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聯絡官
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癥病變,感染性可有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真菌、原蟲、蠕蟲等所引起。非感染性包括過敏、變態反應(如風濕熱等)、化學、物理或藥物(如阿霉素等)。
【病因】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A、B組病毒,孤兒(ECHO)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為常見,尤其是柯薩奇B組病毒。
【病理】病毒性心肌炎有以心肌病變為主的實質性病變和以間質為主的間質性病變。典型改變是以心肌間質增生、水腫及充血,內有多量炎性細胞浸潤等。
【臨床表現和診斷】半數于發病前l~3周有病毒感染前驅癥狀,如發熱,全身倦怠感,即所謂“感冒”樣癥狀或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然后出現心悸、胸痛、呼吸困難、浮腫,甚至Adams—Stokes綜合征。體檢可見與發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各種心律失常,可聽到第三心音或雜音。嚴重心肌損害時可出現病理性Q波,血清肌鈣蛋白(T或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