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 ,(英語:Charles Spencer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是一位英國喜劇演員及反戰(zhàn)人士,后來也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導演,尤其在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他非常成功和活躍。他奠定了現(xiàn)代喜劇電影的基礎,與巴斯特·基頓、哈羅德·勞埃德并稱為“世界三大喜劇演員”,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馬戲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卓別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fā)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臺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yè)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yè)的世界頂端,卓別林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人之一,他本人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受到了一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1977年逝世,享年88歲。
童年經(jīng)歷
1889年,卓別林出生于英國倫敦南部地區(qū)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雪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yè),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qū)的一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后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yǎng)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當時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yǎng)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后來這個兄弟跟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制片廠中工作。因父親在37歲時早逝,母親又患神經(jīng)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年后,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伙計、玩具小販、醫(y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游藝場掃過地。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
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fā)了他后來創(chuàng)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里,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去世
1977年圣誕節(jié)卓別林在瑞士科西耶中風去世,享年88歲。
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蘇爾—沃韋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盜走了卓別林的遺體并以此試圖向他的家人索錢。但是盜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遺體在日內瓦湖附近被尋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發(fā)生類似的事件。
1977年12月24日,身體強健的世界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在瑞士科西耶設雞尾酒宴與親朋好友歡聚。席間,卓別林開懷暢飲,談笑風生。酒后,親朋好友都入睡了,而卓別林還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幾片安眠藥,不久就昏昏沉沉地睡了。深夜,家人發(fā)現(xiàn)卓別林“一睡不醒”。卓別林的遺體被運回美國以后,美國政府調一些專家查其死因,都沒有結果。后來,紐約市的著名生物化學家利伯和他的助手,對卓別林的死因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研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卓別林是死于酒后服用的鎮(zhèn)靜催眠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