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我科接診了一位意識不清患者,張xx,男,51歲。1小時前患者與他人打電話時突發口角抽搐,不能言語,左側肢體活動不靈,繼而暈倒在地,伴嘔吐,小便失禁,急呼“120”送來我院,查頭顱CT提示:雙側基底節區腦出血,右側出血量大,約106ml,左側約5ml,心電圖示:頻發交界性逸搏。急診給予對癥治療后收住我科。入院時患者呈深度昏迷,雙側瞳孔不等大等圓,右側直徑約6mm,左側直徑約3mm,對光反應均消失,GCS評分3分。積極術前準備,給予脫水、利尿、止血等治療,同時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危重,患者顱內出血量大,腦疝形成,隨時有生命危險,需立即行開顱手術,目前手術風險高,死亡率高,預后差。家屬一時犯了難,能經得起開顱手術?手術能救過來嗎,成為植物人怎么辦,等等疑問。王鳳鹿主治醫師、陳明生住院醫師耐心的一一解釋,家屬這才消除了部分顧慮,反復商議后同意手術治療,決定“賭一把”.請示趙海康主任后指示爭分奪秒,積極術前準備,在最短時間內開顱減壓。醫生組、護士組各司其職,誰都不敢怠慢,快速給予脫水、利尿、皮試、備皮、化驗、談話、聯系手術室等等,所有準備在30分鐘內全部完成。
對于腦出血并腦疝者,必須在30分鐘-1小時內開顱,減壓必須充分,經手術組簡單討論后采取右側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切口。插管麻醉后,趙海康主任、王鳳鹿主治醫師、陳明生住院醫師相互配合,快速開顱,去除12cm×14cm骨瓣,骨窗底達顴弓水平,見硬腦膜張力高,腦搏動微弱,這種情況減壓不能過快,過快可能導致缺血再灌注損害,形成惡性腦膨出,將導致患者死亡。我們不急于打開硬腦膜,先讓腦組織適應去除骨瓣減輕的壓力,骨窗四周懸吊硬膜,預防硬膜外血腫形成,同時嚴密止血,減少血容量丟失。第一步做完后,緩慢剪開部分硬腦膜,腦組織腫脹,選取顳中回無血管區,穿刺抽出暗紅色粘稠血性液15ml,腦組織腫脹較前好轉。電凝穿刺點皮層約1.5cm,顯微鏡下分離至血腫腔,分塊清除血腫,腦組織塌陷,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取人工硬腦膜減張縫合,血腫腔、硬膜外各放一引流管,分層嚴密縫合,手術順利結束。術后患者右側散大瞳孔回縮,給予脫水、利尿、止血、營養神經、抗感染等治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術后第一天,患者肢體刺痛稍屈曲,復查頭顱CT示:右基底節區腦出血基本清除,中線結構基本回位。術后第三天,考慮患者昏迷時間較長,合并肺部感染,行氣管切開術。術后第六周患者神志清楚,可簡單交流。術后第8周拔除氣管插管。目前患者恢復情況良好,神志清楚,可正常交流,左側肢體不全偏癱,可站立,簡單行走,無明顯并發癥,正接受康復治療。
自發性腦出血:是指非外傷引起的顱內大、小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自發性破裂所致的腦實質內出血。按照發病原因可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腦出血。其中原發性腦出血約占80%-85%,主要包括高血壓腦出血(約占50%-70%)、淀粉樣血管病腦出血(CAA,約占20%-30%)和原因不明腦出血(約占10%)。繼發性腦出血主要包括動靜脈畸形、動脈瘤、海綿狀血管畸形、動靜脈瘺、煙霧病、血液病或凝血障礙、顱內腫瘤、血管炎、出血性腦梗死、靜脈竇血栓及藥物不良反應等原因導致腦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自發出現的腦實質內出血,其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基底節區出血約占半數以上,丘腦出血約占10%-15%,腦干出血約占10%,小腦出血約占10%,腦葉出血約占10%.
高血壓腦出血采用內科治療或外科治療,究竟哪一種方法預后更好,早期爭論不斷,隨著CT的問世,使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快速、準確,其出血部位、出血量、破入腦室情況、腦水腫程度、中線結構移位及出血后顱內的動態變化均可直接獲得,為選擇內科保守治療還是外科手術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
適應癥:
(1)出血量:一般認為,大腦半球出血量>30 ml(丘腦出血>15ml),小腦出血>10 ml應行手術治療。如先采取內科治療,也應做好一切術前準備,以便根據病情變化隨時進行手術干預。
(2)出血部位:淺部位出血者優先考慮手術,原發腦室出血及鄰近腦內血腫破入腦室時,宜行腦室引流+尿激酶溶血。
(3)意識狀態:意識輕-中度障礙伴緩慢加深者,預示有活動性出血或繼發性損害加重的可能,應積極手術。
(4)有腦疝或腦疝前期表現者。
開顱清除腦內血腫:為傳統手術方法,隨著立體定向血腫清除術、小骨窗開顱術、血腫纖溶引流術及內鏡血腫清除術等手術方法的開展,腦內血腫的外科治療方法有了更多的選擇。隨著手術器械和設備不斷更新,外科技術的提高,目前手術治療的效果也有了顯著提高。
(1)意識水平:意識水平可直接反映病情程度,術前意識越重,療效越差;
(2)出血部位:出血部位對預后的影響較大,腦干出血的病死率很高;深部出血,如丘腦出血手術效果較差;腦葉出血手術效果較好;
(3)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與顱內壓、血腫周圍腦組織的繼發性損害程度等密切相關。出血量越多,預后越差,但還需結合出血部位進行分析;
(4)術前血壓:術前血壓≥200/120 mmHg(1 mmHg=0.133 kPa)并且難以控制的患者,手術效果差;
(5)其他因素:有無全身性疾病、是否合并有嚴重并發癥如消化道出血等,對能否手術及手術療效有明顯影響。患者年齡被認為不能作單一因素進行考慮,但對高齡患者,仍須結合并發疾病進行分析,慎重選擇治療。
本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建議,對這類患者嚴格控制血壓,戒煙限酒,適度鍛煉,發病后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正規、長期康復治療,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咨詢*
直接輸入【患者姓名】【聯系方式】【癥狀】
【在線咨詢】
如果您看了我們的文章以及咨詢過我們的醫生還是有些問題和疑惑,歡迎微信好友免費在線咨詢,后臺的值班醫生會重視您的每一個要求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