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多,除了成年人活的辛苦
孩子們也一樣,學業的壓力,長期封控的網課
沒有玩伴的獨生子女,或有祖輩帶著,因管控和父母兩地居住的孤獨。
疫情三年多,心理疾病精神健康,越來越被重視,而成年人往往重視的是自己。失業、收入、房貸車貸、婚變等等各種原因 讓人焦慮 抑郁 躁狂。
前兩天一朋友求助,他的孩子出現了青少年自殘傾向,他和他妻子發現 孩子在用刀片劃自己手臂已經不是一次,疤痕累累。
求助我后,我和家長通了電話,咨詢精衛中心有沒有兒科,或什么渠道有針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疏導。目前掛號已經長時間等待開始排隊,心理問題孩子是越來越多。
上午刷抖音時候,看到一博主,周一在精衛中心。她記錄了青少年心理科室的場景。
疫情三年多,對很多由老人照顧的孩子來說,他們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了同學朋友相互的玩伴,缺少了去大自然呼吸空氣的自由。缺少了在學校的歡笑。隔代的不理解,讓他們對生活感受更壓抑。
疫情三年多,讓很多孩子缺少了遇他人的交流,放不下的手機,離不開的pad,每天的網課,封閉的房間,讓不少孩子有了焦慮 抑郁,讓原本活潑的孩子變得躁狂,讓原本內向的孩子變得自閉。
孩子有了焦慮 抑郁躁狂 甚至雙向障礙時,他們不會主動和父母或長輩交流,或許有一些開口說了,父母長輩沒在意,或者還遭受不經意的惡語,又加傷了孩子的內心。
前兩天學校也發了,心理指導倡議書,讓孩子填寫,學校讓孩子主動去溝通,單對單保密的談心。
覺得這些根本就不夠,因為很多內向的孩子會把自己刻畫在一個圈里,暗雷涌動在他們的身體里。在釋放時,沒一個人能承受的了。
這些問題不單單學校重視,父母更要重視。
疫情期間的管控,如今又在疫情反復,倡導心理健康需要長期堅持,不單單對成年人,更要對孩子,對家庭倡議指導。
有不少孩子 心里的光已經暗了,需要重新去點亮,這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也不是一些無知家庭對孩子的責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防疫只是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當孩子出現冷漠,對任何事不關心,太過沉默 一問三不知,或者一些刻板行為,興趣喜好變化,沒食欲,一定要多觀察 和正確心理干涉。
愿每個孩子都心理健康 快樂成長。
希望更多的父母,再多一點重心放在孩子心理健康上。稍放下一會工作和忙碌,多去和孩子溝通。
多給孩子一個擁抱,多抱抱他們,給自己堅強也是給孩子堅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