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地處大別山北麓,境內遍布名山大川,像天堂寨、八公山等早已馳名華夏,還有一些大山只是在“局部地區”被人了解,有的甚至連六安人都不熟悉,今天周報君就帶你盤點一下六安的“名山”,讓你看看它們到底有多美!
天堂寨
天堂寨,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是大別山第二高峰,位于安徽省金寨縣與湖北省羅田縣交界的地區,有“華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的王國、花的海洋”的美稱。其間,雄關漫道,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龍潭飛瀑,奇松怪石頗多,古稱“吳楚東南第一關”,氣勢雄偉壯觀。
天堂寨所處的大別山,是中國南北水系的分水嶺,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長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頂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荊楚,巍巍群山盡收眼底。
八公山
八公山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位于壽縣淮南兩市之間,與中國歷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連在一起。其山勢綿延,一脈四十峰,處處景致迷人。被譽為“八公仙境”、“峻極之山”。
八公山因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八公在此學道成仙的神話和秦晉淝水之戰而聞名遐邇,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麗神奇,不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
白馬尖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園區。位于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和安慶市岳西縣的交界處,海拔1777米,系大別山最高峰。
白馬尖形似天馬飛騰,一峰獨秀,群山俯首。山上清泉激流,交響成韻;古木參天,婆娑多姿,原始生態保存完好。信步山間,看潺潺溪水,聽清脆鳥鳴,嗅撲鼻花香,聞陣陣松濤,令人心曠神怡,大有返樸歸真之感。
萬佛山
萬佛山位于舒城縣境內,最高峰老佛頂海拔1539米,以山高、峰險、松奇、石怪、瀑多、洞幽、林深、佛真而著稱于世。 萬佛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風景區內有老佛頂、天門峰、雙劍峰、神駝峰、美女峰、丹頂峰、四方尖、三天門等大小三十六座山峰,以及神駝石、虎豹石、鸚鵡石、獅子石、刀背石、豬頭石等,神形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無不讓游客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華山
大華山位于六安市東河口鎮華山村境內,景區主要由云峰寺、映獅湖、金獅寨、二天門、嵩寮巖等景點組成,景區內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地貌奇觀資源交相輝映,具有很高的文化、科學、游覽、觀賞價值。
大華山集自然風光、佛宗道場之特色,禪寺、古楓、圣泉、怪石依山取勢,曲徑輾轉迂回,掩映在蒼松翠竹之中,晨鐘暮鼓,香煙繚繞,形成特有的佛國情調,被譽為“江北九華”。
九公寨
九公寨位于裕安區石板沖鄉,海拔349米,屬于大別山山脈的北分支。九公寨的得名來自于民間傳說。相傳距今1500多年的南朝“梁”(公元502至557年)皇帝梁武帝蕭衍,看中九公寨這個地方,在此修行建廟。當時人煙稀少,建材全由山下九人(即九公)供給。
廟宇建成的那一天,九人快行至山頂時,忽然風雨大作,霹靂震天,九人立即升天,凡體化作石人。后人為紀念九公,將建成的廟宇命名的“九公禪院”(后改稱為“高峰寺”)。“九石如人”,九公寨便由此得名。
南岳山
南岳山位于霍山縣城以南2.5公里處,海拔405米。相傳山名為漢武帝登禮時所封。今廟宇西門尚有“漢帝勒封”四個大字。南岳山四面眾山拱衛,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
南岳山風景區可謂融雄、險、秀、奇、巧、玄于一爐,集山、湖、園、莊、寺、洞、池、松、竹于一體,加之大自然造化巨匠的鬼斧神工,使其靈秀綺麗,神采特異,佳景天成。
銅鑼寨
銅鑼寨為AAAA級景區,位于霍山縣西南部的太陽鄉,主峰海拔1096米。景區內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險谷、幽潭、飛瀑、翠湖、古廟、珍禽、異獸應有盡有,素有“江北黃山”之美譽 。
銅鑼寨山體如鑼,亙古以來歷次大的地質變化,山體震動剝離后,巨石凌空,欲墜欲飛,險象百生,是地質探險游的獵奇之所。
懸劍山
懸劍山位于金寨桃嶺鄉西北部,海拔915米,懸劍山海拔不是很高,卻很有名氣,傳說是黃龍真人、麻姑道人在此潛心修身,得道成仙之所,有麻姑洞為證,故原叫“二仙山”,后因清人陳伯卿不堪清朝庭的壓迫和腐敗,率數義士聚集山上,陳為蠱惑人心,置兵書于峰項,掛寶劍于懸崖,聲稱神書寶劍,意為聚眾造反,乃天權神授,順應天命。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數度重創清兵,聲勢不同凡響,自那以后,“二仙山”就改名懸劍山。
四望寨
四望寨,海拔 1396米,為大別山高峰之一。是霍山大化坪鎮東南屏障,東臨磨子潭,其他三面均屬大化坪。晴天登上山頂遠眺,能看到:霍山、六安、潛山、英山四縣,故名“四望山”。自古以來得名,美如南岳,秀似衡山;四面懸崖峭壁,地勢險要。解放前大別山最有名的土匪寨就指這,寨墻是用石塊壘砌而成,現在大部分坍塌。
六萬寨
六萬寨位于霍山縣落兒嶺鎮,海拔644米。東西北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僅南面有一條崎嶇蜿蜒的小徑,地勢十分險要。舊《霍山縣志》記,“南宋德年間(公元1275年),遺臣曹平章為輔宋王孫南下潛霍”,“拆古城,修六萬”。
寨頂山脊長1.5公里,面積2平方公里,有5道寨門和金鑾殿、倉庫、水牢等遺址。水牢在東面山腰的一石洞內,暴雨季節,水從山頂傾瀉,在洞口形成水簾,十分壯觀。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