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無論史書上的寫的其怎樣英明神武,但是也不能否認其逼父、弒兄、殺弟、屠侄的行為,事已至此,李世民只好虛化自己的父親,也就是開國皇帝李淵。說的其毫無功勞。
把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寫成是懦弱無能,嫉賢妒能的形象,但事實上李建成不僅不像唐史寫的那般不堪,反而是大有作為,平定劉黑闥,包括攻入長安,都是這位太子一手籌劃。
李元吉也不是那般懦弱無能的形象,精通武藝,驍勇善戰,曾經與尉遲恭打的個半斤八兩,明白了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能力,那么他們明知道李世民的野心,為何不先下手為強。
事實上太子府的魏征也對李建成說過,讓其先下手為強,干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一直沒下手,請注意,李建成若是想干掉李世民,根本不需要什么玄武門之變,直接率領太子府與齊王府的兩府兵馬攻打秦王府就可以馬到成功了。
李建成不下手的原因,首先,他已經是太子,并且李淵年事已高,只需要再熬幾年,順利即位后,便可以輕易的除掉李世民。
其二,除掉李世民簡單,但是該怎樣承受李淵的怒火,畢竟當時李淵還是大唐的皇帝,弄的不好,自己除掉了李世民,太子之位倒是丟了。所以一直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他都沒有動手。
雖然李世民順利的坐上了皇位,但是有因就必定有果,他的兒子李承乾想到了自己的父親的作為,脖子一涼,怕這種事落到自己的手里,于是先是想要刺殺魏王李泰,隨后又是勾結侯君集想要發動再一場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下臺。
事情敗露后,被廢立,魏王李泰也沒落得個好,被貶,被稱之為“英果類我”的李恪,因為有楊廣的血脈,出生就與皇位無緣,最后只好便宜了李治,而在之后,武則天繼位,李唐王室被血洗。
如果因為李世民的賢明,就認可了玄武門之變,那我們就欠李自成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