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 、國家名老中醫吳中朝繼承人 胡靜
編輯:靈蘭小草
以鼻流腥臭濁涕、鼻塞、嗅覺減退為主癥的病證,重者稱“腦漏”。
本病發生與外邪侵襲、膽腑郁熱、脾胃濕熱等因素有關。基本病機是邪壅鼻竅。
本病多見于西醫的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副鼻竇炎等疾病中。
(一)主癥
鼻流濁涕,色黃腥臭穢濁,鼻塞不聞香臭。
(二)兼癥
肺經風熱:病變初發,黃涕量多,或伴頭痛,發熱咳嗽,舌紅苔黃,脈浮數。
膽腑郁熱:涕下粘稠如膿,鼻塞較重,伴有頭痛,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小
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濕熱阻竅:經久不愈,反復發作,兼見頭昏,眉額脹痛,思緒分散,記憶衰退,
舌紅苔膩。
(一)常規針灸治療
主穴:印堂 迎香 合谷 列缺 通天 風池
配穴(辨證):
肺經風熱:尺澤 少商(放血)
膽腑郁熱:俠溪 陽陵泉(走罐)
濕熱阻竅:曲池 陰陵泉
配穴(隨癥):
鼻塞:鼻通
流涕:耳和髎
頭痛:太陽 懸顱
眉額脹痛:陽白
思緒分散:四神聰
(二)其他療法
1、耳穴法
應用:所有鼻淵患者
選穴:內鼻 下屏尖 額 肺 膽
操作:耳穴壓豆療法常規操作,熱象明顯者可于耳尖點刺出血。
頻率:每周2次。
注意:耳尖放血后,24小時內針孔局部注意避水。
1、針灸對鼻竇炎的癥狀有一定的療效,尤其對改善鼻道的通氣功能起效較為迅速,可作為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
2、平時注意飲食避免辛辣油膩,同時注意避風寒,防止重感。
(一)概述
以突發和反復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可常年發病,也可呈季節性發作。
本病基本病機為臟腑虛損、衛表不固。
(二)辨證
肺氣虛寒:鼻癢噴嚏,清涕如水,鼻塞,嗅覺減退,畏風自汗,氣短懶言,語聲低怯,
面色蒼白,或咳嗽痰稀。舌淡苔薄白,脈虛弱。
脾氣虛弱:鼻癢噴嚏,清涕連連,鼻塞,面色萎黃,消瘦納呆,腹脹便溏,
四肢倦怠,少氣懶言,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弱。
腎陽不足:清涕長流,鼻癢噴嚏,鼻塞,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小便清長,或見遺精早泄。舌淡苔白,脈沉細。
肺經伏熱:鼻癢,噴嚏頻作,清涕鼻塞,常在悶熱天氣發作。或見咳嗽咽癢,
口干煩熱,舌紅苔白或黃,脈數。
(三)治療
1. 常規針灸治療
主穴:印堂 迎香 鼻通 天柱 厥陰俞
配穴:肺氣虛寒:大椎 肺俞 (艾灸)
脾氣虛弱:脾俞 足三里(艾灸)
腎陽不足:命門 腎俞 (艾灸)
肺經伏熱:風池 肺俞(走罐或放血)
2、其他療法
選穴:蝶腭神經節(同側顴弓下正中咬肌前緣)
操作:針刺得氣后,留針15分鐘,每5分鐘行針一次,要求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