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7
南無阿彌陀佛
“過猶不及”,出自《論語·先進》,簡言之,即做事超過或不夠,都是不合適的。“過猶不及”的處世之道,就在于講究一個“度”字,它不僅滲透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在于個人的修養(yǎng)。說話做事也好,學習享樂也罷,如果不能做到進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可能陷入物極必反的桎梏之境。
“
1-說話要適度
有些人覺得,做人要真,所以說話要直。其實不然。
我們寫“真”字,是“直”下面兩點。也就是說,一些實話、直話,也要保留兩點。實話實說是真,但實話全說就是蠢。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了解別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這是高明。當你漸漸克制,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就能體會生命盛大。
?
“
2-做事有氣度
處事,一張一弛,輕重緩急分寸要拿捏的合適。太過用心,不僅自己費力,別人也會怨聲載道。秦滅六國統(tǒng)一后,妄圖高度集權專制,防止六國叛亂,用焚書坑儒等方式統(tǒng)一思想,屠殺六國貴族,減少叛亂機會,然而過猶不及,高壓之下反而激起人民反抗,導致亡國。
?
“
3-家庭有溫度
按甲骨字形來看,家是同處在一個屋檐下,是共同生活的眷屬和他們所住的地方。“家,居也”、“家人內(nèi)也”、“有夫有婦,然后為家”。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電,不是冰箱,不是物質(zhì)堆砌起來的冰冷空間。物質(zhì)的豐富固然可以給我們一點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轉(zhuǎn)眼即逝的。試想,在那個空間中,如果充滿暴力和冷戰(zhàn),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家”將不成為其家。
所以說,家永遠都是一個溫暖的主題,一片寧靜的港灣,歲月之舟會在這里找到停泊的錨位。
?
“
4-工作有力度
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力度,開拓進取,大開大合。人都有目標,或大或小,而實現(xiàn)目標的辦法就是工作,工作力度加大了,業(yè)績提高了,也就有了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
?
“
5-交往有弧度
不要過份介入朋友的私生活,遠則疏淡,親則不遜,把握好尺度,友誼方能地久天長。
?
“
6-胸懷要大度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說的就是做人要有度量,心胸要寬廣。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凡事不必斤斤計較,往后一步,海闊天空。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大度的對待傷害過你的人或事吧。
?
“
7-讀書有厚度
讀書有厚度,這里的厚度不只是尺量的高度,也包括讀書內(nèi)容的質(zhì)量。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好長時間沒讀書,你就要知道,你已經(jīng)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有多了不起,而是讀書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現(xiàn)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
?
“
8-視野有寬度
站得高,看得遠。想得多,看不遠。所謂視野,就是在你的視角里應該是廣袤的田野,不管做事還是做人,都應向遠處看,都不應光看到點,而沒有看見面。
人生注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和炫彩,要學會放寬視野,做智者、仁者。
?
“
9-理論有深度
理論,就是說話,有深度,才可仗義執(zhí)言。
懂點《道德經(jīng)》、《孫子兵法》、《易經(jīng)》,知道點“取勢明道優(yōu)術”、“變易簡易不易”。先賢智慧,都讓你更有深度。
?
“
10-辦事有速度
人生去掉少年和老年期,能真正干事業(yè)的時間并不長。為此人要善抓機遇,放大效應,做事要講有速度,要效率。增加時間觀念,守時才能守信,守信才能做事、交友、成大業(yè)。
?
“
11-事業(yè)有高度
人們都希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事業(yè)有高度。
生命在前行中頓悟,歲月在積累中生香。無論何種事業(yè),都要日積月累,平凡的工作也要努力做,每天不斷提高。
?
“
12-吃喝勿過度
朋友們在一起喝酒,必是情深之交。都是在喝一種意境、一種情趣。喝得暢快微醉恰到好處,倘若喝得酩酊大醉,理智不清,思維混亂。更有甚者亂了體統(tǒng),失去了朋友相聚的意義,即傷身又有失大雅。為了健康,喝酒不要過度,保持不失態(tài)才是最佳高度。
?
“
13-鍛煉為常度
“生命在于運動”,生命對于每個人而言是極其寶貴的,但也是脆弱的。珍惜生命,首先離不開鍛煉,從而預防疾病、消除疲勞、爭取健康長壽;其次要有知足、豁達、樂觀的思維;第三是有適合自己身體的,科學合理的飲食;第四還要力爭勤于思考,學習新知識,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
?
“
14-享受有舍度
“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人生苦短,適情怡性,愉悅身心固然重要,但貪一時之歡,逞一時之快,奢華糜爛絕不可取。
?
“
15-壽命有長度
我們選擇不了命運,但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做人選擇寬容厚德,幾分淡泊,清風細雨,同樣有韻致,有詩意,做事要有幾分從容,俯仰之間,依然灑脫。
凡事如果以私心,做過了,必然會走向反面,得到不好的結(jié)果。古人推崇"中庸"之道,以利他之心待人待物,不偏不倚,就可做到恰到好處。若善于將此信念時時運用到生活中,便無往而不利。
虛心過頭就成為虛偽;
自信過頭就成為傲慢;
原則過頭就成為僵化;
開放過頭就成為放縱;
威嚴過頭就成為架子;
謙遜過頭就成為懦弱;
隨和過頭就成為盲從;
膽量過頭就成為張狂;
精明過頭就成為自私;
直率過頭就成為草率。
凡事當有度,做人要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