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初中生物學包括植物、動物、生理衛(wèi)生教學內(nèi)容。其知識面廣量大。要使初一、初二學生通過生物課的學習,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生物學觀點,掌握初步的科學實驗方法,具有一定難度。 本文試從明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理清知識網(wǎng)絡三個方面,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益的做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傳統(tǒng)的教學目的,只為教師指明方向,而不直接對學生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其缺點是;教師支配一切,學生被動地接受一切。教學目標既直接向教師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同時也向學生提出要求,指明方向。所以,教學目標既導教,又導學。它的明顯優(yōu)點是:師生雙方同處于主動地位,既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把教與學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 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在有目的從事某項活動中,如果有了切近、具體、明確的目標時,就能提高成功的信心,激發(fā)活動的熱情。教學目標對于學生的作用正是這樣。這就是它的激勵功能。 教師在備課時,應在確定本學期或全學年的長遠教學計劃目標的前提下,制定明確的單元課題教學目標。 1、長遠教學計劃目標 ①教師在每學期開始,必須要認真地學習和研究生物學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教委頒布的指令性文件,它指明了中學生物學教學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師任教學伊始,必須認真研讀并吃透大綱精神。 ②教師要認真鉆研生物九年義務教育新教材,掌握教材知識結構,明確新教材中各章節(jié)的知識體系和在整個教材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部分的重點和難點,為制定單元教學目標打好基礎。 ③教師要在上總復習課時,帶領學生認真研讀南京市教研室編著的初中生物會考說明,因為它是指導初一、初二學生參加生物單科結業(yè)會考的綱要性文件,只有指導學生按“會考說明”的要求,有針對性認真組織復習,才能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 2、單元課題目標 每一單元課題教學目標必須依據(jù)客觀、具體的原則來制定。 ①所謂“客觀”,指單元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編制。 因為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組織和指導,促進學生愛學、會學和學會生物學基礎知識,并提高學生相應的操作技能。教師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師的導學一定要遵循學生的實際和學習規(guī)律,編排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學初二生物“脊蛙反射”實驗山時,生源差的學校,教師是這樣制定課程教學目標的: (1)學會脊蛙的制法;(2)觀察脊蛙的騷扒反射活動;(3)掌握脊髓的反射功能。生源好的學校,教師除了制定上述三個教學目標外,還將本實驗內(nèi)容引伸,要求學生設計并進行探索性實驗,通過實驗證明,反射活動必須由反射弧的五個部分共同參與完成,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遭到破壞,反射活動均不能進行。教師因材施教,制定教學目標,既能使大部分學生“達標”,完成大綱教材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能使少部分學生“超標”,培養(yǎng)他們的愛好和特長。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 ②所謂“具體”,指單元教學目標,必須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三部分目標。 在知識和技能目標方向,要指明各個單元知識點和操作技能應該達到的水平;情感目標方面,要指明通過哪些內(nèi)容或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哪種能力和品德。 例如,初二《生物》第三章“運動”第一節(jié)“骨”。要有以下幾個單元知識點:骨的結構和成分,骨的生長,體育鍛煉對骨的影響及骨折的急救等,此外,還有“觀察長骨的結構”和“覽定骨的成分”實驗。這個單元課題的教學目標是:(1)利用掛圖,模型和實物演示,明確骨的結構和成分。(2)通過講授、質(zhì)疑和討論,理解骨生長的原理。(3)通過“觀察長骨的結構”,“鑒定骨的成分”實驗.掌握骨的基本結構和骨的理化特征。?(4)運用所掌握的運動系統(tǒng)知識結合衛(wèi)生保健常識。指導學生認識骨折、脫臼等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教會學生自我保劍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單元課題教學目標從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等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明確的要求,可以指導教學和評價教學。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無興趣的學習,即使有明確的目標也是低效的學習。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獲得或愛好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 它表現(xiàn)為人們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科學知識和探索真理時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當一個人對學習有興趣時,他就會去主動鉆研,堅持不懈地學習,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重視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方法有講故事導入,看錄像導入,做實驗導入,聽演講導入。想問題導入,展示實物導入,復習檢測導入等等。比如,《花的結構》一課教學,可以將各種花的實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結合實物觀察,邊觀察,邊看書,邊思考;花有哪些部分組成?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顏色鮮艷的花瓣對抗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等,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進入本課的學習。當教師帶者學生將這些謎面一一解開時,他們會感到豁然開朗。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平時沒有仔細觀察過花的結構的同學,他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可能從此能養(yǎng)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 2、運用操作實驗,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難點、重點,如能巧妙安排一些動手操作的實驗,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根毛吸水的道理”是根對水分吸收的重點內(nèi)容,學生比較難掌握。教師巧妙沒計一個蘿卜失水和得水實驗,將蘿卜一切為二,把內(nèi)部各挖一個洞,一半內(nèi)放入鹽水,一半內(nèi)放入清水,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鹽水中的蘿卜變軟了,清水中的蘿卜變硬了。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植物細胞的吸水或失水,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吸水,反之,則失水。這樣,不僅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而且,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記得住,用得更靈活。 3、走出課堂,組織實地參觀和考察,如教師在上被子植物分類一課時.不是在教學里講科的特征,植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是將學生帶到學校生物園里或附近公園里看實物,觀察生態(tài)環(huán)境,總結其主要特征。這樣的課,學生不僅能將科的主要特征熟記,而且對“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總是與它的活動環(huán)境相適應的”道理理解得更透徹了。城市里的學校,應結合動物課知識參觀動物園,結合植物課知識參觀植物園,結合生理衛(wèi)生知識,教會學生測胸圍,量血壓,驗血型等。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4、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因材施教。把對生物科學特別感興趣的同學組織起來,開展種植、詞養(yǎng)等興趣小組活動。興趣小組的同學,除了開展有趣的生物活動之外,還能在實驗課上充當“小先生”,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同學。 這樣,既能解決教師輔導的不足,又能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愛好和特長。 三、理解知識網(wǎng)絡,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方向。1、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上課而備課,而且要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縱纜全局。掌握全冊教材和每一章節(jié)教材的知識結構以及教學目標,從而把握本節(jié)深夜本章中乃至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必須思路清晰。并考慮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深堂教學效益。一般說來,要教授認知領域的識記層次的內(nèi)容時,可采用講授法、介紹法和閱讀法,要教授理解層次的內(nèi)容時,可采用質(zhì)疑法、啟發(fā)法和探究法;要教授知識綜合應用層次的內(nèi)容時,可采用歸納法、列表法和討論法。 2、人生物學科既存在著科學的系統(tǒng)性,又存在著知識面廣、知識量大、知識點多等特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到章章清、節(jié)節(jié)清,及時幫助學生拎出知識點。梳理知識網(wǎng)絡。例如,綠色開花植物,它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幾部分內(nèi)容。一章學完之后,不僅要將本章的知識點理清,還要將它們前后之間的關系網(wǎng)絡理清楚。比如,植物體里的維管束,不僅貫穿于軀體的主干,而且還延伸到各個部分末梢,起著支持和輸導作用,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不但是互相聯(lián)系,而且是相互依存的。由此說明,植物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動物各個門各個綱的的特征介紹完畢后,要按照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主要特征,理出動物進化的線路圖,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 此外,教師在上課夏習課時,可以先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一段時間以后,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科學的記憶能力。 2005年雨花區(qū)初中生物畢業(yè)會考研討 | ||||||||||||||||||
【 作者:麻吉輝 來源: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2599 責任編輯:傲雪梅 發(fā)布于:2005年4月2日 】![]() | ||||||||||||||||||
|
初中生物會考復習的幾點建議
初中生物會考總復習時間大約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建構科學的知識網(wǎng)絡,加深知識的理解,并力爭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是擺在老師和學生面前的艱巨任務,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一、制定復習計劃,使師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
復習前一定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進度,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復習計劃,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制定的大計劃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知識薄弱點制定小計劃,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制定小計劃,或讓學生在班級交流各自小計劃,互相評價各自小計劃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小計劃。通過小計劃的配合實施,彌補了大計劃的籠統(tǒng)性和片面性,加強了復習效果。師生一起制定大、小計劃,做到人人心中有數(shù),使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二、 夯實基礎、加深理解
中考生物復習要按章節(jié)進行,系統(tǒng)復習、夯實基礎。這樣系統(tǒng)性強,便于理解、記憶,基礎打得牢固、扎實。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通過由淺入深的講解,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注重近兩年的中考題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把相關的重點及近兩年的中考題涉及到的知識前后聯(lián)系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由識記水平上升到理解水平。
復習課上教師應幫助學生對已往所學的一些分散在各章節(jié)中的、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概括、比較、歸類、串聯(lián),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使學生在較深層次上同化這些知識。
三、開展專題復習(包括圖形、實驗等)
對有關實驗,除了要知道實驗現(xiàn)象,還要了解實驗的過程,探究實驗還需要思考如何控制變量、設計實驗、處理數(shù)據(jù)、作出解釋等。對于各章節(jié)出現(xiàn)的結構圖、流程圖等,不僅要認圖識圖,還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點。重視和加強對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的考查是當今中考的一項重要目標。前兩年的實驗題,主要測試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而近幾年年的實驗題,目標層次又有了新的提高,增設了考生對實驗設計的評判理由的陳述等考查內(nèi)容。這就要求考生除了掌握對照實驗必須控制的單一變量因素外,還必須對實驗的可行性、可信性、可靠性做出理性的思考。
四、精選習題,強化訓練,突出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由于生物學試題多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立意命題,密切聯(lián)系實際,考查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僅僅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并不意味著會應用、會解題,所以在復習中精選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來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事實說明,并非做題越多,效果越好,要避免搞“題海戰(zhàn)術”,訓練題的選擇,關鍵是要精,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要做有心人,除了手頭上多備幾樣高質(zhì)量的教輔資料外,還可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信息。教師一定要對這些資料進行認真篩選或必要的再加工,然后提供給學生使用。精講精練,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熱點,強調(diào)理論聯(lián)系實際
豬流感、手足口病、口蹄疫、非典性肺炎、無土栽培、環(huán)境保護、綠色食品、害蟲的生物防治、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熱點問題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生命科學新成果及其應用價值、發(fā)展前景的關注,對生物學實際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和科技發(fā)展的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命題思想。
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要求教師改變觀念,以人為本,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潛能,讓學生做到想學、會學、善學。復習也是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力求改變刻板機械的復習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自主參與、充分展示的空間,想必學生也能逐漸做到會復習,復習好,使所學知識不再停留于課本,而是變?yōu)榧河校芤娼K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