙
★基本知識
1.細胞內液的定義:分布于細胞內的液體,其容量與成分影響細胞的代謝和功能。
2.細胞外液的定義:分布于細胞外的液體,由組織間液和血漿組成。是溝通組織和細胞之間和機體與外環境之間的媒介。
3.體液的容量和分布:成人體液總量占體重60%,其中細胞內液40%,細胞外液20%(其中血漿占體重5%)
4.體液的電解質成分:細胞外液中陽離子主要是Na+、K+、Ca2+,陰離子只要是Cl-、HCO3-、HPO42- ;細胞內液中陽離子主要是Na+、K+、Ca2+,陰離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質。
5.滲透壓的正常值:血漿滲透壓280~310mmol/L,高于此為高滲,低于此為低滲。
6.水通道蛋白意義:一組構成水通道與水通道有關的細胞膜轉運蛋白。
7.水鈉代謝障礙的分類
(1)低鈉血癥:含低容量性低鈉血癥、高容量性低鈉血癥、等容量性低鈉血癥。
(2)高納血癥:含低容量性高納血癥、高容量性高納血癥、等容量性高納血癥。
(3)正常血納性水過多,水腫。
8.水腫的定義:過多的液體在組織間隙或體腔內聚集。水腫發生于體腔內稱為積液。
★基本理論
1.細胞外液容量和滲透壓調節機制:其相對穩定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實現的。當水分不足或滲透壓增高時,刺激下丘腦的視上核滲透壓感受器和口渴中樞,引起飲水,同時抑制醛固酮分泌。分之則相反。
2.水腫的發生機制
(1)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衡:毛細血管液體靜壓聲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2)體內外液體交換失衡: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近曲小管、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納增多,引起水鈉潴留。
★基本技能
1.機體排出水分的四個途徑:消化道(糞)、皮膚(汗)、肺(呼吸蒸發)、腎(尿)。
2.水腫的特點
(1)水腫液的性狀:根據蛋白含量不同可分為漏出液與滲出液。
(2)水腫的器官及組織分布特點:不同類型水腫表現形式不同。
★綜合評判
1.水的生理作用
(1)促進物質代謝。
(2)調節體溫。
(3)潤滑作用。
(4)是組織器官的成分。
2.無機電解質的主要功能
(1)維持體液的滲透平衡和酸堿平衡。
(2)維持神經、肌肉、心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并參與其動作電位形成。
(3)參與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活動。
3.心房鈉肽的功能
(1)減少腎素分泌
(2)抑制醛固酮分泌。
(3)對抗血管緊張素的縮血管反應。
(4)拮抗醛固酮的滯納作用。
4.低納血癥的三種情況比較
(1)低容量年個 低納血癥(低滲性脫水)
1)概念:失納多于失水,血清納濃度<130mmol>130mmol><280mmol>280mmol>
2)原因與機制:腎內、腎外丟失大量液體或液體聚集在“第三間隙”
3)對機體的影響:易休克;無口渴感;明顯失水體征;經腎失納者,尿納增多,腎外因素所致者,尿納減少。
(2)高容量性低納血癥(水中毒)
1)概念:水攝入過多,潴留體內,血清納濃度<130mmol>130mmol><280mmol>280mmol>
2)原因與機制:急性腎功能不全且輸液不當。
3)對機體的影響:血液稀釋;細胞內水腫;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尿量增加,尿比重下降。
(3)等容量性低納血癥
1)概念:血清納濃度<130mmol>130mmol><280mmol>280mmol>
2)原因與機制:血管升壓素(ADH)分泌異常綜合癥
3)對機體的影響:嚴重者可引起一系列神經中樞系統功能障礙。
5.高納血癥三種情況的比較
(1)低容量性高納血癥(高滲性脫水)
1)概念:失水多與失納,血清納濃度<150mmol ,血漿滲透壓="">310mmol//L。150mmol>
2)原因與機制:飲水不足,失水過多。
3)對機體的影響:口渴;尿少而相對密度高;細胞內液向細胞外液轉移;嚴重者可引起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2)高容量性高納血癥
1)概念:血容量與血納均增高。
2)原因與機制:鹽攝入過多或鹽中毒。
3)對機體的影響:細胞脫水;嚴重者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3)等容量性高納血癥
1)概念:血納增高,血容量無明顯變化。
2)原因與機制:下丘腦病變引起的原發性高納血癥。
3)對機體的影響:嚴重者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實際應用
1.常見的全身性水腫: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
2.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1)有利影響:炎性水腫具有稀釋毒素,運輸抗體等作用。
(2)不利影響:細胞營養障礙;對器官組織功能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 正常鉀代謝及鉀代謝障礙
★基本知識
1.泵-漏機制:指調節鉀跨細胞轉移的基本機制,“泵”指納-鉀泵,即納-鉀-ATP酶,它將鉀逆濃度差攝入細胞內;“漏”指鉀離子順濃度差順利通過各種鉀離子通道進入細胞外液。
※泵,如同水泵,要耗能做功,因而逆濃度差;漏,如水從高處漏下,因而順濃度差。
2.血清頰的正常值:3.5~5.0mmol/L;低于3.5mmol/L為低鉀血癥;高于5.0mmol/L為高血鉀癥。
3.假性高鉀血癥的定義:指檢測到的血清鉀濃度增高,而實際的血漿鉀或血清鉀的濃度并未增高的情況。常見的原因為溶血,細胞內鉀大量釋出所致。
4.缺鉀的定義:指細胞內鉀的缺失。
★基本理論
1.低鉀血癥的原因和機制
(1)鉀的跨細胞分布異常。
(2)鉀的攝入不足。
(3)鉀丟失過多,這是缺鉀和低鉀血癥的主要病因,包括經腎失鉀、經腎外途徑失鉀。
2.高鉀血癥的原因和機制
(1)腎排鉀障礙。
(2)鉀的跨細胞分布異常。
(3)鉀攝入過多。
(4)假性高鉀血癥。
★基本技能
1.機體對鉀平衡的調節依靠兩大機制:腎的調節和鉀的跨細胞外移。
2.影響鉀跨細胞轉運的主要因素:①胰島素;②兒茶酚胺;③細胞外液的鉀濃度;④酸堿平衡狀態;⑤滲透壓;⑥運動;⑦機體總鉀量。
※提示“胰、茶、外、酸、滲、運動、總”。只要一運動,產自胰島的茶葉總是往外滲酸水。
★綜合評判
1.鉀的生理功用
(1)維持細胞新陳代謝。
(2)保持細胞靜息膜電位。
(3)調節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2.低血鉀對機體的影響
(1)神經-肌肉:四肢無力,軟癱;呼吸肌麻痹,呼吸障礙;胃腸蠕動減弱。
(2)心血管:心律失常,期前收縮,心動過速,室顫;心電圖表現為T波高尖,P波和QRS波降低,間期增寬,S波增深。
(3)代謝性酸中毒。
★實際應用
1.低鉀對心臟的影響:主要導致心律失常及對洋地黃類強心藥物毒性的敏感性增加。嚴重者發生心室纖維顫動,導致心功能衰竭。
2.高鉀血癥對機體的影響:主要危險是能引起室顫和心臟驟停。靜脈推注氯化鉀將使患者心搏驟停,因而臨床時間中絕對禁止靜脈推注氯化鉀注射液。
第三節 鎂代謝及鎂代謝障礙
★基本知識
1.血漿鎂存在形式:①游離鎂;②與陰離子結合為復合物的鎂;③與蛋白結合的鎂。
2.血清鎂含量:正常含量為0.75-1.25mmol/L。低于0.75mmol/L稱為低鎂血癥,高于1.25mmol/L稱為高鎂血癥。
※正常值為1±0.25,可記為“125”
★基本理論
1.低鎂血癥的原因和機制
(1)攝入不足。
(2)排出過多(經腎大量丟失、經胃腸道丟失及其他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
2.高鎂血癥的病因和機制:主要為腎排鎂障礙所致。
★基本技能
1.低鎂對機體的影響
(1)對神經-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使興奮性增高,手足抽搐,反射亢進。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室性心律失常,血壓增高。
(3)引起電解質變化如低鈣、低鉀血癥。
2.高鎂對機體的影響
(1)對神經-肌肉和中樞系統的影響:使興奮性下降,遲緩性麻痹。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血壓下降及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甚至停搏等。
★綜合評判
鎂的生理功用
(1)參與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
(2)對DNA、RNA的影響。
(3)對細胞膜及離子轉運的影響。
★實際應用
1.低鎂血癥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補鎂,嚴重者可靜脈注射,但須緩慢、謹慎。
2.高鎂血癥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治療原發病,改善腎功能,。緊急時可緩慢靜脈內注射葡萄糖酸鈣。
第四節 鈣磷代謝與鈣磷調節
★基本知識
1.血鈣存在的形式:蛋白結合鈣、可擴散結合鈣、血清游離鈣。
2.血清鈣的含量:正常值為2.25~2.75mmol/L之間,低于2.25mmol/L為低鈣血癥,高于2.75mmol/L為高鈣血癥。
※Ca的字母序是3和1,所以血鈣中值2.5±0.25。
3.血磷的含量:正常值為0.8 ~1.3mmol/L之間,低于0.8mmol/L為低鈣血癥,高于1.6mmol/L為高鈣血癥。
※P形似10,故可記中值1.0±0.2
★基本理論
1.鈣、磷的調節機制:主要由PTH、維生素D和降鈣素三種激素通過三個靶器官(腎、骨和腸)來調節。
2.低鈣血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1)維生素D代謝障礙。
(2)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3)慢性腎功能衰竭。
(4)急性胰腺炎。
(5)低鎂血癥。
3.高鎂血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1)原發性或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2)惡性腫瘤。
(3)甲狀腺功能亢進。
(4)其他。
4.低磷血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1)攝入和吸收不足:主要原因是維生素D缺乏。
(2)丟失過多。
(3)磷酸鹽轉入細胞內。
5.高磷血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1)腎功能衰竭。
(2)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3)維生素D中毒。
(4)磷從細胞中釋出。
★基本技能
1.低鈣血癥對機體的影響
(1)對神經-肌肉的影響:手足抽搐、肌痙攣等。
(2)對骨代謝的影響:骨質代謝障礙。
(3)對心肌的影響:心肌興奮性傳導性↑。
2.高鈣血癥對機體的影響
(1)對腎臟的損害。
(2)對神經-肌肉的影響:神經-肌肉興奮性↓。
(3)對心肌的影響:心肌興奮性傳導性↓。
(4)其他。
3.低磷血癥對機體的影響:ATP生成不足和紅細胞2,3-DPG↓。
4.高磷血癥對機體的影響:低鈣血癥和異位鈣化。
★綜合評判
1.鈣的生理功能
(1)成骨。
(2)調節細胞功能的信使。
(3)凝血。
(4)酶活性的調節。
(5)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
(6)其他。
2.磷的生理機能
(1)生命重要物質的組分。
(2)參與機體能量代謝的核心反應。
(3)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調節。
(4)成骨。
(5)凝血。
(6)其他。
★實際應用
在治療高磷血癥時,由于鈣磷乘積為常數,血磷增高,血鈣必然降低,因而在降磷的同時應注意補鈣。
更多關于病理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