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非物欲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亞里士多德
不要輕易對一知半解的事情作出評判
誤解常常源自于我們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情做出了評判思維。在我們的大腦記憶中,當(dāng)?shù)谝粫r間接到陌生信息時,我們大腦的前額葉功能會迅速地作出判斷和解讀。加之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很多事情缺乏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才導(dǎo)致了每逢遇到問題時,想要快速作出“行動”的反應(yīng)。
例如:前些日子,我們公司的HR發(fā)出了新的規(guī)則修改通告。于我們而言,公司每次發(fā)布新的信息,一定是因為某些問題的發(fā)生。所以我們幾個熟悉的同事就在互相猜測,是誰去反饋了問題。而剛好就有幾個同事指定說應(yīng)該是我去說的,事實上我從來沒有去說。如果我沒有主動去問,我應(yīng)該就不知道,她們口中猜測的那個人是我,更不知道,她們誤解我了。
先不評價她們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和成熟。因為她們是基于對我個人印象去作出評判,但對于“不確定性,沒有足夠的依據(jù)佐證”的事情便隨意妄加揣測,不僅是對他人不尊重,也顯得自己太過于輕浮。
換位思考,當(dāng)我們遭到他人誤解時,我們是非常不樂意與難過的。我們也不求于他人站在我們角度上思考,但希冀于他們盡量不要隨意揣測和評價。
不要對自己不熟悉,不清楚的事情作出正面回應(yīng)與評價,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行為上的負責(zé)。再換句話說:一個潔身自好的人,通常也不會愿意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上。
與他人相處時,懂得傾聽
你有沒有遇到過一些人,相處起來特別累,溝通時特別費心?你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你說的意思常常被曲解?
如果你沒遇到過,真的替你開心。
在職場中,我時而便會遇到這樣子的人,跟他溝通時不好好聽,老是急于反駁打斷我, 等到問題發(fā)生時再病急亂投醫(yī)。
“傾聽”并不是順從或者一定要按照對方的意愿來做事。而是理解對方要表達的意思或意見之后,我們可以提取對我們有用的,提升進度,或者明白哪些是不該做的,少走彎路。
哪怕對方與我們的意見相悖,我們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聽完再扭轉(zhuǎn)局面,這個也是對他人發(fā)言時起碼的尊重。
善于傾聽他人講話的人,未必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但他一定是個自尊自愛,自立自信的人。
懂得尊重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照顧自己的情緒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現(xiàn)在,與過去對比,我們不僅是有了物質(zhì)上的提高,還有精神世界的豐盈。我們越來越懂得觀照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我們走向了光明,也走向了自己。
朋友H是一個人見人愛得“老好人”。和他相處過的人大多都知道,她總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yīng),哪怕自己有時已經(jīng)非常疲勞需要休息了。
有好幾次,她都郁郁寡歡地找上我說:拒絕別人覺得挺難受的,但挪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幫忙,有時候也挺勞累的。
我明白她的心情,因為前幾年我也跟她一樣,總是感覺拒絕別人就像是犯錯一樣自責(zé)。我們總是認(rèn)為:他人都找上你了,不幫不好吧,或者沒有你的幫忙,對方可能會完成不了此事。
事實是,一開始是由于我們沒有反向思考與抉擇:對方找的是什么事情,是我擅長的嗎?非得我?guī)兔幔颗c我有關(guān)嗎?對方自己可以解決的嗎?我可以騰出時間幫忙嗎?
如果自己的時間安排不出,或者對方自己可以解決的,亦或是我們自己不擅長的,我們要學(xué)會大大方方地拒絕。
一來是我們要清楚讓對方知道,我們的立場和想法,自己的事情可以處理就不要想著麻煩別人;二來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時間,如若你不好意思而憋屈自己去幫忙,這對自己是不尊重,對別人也有可能是一種耽誤,因為你本是無真心想做的事情,怎么可能會真的做好呢?
你要學(xué)會尊重你自己內(nèi)心的感覺,追隨你內(nèi)心的聲音,你要做你自己,自由的,豐盈的,快樂的,給自己制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