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其中秦國占據兩個,趙國占據兩個,足見戰國后期成了趙國與秦國的獨斗,但是依然讓秦國難滅的還有南方的楚國,此時楚國名將項燕抗秦,擊敗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最后在60萬大軍的壓力下加上自己的疏忽,最后兵敗自殺,也是一時英豪,但是不能列入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七雄
羅列戰神們的戰斗史:
李牧:
戍邊大敗匈奴:李牧在北方戍邊,期間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打擊賤燕:
公元前243年,趙王派李牧進攻燕國,攻下燕國的武遂、方城。
連卻秦軍: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后方,攻占了赤麗、宜安,進攻趙的后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最終大破秦軍。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同樣被李牧擊潰。
李牧
白起:
頻繁攻打韓魏:公元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最后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于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公元前292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楚國連續受削:
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前280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后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后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前279年,秦軍穿插到楚軍背后,大破楚軍,攻占楚國都城郢,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
長平之戰威震天下:
本來可以看到白起VS廉頗,本來這場戰爭可能打掉一個戰國四大名將,也許白起也許了廉頗,但是歷史都圓滿了他們兩個,趙王的昏聵對他們兩個的滿足,不然勝負難分。
白起
廉頗:
連克兩強:趙惠文王初年,東方六國以齊國最為強盛,齊國與秦國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國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首當其沖。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國改變策略,實行合縱。公元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
破燕敗魏:公元前251年舉兵攻趙,趙孝成王令上卿廉頗、樂乘統兵13萬前往抗擊。迅速取勝,俘慶秦。兩路燕軍敗退。廉頗率軍追擊500里,直入燕境,進圍燕都薊。燕王只好割讓5座城邑求和,趙軍始解圍退還。公元前245年,帶兵攻取了魏地繁陽。
廉頗
王翦:
東方六國,王翦滅掉了三國(趙,燕,楚),但是他遇到了兩個最難的國家,一個趙國一個楚國,因此才對其軍事才能的高度認可。這個也是他的兒子雖然也滅多國,但是不能進入四大名將的原因。
項燕:
大破李信:前225年,秦王趙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訌之機,分兵兩路進攻楚國。李信率一軍進攻平輿,蒙武率一軍攻打寢,均擊敗楚軍。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楚王派將軍項燕率軍抵抗。項燕揮軍尾隨秦軍,追擊三天三夜,乘秦軍輕敵無備,發起突然襲擊,大敗秦軍,占其兩座營壘,殺死7名都尉。李信帶殘兵逃回。
奮死抗秦:公元前224年,秦王傾全國兵力,以王翦為將,率六十萬大軍大舉攻楚,楚國危亡在即。楚國也傾一國兵力迎擊秦軍,以項燕為將,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王翦因勢而變,采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兩軍相持日久,楚軍以為秦軍將長期駐守新占領土,于是撤軍東歸。王翦伺機起兵追擊,令勇壯軍士為先鋒,突襲楚軍。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自殺。
項燕
戰國四大名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沒有吃過明顯的敗仗,而項燕他面對的是傾全國兵力的秦國,實在國力有限,他戰勝秦國成為了小概率事件,如果當時楚王臨陣換人,就像趙括換廉頗,項燕也許還可以成為戰國第五大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