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日前發布《無人機圍欄》和《無人機云系統接口數據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兩部行業標準,我國也由此成為全球范圍內最早出臺此類行業標準的國家。這兩部行業標準將于12月1日正式實施,對統一行業標準、促進無人機行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無人機市場增長迅速。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實現了39萬臺的出貨量,2017年將實現54萬臺的出貨量,預計到2019年無人機出貨量將突破200萬臺。廣泛普及的無人機為諸多領域帶來了全新變革,但也要看到,近期無人機干擾民航機場運行事件頻發。作為監管無人機的有效工具,無人機圍欄可以阻擋即將侵入特定區域的航空器,在相應電子地理范圍中畫出特定區域,并配合飛行控制系統、保障區域安全,讓無人機不能“想飛就飛”,近年來在保障空域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次公布的《無人機圍欄》首次明確了無人機圍欄的范圍、構型、數據結構、性能要求和測試要求等,并對無人機圍欄進行分類,按照其在水平面投影幾何形狀分為民用航空機場障礙物限制面、扇區形、多邊形三種,且無人機圍欄所使用的經度和緯度坐標點,均為WGS-84坐標。此外,標準還做了一些前瞻性設計,以方便今后圍欄功能的升級。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無人機普遍具備此電子圍欄功能,但主要由無人機廠商自行設置參數。“此標準出臺是為統一圍欄數據格式的基礎標準,方便今后規范發布和接收,減少企業重復建設成本,進而促進無人機行業協調發展。”
無人機的協調發展同樣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無人機云是輕小型民用無人機運行動態數據庫系統,用于向無人機用戶提供航行服務、氣象服務等,對民用無人機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在國內,無人機云已有兩年的歷史,主要在7公斤以上無人機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次公布的《無人機云系統接口數據規范》首次規定了輕小型民用無人機系統與無人機云系統之間的傳輸數據要求、數據加密要求、編碼規則和性能要求。《規范》明確,無人機系統和無人機云系統之間應按照要求的數據接口進行雙向通訊,通訊內容應包含注冊信息,動態信息,數據類型,差異數據等。“該標準統一了數據接口的標準格式,未來,無人機不需要增加硬件,只需在通信模塊直接兼容云接口標準即可接入云平臺。也就是說,用戶可以自行選擇接入任何一個云。”上述負責人表示。
《無人機圍欄》、《無人機云系統接口數據規范》均由飛行標準司提出,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負責編寫,多家無人機和通信技術公司參與標準制定、起草及審定工作。民航局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征求了各地區管理局、無人機相關單位、航科院、管干院等有關部門的行業意見,并根據有關行業意見,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修訂。
此前,工信部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技部、公安部、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能源局、民航局等部門發布了《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7—2018年版)》。《指南》明確,根據當前無人駕駛航空器行業發展現狀,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將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2017—2018 年)將初步建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并重點制定一批市場急需、支撐監管的關鍵標準;第二階段(2019—2020 年)的目標是到2020 年,基本建立健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基本實現基礎標準、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全覆蓋,并加快將我國標準提升為國際標準。
未來,我國無人機標準體系將愈加完善,助力無機人飛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