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白酒的前身就是古代的燒酒,燒酒就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由此推斷白酒的發展歷史至少有上千年。白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早已深深滲透到文化娛樂、飲食烹飪、保健養生等多個領域。
茅臺酒是中國白酒中當之無愧的榜首,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以頂尖的品質和獨特的風味成為世界矚目一瓶難求的珍品。在我國政治、經濟、外交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梢赃@么說,茅臺酒是人們心目中無法撼動的國酒。1915 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位列全球烈酒品牌價值 50 強榜單的第一名。
然而,在第二屆中國名酒評選會上,評出的中國老八大名酒,為啥茅臺排名第5?了解后才知道,這不是意外。
中國名酒評選活動從1952年到1989年,歷時37年時間里,共進行了5次評選,雖然茅臺酒從未落榜,并多次排名第一,但是在首屆中國名酒初評的時候,就遇到了波折,差點與第一名擦肩而過。
“首屆全國評酒會”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由于當時準備工作并不充分,條件較差,是不可能進行系統的選拔推薦酒的樣品,而是由各地區酒的專賣干部攜帶酒樣到“總部”華北酒類專賣公司進行評選的,評選標準也受到了局限。當時提出白酒的感官評定標準是“香、醇、甜、凈”,其實是為濃香白酒量身定做的,對于醬香型白酒有失公平。
因此“首屆評酒會”初選的結果前四名均為濃香型白酒,被周恩來總理視為“外交利劍”的茅臺酒屈居第五。此結果令許多人大跌眼鏡,同時引起了媒體的質疑和詰難。因為有異議,為了慎重起見,進行了多次綜合考評,對外公布的結果延遲到次年,茅臺酒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取得了第一名,與山西汾酒、瀘州老窖、陜西西鳳酒成為聞名中外的“中國四大名酒”。
1963年10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五糧液以出色的表現,從推薦的196種酒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獲得了第一名。此次共評出了18種中國名酒,其中白酒為八種,它們是五糧液、古井貢酒、滬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茅臺酒、西鳳酒 、汾酒 、董酒,稱為中國“老八大名酒”。茅臺酒雖然也被評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僅排名第五,這其中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所以不是意外。
首先第二屆評酒會白酒評比,在某種程度上依然沿用了首屆評比標準,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由11位專家打分寫評語。由于不同香味的酒放在一起評選,香氣大的總是蓋住香氣小的酒,香味濃郁的占優勢,使香氣較弱的清香、醬香型白酒得分較低,此乃客觀原因。其次是因為茅臺內部盲目追求產量,致使茅臺酒的質量下降。
說起來還有一個小插曲,評選結果出來后,周恩來總理正在外訪問,并不知道評酒結果,他宴請新聞記者時飲用的就是茅臺酒,并對外介紹這中國最好的酒,有個外國記者看了大公報刊登的評選結果,不解地問周總理:現在中國最好的酒不是五糧液?
對此周總理非常重視,著人詳查,并要求輕工業部匯報情況,輕工業部重新組織評委復評,于是輕工部曹魯副部長又帶了幾個專家、釀酒處的干部,從百貨大樓買了幾瓶茅臺,反復比對,結論是茅臺酒果真質量下降了,所以維持原來結果。
正因為前兩次評判標準的局限性,造成分數向濃香型酒傾斜,因此1979年8月第三屆名酒評選會,輕工部對評選標準進行了系統科學合理的調整。按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劑分別為大曲醬香、濃香和清香,麩曲醬香、濃香和清香、米香等香型分別編組評選,評分標準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50分)、格(即風格占15分)打分,這里的“格”不僅僅是指酒體風格,而且還有不拘一“格”發現優秀名酒之個性的意思。
這種鑒定評選方法因具有快速、準確、靈敏的特性,成為任何化驗分析均無法取代的一種重要質量鑒評手段,與此同時評酒會還確定了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統一了打分標準,也正式開辟以酒香類型評價、區分酒的道路,意義非凡。
第三屆評酒會共評出全國名酒18種,重新確立了貴州茅臺為首的八大名酒,它們分別是:茅臺酒、五糧液、汾酒、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曲酒、董酒、滬州老窖特曲酒,又稱“中國新八大名酒”。其中“交杯牌”五糧液獲評金質獎章。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西鳳酒和全興大曲酒因報錯酒香型,而與第三屆中國新八大名酒無緣失之交臂。
貴州茅臺酒茅臺以醬香、醇甜、窖底香為特色風味,在全球白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該酒特色十分鮮明,是白酒高端市場的引領者,因時常出現在重要場合,受到國內外領袖人物推崇,奠定了名酒的顯赫地位和高貴身份,無愧于中國國酒,為中國白酒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