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好像是每個家庭都會存在的問題,很多人都說是婆婆干涉太多,管買房買衣服,管吃喝拉撒,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竟然是婆媳之間的紛爭,那么兒媳有沒有做得不正確的地方呢?
01
《雙面膠》里面的麗娟就是一個典型的嬌生慣養的女孩,從小父母溺愛她,更舍不得讓她做任何家務。
麗娟家庭條件好,也可以隨便找一個本地上海人結婚,但是她為什么偏偏選擇了東北鳳凰男亞平?
當父母責問她原因的時候,她回答說:“因為亞平很聽話,對她很體貼。如果是找一個上海本地人,房子票子都有,但是人家肯定不會那么聽話,說不定還天天不回家。”
結婚后,老公亞平做飯洗碗,理由是害怕自己的手會變成老絲瓜。
不過她那套撒嬌的樣子確實很讓人想要保護的欲望,總之兩個人過得很和諧。
直到婆婆來了之后,一切都變了,包括他們夫妻兩人也矛盾重重。
面對婆婆的各種改造:教她做家務、肉節約給男人吃、衣服只買便宜的等等持家媳婦妙招,麗娟最開始是不在意,到后面的逃避,干脆在外面找一個健身房健身,直到婆婆什么時候走了,她就回家。
下班回家對于麗娟而言成為了一種煎熬。
麗娟的心中,永遠覺得婆婆簡直就是不可理喻,沒有辦法溝通。
麗娟自己也沒有想過,結婚之后,面對的是各種家務事。最開始是老公一直在承包,但是時間久了,老公還會一如既往的堅持嗎?
不是每個男人都像麗娟爸爸那么寵自己的老婆,有的男人只是開始有幾分熱度,熱度一旦褪去,平淡無奇的生活就需要雙方互相包容與分擔,婚姻才會走得更遠。
細節決定成功,細節也決定婚姻的幸福度。
兩個人結婚不就是相互抱團取暖,穿衣吃飯,沒有幾個人心甘情愿、不計回報為你做一輩子家務,除非你的老媽。
02
《雙面膠》里面外地媳婦阿蔡是一個思想與行動很矛盾的一個人,明明不愿意一個人去承擔家務,但是還是委屈自己去做了。
當阿蔡面對婆婆的不合理安排時,讓兒子去買菜,讓她去干危險的擦玻璃的事情,她雖然很抗拒,還是極不情愿地去做了。
她洗碗手不小心劃傷了,盡管婆婆不關心她,反而拿來手套讓她繼續做,她心里很涼,但還是堅持把碗洗了。
她把所有委屈的事情都做了,但是又通過另外的極端方式爆發出來,讓家里所有人不但不對她做的事情得以肯定,反而覺得她討厭。
她天天用很難聽的話來說婆婆,甚至還要挾公公不借錢就不負責養老,結果不僅婆媳關系沒處理好,就連公公也氣得不行。
她總認為婆婆太溺愛孩子,于是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待孩子就是靠“吼”,害得孩子見了她就像貓見了老鼠。
她天天都逼老公找父母借錢買房,要不就是嫌棄老公太軟,不會像弟弟那樣會來事,最后逼得老公差點就出軌。
好在最后不過是老公被人冤枉,她居然相信老公,這讓老公簡直就是受寵若驚,因為她是愛這個男人的,只是婆媳關系讓她很奔潰,她只有抱怨出來,心里才會解脫。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在抱怨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不開心。
所以婆媳關系處理不好的話,對一個家庭而言,影響之大。不僅自己的情緒容易發爆,老人得不到安靜,伴侶過得憋屈,就連自己的孩子都過得內心忐忑不安,家沒有家的溫馨,得不償失。
03
一段好的婚姻,不僅僅只需要兩個人的愛情,所謂的好婚姻也需要經營,因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兩家人的事情,而婆媳關系就是婆婆的大家與你們夫妻小家之間的事情。
古往今來,有多少婆媳,就有多少種婆媳關系。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婆媳關系就是最難念的經。
站在媳婦的立場看,婆媳關系緊張的原因如下:兒媳認為婆婆思想古板,喜歡斤斤計較,所以不愿意與其交流;婆婆偏心,對自己不好,要不正面爭吵,要不逃避;婆婆沒有親媽對我那么好,我憑什么要對她好?······
但是無論怎么樣,兒媳都不能改變婆婆是老公的親媽,處于一份責任,也應該尊重老輩。如果一味逃避或者抱怨,只會讓婆媳關系越來越冷淡,最終也讓老公為難,甚至嚴重點的話會傷害夫妻之間的情誼。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堅持不懈對“挫敗”做研究,給小朋友不同難度的智力拼圖,然后仔細觀察他們各自的表現。
有的小朋友覺得越來越難,就直接放棄了,有的小朋友越挫越勇,最后難度大一點的也做出來了。
由此總結出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性思維就是認為能力有限,這種容易放棄嘗試與挑戰。
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自己努力就可以去學習、去總結與挑戰。
比如在婆媳關系里,這是一個固定的環境,如果你依舊我行我素,最后可能婆媳關系會更加惡化。
如果你敢于去改變去重建,雖然會更費精力,但是可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幸福。
既然是婆媳矛盾,就相當于婆媳之間打了一個結,如果兩個人都糾纏其中就糾纏都沒完沒了,如果其中一個人放手先解脫出來,那么這個結就不存在了。
當然每個家庭的婆媳矛盾都不一樣,但是如果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好,做好自己媳婦應該做的,那么事情總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首先作為一個兒媳,首先要有感恩,因為畢竟是婆婆撫養老公長大,沒有婆婆就沒有老公,如果和婆婆關系處理不好 ,那么也會影響你與老公的關系。
所以要努力去爭取和諧相處,比如麗娟,就是因為從小嬌慣,沒有做過家務。
她如果順著老人的意思,偶爾說點好聽的話,幫忙做點事,給婆婆也買點衣服或者小禮物,犒賞婆婆做家務的辛苦,也許和婆婆的關系就會得到緩和,也不至于后來老公與她鬧翻。
麗娟也是嘴硬心軟,待人也是比較真誠。
但是她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希望婆婆對她好,她反過來才會對婆婆好。心理學上有一條與人相處的黃金法則,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么就用你期待的方式去對待對方。
1、首先應該做好一個媳婦應該做的,無論婆婆如何對待,于情于理你都是合格的媳婦,老公也看在眼里。
2、尊重婆婆的思想,即使你心里有1萬個不認同,你也不能表露出來。畢竟老年人一輩子都是這樣的思想,你讓她一下子改變,很難。
如果以你的新思想去與婆婆的舊思想作對比,不外乎就是雞蛋碰石頭,心碎的是自己。所以還不如表面順從,做到不反駁,不表態,多一些好聽的話。
3、理解婆婆對兒子的大愛,這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哪有親媽不愛自己的兒子,首先要表示理解,即使婆婆愛兒子多于自己,也要順其自然接受。
也許婆婆就不會像對兒子那么對你,但是你愛自己的老公,世界上多一個為你老公付出的人不是更 好?何必去爭風吃醋?婆婆把兒子照顧得更好,兒子才有更多精力把你照顧得更好。所以最后受益 人還是你。
4、如果有任何對于婆婆的建議,你可以讓老公去說,當然也不要抱著太大的希望改變,特別是婆婆的一些生活習慣。
5、有的事情做了就不要再抱怨,不然有功也變成了有罪,也不要在婆婆面前指責老公;
總之,婆媳關系考驗更多的是兒媳,因為兒媳年輕,有文化,也更有修養,所以大度一點,讓婆婆幾分,吃點虧就收獲一個和諧的家庭,何樂不為?
你怎么看待婆媳關系呢?歡迎留言評論,謝謝
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歲月談情婆媳關系好像是每個家庭都會存在的問題,很多人都說是婆婆干涉太多,管買房買衣服,管吃喝拉撒,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竟然是婆媳之間的紛爭,那么兒媳有沒有做得不正確的地方呢?
01
《雙面膠》里面的麗娟就是一個典型的嬌生慣養的女孩,從小父母溺愛她,更舍不得讓她做任何家務。
麗娟家庭條件好,也可以隨便找一個本地上海人結婚,但是她為什么偏偏選擇了東北鳳凰男亞平?
當父母責問她原因的時候,她回答說:“因為亞平很聽話,對她很體貼。如果是找一個上海本地人,房子票子都有,但是人家肯定不會那么聽話,說不定還天天不回家。”
結婚后,老公亞平做飯洗碗,理由是害怕自己的手會變成老絲瓜。
不過她那套撒嬌的樣子確實很讓人想要保護的欲望,總之兩個人過得很和諧。
直到婆婆來了之后,一切都變了,包括他們夫妻兩人也矛盾重重。
面對婆婆的各種改造:教她做家務、肉節約給男人吃、衣服只買便宜的等等持家媳婦妙招,麗娟最開始是不在意,到后面的逃避,干脆在外面找一個健身房健身,直到婆婆什么時候走了,她就回家。
下班回家對于麗娟而言成為了一種煎熬。
麗娟的心中,永遠覺得婆婆簡直就是不可理喻,沒有辦法溝通。
麗娟自己也沒有想過,結婚之后,面對的是各種家務事。最開始是老公一直在承包,但是時間久了,老公還會一如既往的堅持嗎?
不是每個男人都像麗娟爸爸那么寵自己的老婆,有的男人只是開始有幾分熱度,熱度一旦褪去,平淡無奇的生活就需要雙方互相包容與分擔,婚姻才會走得更遠。
細節決定成功,細節也決定婚姻的幸福度。
兩個人結婚不就是相互抱團取暖,穿衣吃飯,沒有幾個人心甘情愿、不計回報為你做一輩子家務,除非你的老媽。
02
《雙面膠》里面外地媳婦阿蔡是一個思想與行動很矛盾的一個人,明明不愿意一個人去承擔家務,但是還是委屈自己去做了。
當阿蔡面對婆婆的不合理安排時,讓兒子去買菜,讓她去干危險的擦玻璃的事情,她雖然很抗拒,還是極不情愿地去做了。
她洗碗手不小心劃傷了,盡管婆婆不關心她,反而拿來手套讓她繼續做,她心里很涼,但還是堅持把碗洗了。
她把所有委屈的事情都做了,但是又通過另外的極端方式爆發出來,讓家里所有人不但不對她做的事情得以肯定,反而覺得她討厭。
她天天用很難聽的話來說婆婆,甚至還要挾公公不借錢就不負責養老,結果不僅婆媳關系沒處理好,就連公公也氣得不行。
她總認為婆婆太溺愛孩子,于是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待孩子就是靠“吼”,害得孩子見了她就像貓見了老鼠。
她天天都逼老公找父母借錢買房,要不就是嫌棄老公太軟,不會像弟弟那樣會來事,最后逼得老公差點就出軌。
好在最后不過是老公被人冤枉,她居然相信老公,這讓老公簡直就是受寵若驚,因為她是愛這個男人的,只是婆媳關系讓她很奔潰,她只有抱怨出來,心里才會解脫。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在抱怨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不開心。
所以婆媳關系處理不好的話,對一個家庭而言,影響之大。不僅自己的情緒容易發爆,老人得不到安靜,伴侶過得憋屈,就連自己的孩子都過得內心忐忑不安,家沒有家的溫馨,得不償失。
03
一段好的婚姻,不僅僅只需要兩個人的愛情,所謂的好婚姻也需要經營,因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兩家人的事情,而婆媳關系就是婆婆的大家與你們夫妻小家之間的事情。
古往今來,有多少婆媳,就有多少種婆媳關系。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婆媳關系就是最難念的經。
站在媳婦的立場看,婆媳關系緊張的原因如下:兒媳認為婆婆思想古板,喜歡斤斤計較,所以不愿意與其交流;婆婆偏心,對自己不好,要不正面爭吵,要不逃避;婆婆沒有親媽對我那么好,我憑什么要對她好?······
但是無論怎么樣,兒媳都不能改變婆婆是老公的親媽,處于一份責任,也應該尊重老輩。如果一味逃避或者抱怨,只會讓婆媳關系越來越冷淡,最終也讓老公為難,甚至嚴重點的話會傷害夫妻之間的情誼。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堅持不懈對“挫敗”做研究,給小朋友不同難度的智力拼圖,然后仔細觀察他們各自的表現。
有的小朋友覺得越來越難,就直接放棄了,有的小朋友越挫越勇,最后難度大一點的也做出來了。
由此總結出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性思維就是認為能力有限,這種容易放棄嘗試與挑戰。
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自己努力就可以去學習、去總結與挑戰。
比如在婆媳關系里,這是一個固定的環境,如果你依舊我行我素,最后可能婆媳關系會更加惡化。
如果你敢于去改變去重建,雖然會更費精力,但是可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幸福。
既然是婆媳矛盾,就相當于婆媳之間打了一個結,如果兩個人都糾纏其中就糾纏都沒完沒了,如果其中一個人放手先解脫出來,那么這個結就不存在了。
當然每個家庭的婆媳矛盾都不一樣,但是如果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好,做好自己媳婦應該做的,那么事情總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首先作為一個兒媳,首先要有感恩,因為畢竟是婆婆撫養老公長大,沒有婆婆就沒有老公,如果和婆婆關系處理不好 ,那么也會影響你與老公的關系。
所以要努力去爭取和諧相處,比如麗娟,就是因為從小嬌慣,沒有做過家務。
她如果順著老人的意思,偶爾說點好聽的話,幫忙做點事,給婆婆也買點衣服或者小禮物,犒賞婆婆做家務的辛苦,也許和婆婆的關系就會得到緩和,也不至于后來老公與她鬧翻。
麗娟也是嘴硬心軟,待人也是比較真誠。
但是她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希望婆婆對她好,她反過來才會對婆婆好。心理學上有一條與人相處的黃金法則,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么就用你期待的方式去對待對方。
1、首先應該做好一個媳婦應該做的,無論婆婆如何對待,于情于理你都是合格的媳婦,老公也看在眼里。
2、尊重婆婆的思想,即使你心里有1萬個不認同,你也不能表露出來。畢竟老年人一輩子都是這樣的思想,你讓她一下子改變,很難。
如果以你的新思想去與婆婆的舊思想作對比,不外乎就是雞蛋碰石頭,心碎的是自己。所以還不如表面順從,做到不反駁,不表態,多一些好聽的話。
3、理解婆婆對兒子的大愛,這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哪有親媽不愛自己的兒子,首先要表示理解,即使婆婆愛兒子多于自己,也要順其自然接受。
也許婆婆就不會像對兒子那么對你,但是你愛自己的老公,世界上多一個為你老公付出的人不是更 好?何必去爭風吃醋?婆婆把兒子照顧得更好,兒子才有更多精力把你照顧得更好。所以最后受益 人還是你。
4、如果有任何對于婆婆的建議,你可以讓老公去說,當然也不要抱著太大的希望改變,特別是婆婆的一些生活習慣。
5、有的事情做了就不要再抱怨,不然有功也變成了有罪,也不要在婆婆面前指責老公;
總之,婆媳關系考驗更多的是兒媳,因為兒媳年輕,有文化,也更有修養,所以大度一點,讓婆婆幾分,吃點虧就收獲一個和諧的家庭,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