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文獻中無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名,但其臨床表現在文獻中有類似描述,如“蝴蝶丹”、“陰陽毒”等。本病屬中醫風濕病范疇,原稱為“痹證”或“痹病”。因其損害臟器的不同,其局部臨床表現與水腫、飲證、血證、周痹、三焦痹、熱痹、陰陽毒、丹疹、蝴蝶丹、日曬瘡等病證的描述有相同之處,故又可單獨命名。
“痹病”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稱為“痹”?!侗怡o心書·痹病》明確提出“痹病”一詞。是指由于人體正氣不足,營衛失調,風寒濕熱等邪乘虛侵襲,合而為病,或日久正虛,內生痰濁、瘀血、毒熱,正邪相搏,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甚則臟腑的氣機閉阻,失于濡養,出現肢體關節肌肉疼痛、腫脹等癥狀,甚則累及臟腑的一類疾病總稱。
系統性紅斑狼瘡伴有較多的臟腑癥候,很難明確地劃屬于某一具體病證。根據其全身癥候認為本病近似于中醫所稱“溫毒發斑”之類。從皮疹特征出發可稱之為“紅蝴蝶”、“蝴蝶丹”、“陰陽毒”等;本病累及周身,故又稱為“周痹”;多關節疼痛屬于“痹證”;影響臟腑稱臟腑痹;有腎功能損害、水液代謝障礙者屬“腎痹”、“水腫”;有肝損害屬“肝痹”、“黃疸”、“脅痛'”;有急性心內膜炎、心肌損傷者屬“心痹”、“心悸”;狼瘡肺炎、肺間質纖維化屬“肺痹”;狼瘡性肌無力屬“脾痹”;出現消化系統表現稱“腸痹”;小便不暢為“胞痹”;有胸水者屬“懸飲”。上中下三焦功能均受損,又稱“三焦痹”。雷諾現象稱“肢端脈痹”。三焦痹一名始見于《醫門法律》,《黃帝內經》、《景岳全書》有類似論述,但未正式提及該病名稱。
《黃帝內經》描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中醫相似病名、病因、臨床癥狀、多臟器損害的特點。“周痹”源自《靈樞·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薄帮L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發則如是。”論述周痹病因是風寒濕三氣侵襲,四肢上下游走疼痛,呈多發性,一身盡痛。“此內不在藏,而外未發于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分肉之間即結締組織。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節肌肉疼痛可出現在疾病的全過程中。全身大小關節、四肢腰背肌肉均可累及,“周痹”,即周身氣血痹阻之意。這一觀點與系統性紅斑狼瘡造成周身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可受累相一致。
雖然系統性紅斑狼瘡起病常有感受風寒濕邪氣病史,但病因決非僅限于風寒濕邪氣。臨床80%患者有發熱癥狀,且以育齡期婦女多見,正如《素問·痹論》所云:“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薄端貑枴に臅r刺逆從論》也云:“厥陰有余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闭f明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與體質有關,是多因素造成,與遺傳、性激素、環境、病毒感染有關。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情錯綜復雜,往往累及內臟,常伴有心、肝、脾、肺、腎五臟病癥?!端貑枴け哉摗吩唬骸拔迮K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筋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肝。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心。肌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脾。皮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肺。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闭f明病變由外而內,進行性加重。此即“諸痹不已,亦益內也?!蓖饨缯T因(藥物、紫外線、感染、情緒刺激等)終將通過內因(免疫遺傳缺陷、雌性激素等)誘發或加重系統性紅斑狼瘡。
“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滿喘而嘔。”“淫氣喘息,痹聚在肺”,此為狼瘡性胸膜炎、狼瘡肺炎、肺間質纖維化所致呼吸功能障礙的表現?!耙鶜鈶n思,痹聚在心”;“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這是狼瘡性心臟炎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表現?!案尾鼗辍?,“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淫氣乏竭,痹聚在肝”。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可有抽搐、躁狂、癌癥、焦慮、幻覺、幻視、妄想等?!捌⒅魃碇∪狻?,“脾痹者,四支解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淫氣肌絕,痹聚在脾”。此描述為狼瘡性肌無力的表現。
“淫氣遺尿,痹聚在腎”,狼瘡性腎炎所致腎功能減退,夜尿增多。“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毕到y性紅斑狼瘡消化系統表現可有腹瀉。腸系膜血管炎時可表現為腹痛、腸梗阻、腹膜炎,“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于小便,上為清涕”,腎功能受損,氣化失司,開合不利,小便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