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前在天涯看過一個帖子。
說是大過年的,在飯桌上一家人正高興著呢,發帖人的大哥說:“我們哥幾個的媳婦要是敢不孝順咱媽,踹了她!”
幾個兄弟紛紛附和“對,踹了她!”
很多男人似乎都有這樣一種迷之自信:你不孝順我爸媽,那我分分鐘可以踹了你,而我分分鐘找一個孝順我父母的,你這種連公婆都不肯孝順的女人也不會有人要,那你就哭去吧。
這些思想,或許在幾十年、十幾年前特別流行,但今天敢這么說話的男性不多了,因為大家發現了一個現象:城市里,不愿意結婚的女性越來越多;村里,窮點的男人已經娶不到老婆了,光棍扎堆出現。
不過,最近又來了一個不怕死的。韓寒電影《乘風破浪》發布的主題曲中,直言希望對方“早睡早起做飯伺候公婆”,并且暗示自己有可能要出軌,讓對方做好心理準備。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打算把女兒小野也往這個路數上培養,但他的人設在我心里算是已經崩了。講真,雖然我也不喜歡郭敬明,但比起韓寒,我現在看郭敬明反而順眼很多。
坦白講,可能我骨骼清奇,是個天生奇葩,所以不大能理解這種要求老婆一定要孝順自己父母的思維。
很多說這些話的男人,他們自己根本算不上孝順,但一定會要求老婆孝順自己的父母。
我有一個朋友的前夫就是這種典型(真好,變前夫了)。他從來沒為他親媽做過一次飯,沒洗過一雙襪子,甚至過年回老家也是和一幫同學聚會喝酒天天不在家,他媽基本和他說不了幾句,早上出去晚上喝醉了才回來。他媽生病也好健康也好,他也根本不上心……可就是這么一個不孝順的東西,居然要求我這個朋友對他媽畢恭畢敬、孝順體貼。她一個月沒給他媽打電話,他媽就打電話給他訴苦說兒媳不孝順,他就發飆說要跟他離婚。可笑的是,他自己可能幾個月都不給他媽打一個電話。
我只能說:極品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這個朋友的婆婆奇葩到哪種程度?如果家里只有她和兒子吃飯,她就屁顛顛跑去洗碗,但一旦有兒媳坐到了飯桌上,那么,她的腰一定會酸、背一定會痛,所以洗碗的任務必須是兒媳的。
母子倆一條心、三觀也相同,他也認為他媽一點錯沒有,認為是她不夠懂事不夠賢惠。類似的事情非常之多,我這個朋友一直忍,忍了幾年實在受不了了,痛痛快快離了婚,過上了自由逍遙的單身生活。
(二)
聽她講這些事,我覺得很無語。我說,你算是好脾氣的,換我早發飆了。
他算是個什么東西呢,自己根本就是個不孝子,卻有臉要求別人孝順你自己的媽。她孝順你媽是因為你是她老公,不然她有什么義務去孝順一個從來沒養育過她一天、也沒給過她一天好臉色的陌生老太太?
很多人無法接受“陌生”這兩個字,但仔細想想:可不是么?如果不是因為結婚,一個女性跟老公的家人八輩子都扯不上關系,兩撥人在路上擦肩而過都可能不會多看一眼,可為什么一結了婚,就給兒媳婦設定了那么多的孝順義務?就憑你是長輩?我們為什么要讓一個跟你既沒有血緣關系又沒有感情基礎的人單方面對你孝順呢?
孝文化中,最不可理喻的一條,或許便是給兒媳設定了過多孝順公婆的義務。說得大逆不道一點,我覺得這種孝文化毒瘤的傳承導致了幾乎所有家庭的不和。
如果老人很喜歡、很愛護自己的兒媳婦,那也很好,但這也不是必須。兒媳愿意孝順公公婆婆,那當然很好,但這不是義務。如果家庭內部有分工,男人在外拼殺掙錢,女人負責管好家里養好孩子、孝順好老人,當然也沒什么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兒媳孝順公婆,可以發自本心,可以是夫妻雙方因為角色不同而協商一致的分工,卻并不是天然的義務。
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是:兩個之前幾乎完全陌生的人,因為一樁婚姻而過到了一起去,最需要的是互相尊重和關愛,而不該強調一方單方面地孝順、迎合、討好另一方。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要求兒媳孝順公婆其實并不是什么理直氣壯的事情,但我不知道為什么這一點今天依然有很多男人不懂。
從情感上來說,你是你爸媽生養的,但你老婆可不是,她僅僅是因為嫁給你,所以才成為了你父母的兒媳,跟你的父母并沒有什么情感基礎。你父母對她沒有生養的恩情,那么你憑什么要求你老婆單方面地孝順你父母,卻不要求你父母也學會尊重、愛護她呢?
從倫理上來講: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順,這當然說得通,因為你養育孩子的過程付出了巨大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長大了自然也到了收獲的季節了。
請注意,這里我說的只是“說得通”,并不等于我認可這種孝文化。在我,我根本不會給逗號灌輸“要孝順你娘啊”之類的想法,因為我愿意花時間、精力、金錢去養育她,是因為我愛她,而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孝順我。孝順這個詞,本身就含有“父母尊,孩子卑”的意思,而我希望在人格上跟孩子是平等的。比起單方面地要求孩子孝順我,我更樂意強調我和孩子兩個平等個體之間的“互愛”。
幾千年來,中國女人像一棵植物一樣長在娘家,娘家給她澆水施肥、捉蟲除草,到了收獲的季節,勝利果實就被別人家拿走,所以在很多家庭里,養女兒等于養“賠錢貨”。為了補償自己的損失,娘家也通過拼命生兒子的方式,把別人家的勝利果實變成自己的。久而久之,女性成為了一種可交換的資源,地位越來越低,直至成為附屬品。
中國對兒媳孝順公婆從來都是高標準、嚴要求的,但為何大家沒有用樣的標準來要求女婿去孝順岳父岳母呢?說到底還是不認可女性獨立地位的結果。
隨著人類向更高文明的社會邁進,女性的經濟、社會地位有所提高,女人也一樣需要去工作,一樣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一樣有自己的父母需要她們去贍養,也要撫養自己的孩子,那么,單方面要求媳婦孝順公婆的這種準則已經落伍,甚至已不存在倫理學基礎。你不去要求自己生養了二十幾年的兒子孝順你,卻單方面要求他娶進來的兒媳替他來履行孝順義務......說難聽點,這很雞賊。
從法律角度看,我國法律中并沒有哪一條文明確規定:兒媳有贍養公婆的義務。兒子不贍養父母,有違法律精神,但兒媳不贍養公婆,并不違反法律。究其原因,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系中,是沒有什么法律地位的。
在我國婚姻繼承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法定繼承人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卻一個字都沒有提及兒媳。倒是有一條提到了兒媳,但前提是喪偶,并且她承擔了主要的孝順義務,才有資格繼承公婆的財產(此條對女婿也適用)。
你看,在法律上,跟財產有關系的事兒,無特殊情形的話,跟媳婦一毛錢關系沒有。
兒媳婦沒有繼承公婆財產的權利,那么,根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在法律上,兒媳、女婿對公婆、岳父母也沒有贍養義務,說通俗點就是“孝順義務”?!痘橐龇ā分忻鞔_規定了老年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以及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這里,一個字都沒提到女婿和兒媳。
雖然法律規定兒媳婦有協助兒子贍養公婆的義務、女婿有協助老婆贍養岳父母的義務,但這種協助義務并不是贍養義務,而且此規定只適用于夫婦關系存續期間。
從法理上講,你聲討兒媳不孝順公婆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綜上所述,于情于理于法,我們都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理由要求媳婦單方面孝順公婆。這話聽來很大逆不道,很不近人情,甚至反人類,但如果你自己生的是女兒,你換個立場來想問題,就不難理解這些道理。
(三)
現代社會,男人和女人結婚意味著什么?不是意味著一個女人嫁到男人的家庭里,成為男人家的勞動力、性資源、保姆、生育工具,而應當是:兩個人組成一個新的家庭過日子。這個家庭應該是個獨立的新家庭,而不是上一代家庭的附屬。
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盡孝無可厚非,但無論男女,誰都沒資格單方面要求對方孝順自己的父母,更沒有任何理由去強迫。
有的兒媳和公婆相處很好,是因為彼此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的緣故。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小夫妻支持、尊重和理解,小夫妻出于感恩之心也愿意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公婆因為愛兒子,所以愿意對媳婦好;媳婦因為愛丈夫,所以愿意對老人好;丈夫因為老婆,所以給了老婆源源不斷想對公婆好的動力......如此,良性循環自然形成。
有的公婆會主動讓兒子分擔家務,會對媳婦噓寒問暖,會在兒子和媳婦口角時站在媳婦一邊責備兒子,輕輕責備兒子不知道疼女人,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護犢子……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可我覺得這才是處事智慧,是“曲線愛兒子”。
倘若老人覺得自己作為男方家屬,就可以居高臨下、理直氣壯地要求“娶進門的媳婦”孝順自己,甚至自己本身不懂得尊重人還對兒媳挑三揀四,那么這個家很難有安寧之日。發展到后來,兒子和兒媳分道揚鑣幾乎也是必然(嗯,那種公婆特別有錢的情況或許可以例外,因為兒媳可以看在錢的份上各種忍啊,哈哈)。
電視劇《雙面膠》里有一個情節:兒媳麗娟吃紅燒肉,婆婆青心里數著她吃了幾塊,對兒子說:“一碗紅燒肉我切28塊,你吃8塊,你爸吃7塊,她一人吃13塊!”在她的概念里,兒媳婦居然比自己兒子吃得還多,簡直是反了。這個故事的最終結局,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小說版中麗娟被憤怒至極的丈夫活活掐死;電視劇版中,一家人吵成一團之際,他們新出生的兒子沒人照料,從樓下摔下來摔死。如果一開始,大家各自擺正自己的位置,又怎么會釀成這樣的悲劇呢?
必須要強調的是,我的觀點并不是“兒媳婦就不該孝順公婆”。相反,我覺得孝順、尊老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一個沒有孝心的人,你不能指望他有責任感。老人為家庭奉獻一生,到了晚年應該要得到善待,何況每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都有需要被關心、被照顧的時候,所以我向來主張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但是,我也希望:老人老了,也要老得好看。老人們一再要求兒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時候,也要學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愛護自家的孩子,也該愛護別人家的女兒。你養大過你的兒子,自然也該明白別人養大自己的女兒也不容易。別人家的女兒嫁給你家的兒子,為的是能擁有更幸福的人生,而不是為了成為你們全家的終極保姆。
如果你是男人,如果你希望婆媳關系好一些,那么最好就把老婆看重一些。你的父母對你老婆的態度,跟你的表現息息相關。如果你的父母看到你這個做丈夫的,根本不尊重、不在乎、不疼愛自己的妻子,他們也會看輕她。這種“看輕”,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總有一天會成為矛盾爆發的引線。如果你不吝于在父母面前對妻子體現愛和呵護,父母也會重視妻子在兒子心中的特殊地位,對媳婦態度言語上都會比較有分寸,這樣家庭反而矛盾反而減少。
說到底,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因為“母子關系”“夫妻關系”沒處理好的結果。兒子跟母親沒有合適的界限,甚至還屬于未斷奶的共生關系,那么必然會侵犯到了兒媳的生活邊界。兒子跟兒媳夫妻感情不好,才會讓婆媳矛盾有機可乘。
公婆與媳婦之間,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雙方互相理解、尊重、體諒,就能相處好。請注意是“互相”,如果單靠某一方努力,單強調某一方的義務,那么,無論是婆婆還是媳婦,早晚會有上房揭瓦的一天。
至于那種自己不孝順父母、也不孝順岳父母,甚至對老婆也不好,但卻理直氣壯要求老婆孝順自己父母的男人,我只想跟他說一句:蒼天啊,大地啊,你這種人怎么還會有老婆?!你一定是上輩子折了翼的天屎吧?
作者簡介:晏凌羊,80后,出生于云南,京城上大學,現居廣州。新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已在各大書商平臺溫情上市。
假文藝真愛錢,好性格但壞脾氣。沒法靠臉吃飯,只好假裝自己有點才華,自詡空想家、偽善家、廢話師。胸無大志卻有溝壑,想做一個溫柔而有趣的人,到文字筑成的城堡里安個家。
微信公眾號:qiushan08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那你說的都對。
(新書里寫的是我自己的故事。目前新書在當當網打特價,感謝支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