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是我國原產著名的觀花藤木,栽培歷史悠久,遠自唐代已有栽培的記載。學名:Wistevia Sinensis Sweet。別名藤蘿、朱藤,為蝶形花科、紫藤屬落葉藤木。木質莖粗壯,干皮灰白色,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生長,因而呈現出螺旋狀溝槽,表面皮孔明顯。冬芽緊貼在側枝上,芽外被深褐色的鱗片,上有白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3枚,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幼時兩面有白柔毛,及長脫落??偁罨ㄐ蛏轮敹嘶蛉~腋,長15—30厘米,下垂,每一花序著生蝶形小花50—100朵,呈紫色至淡紫色,芳香。花期4月至5月,莢果呈短刀形,長約15厘米,成熟前為灰綠色,上被銀灰色柔毛,內含種子1粒至3粒,10月至11月成熟。野生類型有,南京藤、紅藤、一歲藤、麝香藤、野白玉藤、白花紫藤、三尺藤、本白玉藤、臺灣藤、重瓣紫藤等。
二、栽培養護:
紫藤主根長,側根稀少,在移植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根系傷害,并用利刃對根系修剪。春秋移植成活率均較高,一般不用帶土移植,為促進紫藤枝繁花盛,栽植前需多施基肥改良土壤。
前幾年要及時施肥灌水促進生長成型。紫藤多以攀援栽植為主,因枝粗葉茂,花多干重,故在定植前或紫藤未攀援前根據園林設計要求做成堅實的柵架,植株在柵架南側定植。栽植成灌木狀的紫藤由于其攀援特性而生長出很多長枝,雖然在生長季給人以撩人的感覺,但在種植灌叢形狀時須加以修剪。紫藤由于花芽分化特點,著重于藤冠上部的短枝和長枝下部成花。盆栽前期以培養樹型為主,及時剪除多余萌薛、分枝,促成樹型形成。
已成型的盆栽紫藤,生長期要及時剪除徒長纏繞的枝條,花后剪去殘花;休眠期剪去枯枝、過密枝等。地載紫藤生長速度快,應年年加以修剪。紫藤的花芽主要著生在枝條的基部,如不加修剪,上部葉芽會長出許多徒長枝,消耗大量養分,影響正常開花。所以要求每年春季對枝條進行短截,并剪去過密枝、病弱枝,促進花芽形成。對當年生新枝適當引綁,使其在架面上均勻分布?;ê笕绮涣舴N,可及時剪去殘花穗。
三、修剪養護:
3/1. 休眠期修剪主要是調整藤式,使其生長走向固定,適當疏枝以利營養空間的利用,并刪除一些無花枝。
3/2. 花后修剪可采用對頭年枝條的強修剪、抹去過多萌芽來適當降低高度,保障灌叢形體和當年生長足量壯枝。秋后花芽分化前對枝條適當進行短截和疏剪,以利保留長枝下部芽分化成花芽。
3/3. 冬季落葉后對植株進行一次全面的修剪,剪除干枯枝,把當年生的枝條剪短1/3到2/3,使其長短不一,錯落有致。冬季移至冷室內或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保持盆土不結冰即可安全越冬。春季發芽后及時抹去過密的芽,使養分集中到留下的枝條上,有利開花。每1—2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翻盆時去掉部分舊土,在盆底放些腐熟的動物蹄片、碎骨渣等含磷量較高的肥料做基肥。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