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逐漸壯大,使商業銀行業務表外化成為當今國際金融界的三大發展趨勢之一。在存貸利率逐漸縮小的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提高競爭力,逐步開展表外業務,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隨著金融工具不斷創新,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獲利的主要途徑。
一、發展表外業務的積極意義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最根本的原因是內在的業務。
拓展和利益驅動,隨著表外業務的發展,不僅推動了金融業自身的創新發展,而且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一是發展表外業務,明顯增加了商業銀行利潤。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業務是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業務種類基本上集中在存貸款業務上,商業銀行的收入80%左右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足20%。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利率變動越來越頻繁,受到國際銀行存貸利差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越來越小。商業銀行就必須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發展表外業務是增加我國商業銀行收益、提高收益率、增強競爭力的有效渠道。
二是發展表外業務,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無論是貸款的利差收益還是證券投資的投資收益,都必然面臨著損失資本金及由于利率、匯率等市場金融價格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通過開展表外業務,則可以有效避免、轉移和分散上述風險。如商業銀行通過有追索權的貸款出售,可以將流動性差的貸款證券化,從而獲得新的資金來源,在降低資產損失可能性的同時加速了銀行資金的周轉。
三是發展表外業務,大大提升了商業銀行競爭力。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于其綜合經濟實力,包括資本充足率、資產負債的規模和比例及盈利能力等。商業銀行開展表外業務能夠很好規避資本充足率的限制。另一方面,商業銀發展表外業務是吸引客戶,留住客戶,滿足客戶多元化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
四是發展表外業務,間接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在現行的法律政策范圍內,商業銀行積極發展表外業務,無論是標準化的債權融資業務、非標準化的債權業務,還是銀行理財業務、網絡金融等,不但搞活了金融市場,滿足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吸納利用民間流動資金,加速了流動資金周轉,支持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關于表外業務創新發展的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創新,需要政策和制度支持,營造相應的金融環境,不斷推進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創新。二是完善內控體系,加強風險防范。發展表外業務是一把雙刃劍,有收益必然帶來風險。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的銀行法律治理結構和表外業務創新制度保障體系,努力推進內部控制體系標準化,將控制機制滲透到每項業務活動中,全面防范風險。三是強化金融合作,創新服務內涵。客戶對金融服務要求的提高越來越高,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與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合作,創新服務模式,開辦能夠提供各種金融產品的“金融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務等吸引客戶,為商業銀行自身帶來持續的收益。四是發揮特殊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政策性貸款難以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利用表外業務解決融資難問題,降低融資成本,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五是兼顧各方利益,堅持讓利于投資者。商業銀行發展表外業務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需兼顧投資各方的利益,盡可能讓利于投資者,讓金融改革紅利惠及更多人群,才能實現多贏或雙贏和可持續發展。六是充分利用表外業務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大力發展地方金融,進一步拓展表外業務服務空間,開發更多的金融服務新產品,充分吸納民間資金和社會閑散資金助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