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魏 幗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
擅長:營養不良、超重、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癥等疾病和婦女、兒童的營養治療,對于如何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豐富經驗。
坐診時間:每周二全天,周三/四下午,周五上午
微信公號:營養科魏幗(ID:baoma2012yy)
直腸癌前切除術后的營養補充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居消化道癌癥發病率的第二位,國內低位直腸癌占整個直腸癌發病比例約65%~ 75%。近年來,隨著消化道吻合器的廣泛應用,使許多患者可行前切除根治術而保肛,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后,補充營養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腸道是食物吸收和排泄的器官,切除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腹瀉、便秘等合并癥,嚴重的可能導致術后吻合口瘺,甚至威脅生命。而合理的飲食調整可以減少這些合并癥的發生,促進術后傷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復。
1. 清流食
清流食是一類限制較嚴的流質膳食,不含脹氣食物,同時殘渣最少,比一般全流質膳食更清淡的液體食物。清流質膳食可供給機體液體及少量的能量和電解質,進食清流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身體脫水。所以在臨床上當患者由靜脈輸液過渡到食用全流質或半流質膳食之前,可先采用清流質膳食來協助恢復腸道功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清流質飲食提供的能量非常低,其他營養素含量均不充足,所以只能短期應用,長期應用會導致營養缺乏。常見的清流食包括:葡萄糖鹽水、過籮米湯、過濾蔬菜湯等。
直腸癌前切除術后的患者,可以在術后1-2天時,開始給予葡萄糖鹽水或米湯,不要食用會導致脹氣的牛奶、豆漿或濃糖食品。將清流食作為恢復經口進食的初步嘗試時,每餐可由50ml開始,慢慢增加到100-200ml。一日最少6-8餐,同時觀察患者的進食、腹部脹氣及排便等情況。
2. 流質飲食
術后3-5天左右,當患者進食清流質飲食后,沒有出現腹部脹氣、腹瀉或便秘等不適情況后,可以讓患者嘗試進食流質飲食。但直腸癌術后患者的流質飲食一般多選用無渣的食物制備,如藕粉、杏仁茶、嬰兒米糊、淡果汁、胡蘿卜汁、稀粥等。
3. 低脂少渣半流食
一般在術后7天左右,當患者適應了流食之后,可以慢慢嘗試低脂少渣的半流食,如米粥、酸奶、蛋羹、疙瘩湯、肉泥面、胡蘿卜土豆泥等。由于半流質膳食含水量較多,因此仍需要增加餐次,來保證在減輕消化道負擔的同時,滿足患者對于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通常每隔2-3小時進餐一次,每日5-6餐。在食物的選擇上,注意減少膳食纖維含量多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不宜使用不好消化的蒸米飯、豆類、大量肉類、大塊蔬菜及油炸食品。同時調味時避免有濃烈味道和刺激性的調味品。
4. 軟食
軟食是指比普通食物更好消化的飲食,具有質地軟、少渣、易咀嚼的特點。直腸癌術后的患者,食用普通飲食之前,應先適應一段時間的軟食。軟食中的主食制作應較為軟爛,如:軟米飯、粥、久煮的面條等。同時饅頭、包子、餃子、餛鈍等可以適當食用,但是其中的蔬菜需要選擇含粗纖維較少的食物。同時在肉類的制作方面,需要將其切成小塊燜煮,或者制成肉丸、肉絲、肉餅等食用,同時避免油炸、煎等不利于消化的烹調方式。軟食的過程中,不適合食用含粗纖維較多或口味刺激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菜、竹筍、生蘿卜、蔥頭、辣椒等。
5. 普通飲食
直腸癌術后的患者恢復良好的話,大概1個月左右即可逐漸采用普通飲食。普通飲食和健康人群一樣,都需要注意能量及各種營養素的供給必須充足,膳食結構應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則。恢復普通飲食,并不是說恢復患者患病前的飲食狀態。同時與健康人群不同的是,直腸癌術后的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及有強烈辛辣刺激的調味品,如:辣椒、大蒜、芥末、胡椒、咖喱等。同時不宜食用不好消化、過分堅硬以及容易產氣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動物油脂、干豆類食物。
注意事項
1.如果不能適應新加的食物也不用著急,可以隔一段時間之后再次嘗試。
2.術后早期及飲食恢復慢的患者可以通過口服腸內營養制劑來補充營養。
3.如果出現術后吻合口瘺的患者,需要采取全胃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然后逐漸增加腸內營養補充,直到情況允許可以完全應用腸內營養后,再按照上述過程,緩慢恢復飲食。
4.在營養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營養狀態進行監測,根據營養狀態和病情,選擇適合的營養補充方式。
5.存在低蛋白血癥的患者,要注意補充白蛋白。
6.貧血的患者,應給與對癥治療。
7.治療過程中需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