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如氣勢恢宏的矯健蒼龍,伸展于千回百轉(zhuǎn)的崇山峻嶺之間,橫貫神州大地。她從高山雪地走來,如勢不可擋的滾滾鐵流,一路蜿蜒東去。。。
長江沿線的大山大水也吸引了古今無數(shù)書畫大師揮毫潑墨,盡抒心胸。書法新風(fēng)景今天就擷取部分名家筆下的《長江萬里圖》,和朋友們一道蕩瀾于這些動人心魄的山水之間,重溫大師們筆墨山水的神來妙意!
一、宋 夏圭《長江萬里圖》
1、夏圭《長江萬里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
夏圭《長江萬里圖》絹本設(shè)色 縱26.8橫1115.3公分。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畫卷的前半段,以接近平視的角度近景特寫巖塊、林木,以及江行的舟船,表現(xiàn)長江三峽險峻和波濤洶涌的景觀;后半段則是以俯視和遠觀的角度描繪江面上的活動,以及沿途所見秀麗的景色。從逼近觀者的景物,轉(zhuǎn)換到遼闊空曠的視野,這種構(gòu)圖的方式具有戲劇性的效果。
2、夏圭(傳)《長江萬里圖》大都會博物館藏本
二、南宋 趙黻(芾)《長江萬里圖卷》
1、趙黻(芾)《長江萬里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黻(芾)《長江萬里圖卷》為紙本水墨 縱45.1厘米 橫992.5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2、趙黻(芾)《江山萬里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明 戴進《長江萬里圖》
戴進《長江萬里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是作者為其友人無錫收藏家華夏的居處《真賞齋》所繪寫實之作。圖中平列堂、廡各一棟,堂屋即為“真賞齋”齋室畫桌上置有瓶、盂、書函,卷軸,主客對坐,正展卷評賞,一童側(cè)立捧卷侍候。周圍環(huán)境幽美,蒼松當(dāng)陽,翠竹依流,透孔湖石點綴于樹叢掩映處,遠山數(shù)抹逶迤凌空,近山點簇柔密,齋前溪流清澈。
四、明 吳偉《長江萬里圖》
吳偉《長江萬里圖》為絹本水墨 縱27.8厘米 橫976.2厘米。
吳偉的不少山水畫,其實是以山水為襯景的人物山水畫,在這幅作品中,畫中人物與山水相結(jié)合,在具體表現(xiàn)上簡勁放縱,昂然瀟灑,不流于粗俗,作品在構(gòu)圖上宗馬遠、夏圭之法,取山景一角,但遠山相連,坡石用筆粗放,其斧劈皴更加豪放,水墨淋漓,冬樹蒼古,畫法堅勁有力,古意森然。冰山用墨泛染,寒氣逼人,背景全用暈染,濃淡得體。《長江萬里圖》墨筆畫險峻山嶺,近景為蒼古之樹生屹立于巨石之間,整幅繪畫筆法縱橫灑脫、老辣,是畫家晚年時的精品。
五、明 佚名《長江萬里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六、張大千《長江萬里圖卷》
張大千的《長江萬里圖》長卷作品, 高半公尺余,長達20公尺。是1968年為賀其好友張群八十壽辰,積十日之功精心繪制,畫幅的表現(xiàn)形式為傳統(tǒng)之中國手卷。主要景點起自四川境內(nèi)的長江上游,可以從畫中明指的有岷江、都江堰、索橋、導(dǎo)江玉壘、重慶、萬縣、三峽、宜昌、武漢三鎮(zhèn)、廬山、小孤山、黃山、蕪湖、南京、鎮(zhèn)江、金山寺、焦山、上海,至崇明島出海為止,彰顯了大千“潑寫兼施、色墨交融” 風(fēng)格。畫幅由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趙恒惕簽題。
在技法上,這是—幅潑墨潑彩畫、他既采用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破墨、積墨、潑墨等技法,義融匯了西方繪畫的潑彩法,形成了“潑寫兼施、色墨交融”的風(fēng)格,這也正是張大千晚年的主要畫風(fēng),具有強烈的個性,豪邁奔放、雄渾蒼茫,展卷之下,萬流奔騰,千巖聳峙,其壯麗令人嘆為觀止。
七、吳冠中《長江萬里》油畫長卷
此件《長江萬里圖》是1973年吳冠中從農(nóng)村調(diào)回,參與北京飯店大型壁畫《長江萬里圖》創(chuàng)作的綜合性成稿。當(dāng)時參與創(chuàng)作的團隊還包括黃永玉、袁運甫、祝大年等老一輩藝術(shù)家。現(xiàn)存《長江萬里圖》同題材油畫作品共兩件,另一件油畫長卷《1974.長江》,經(jīng)專家鑒定應(yīng)為同一壁畫創(chuàng)作的底稿或初稿,已于2006年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收藏。
現(xiàn)存《長江萬里圖》為市面僅存描繪長江壯闊景象的油畫長卷巨制。該作品卷首有吳冠中的補題:“一九七一年至七二年間,偕小彭、運甫、大年、永玉諸兄,為北京飯店合作《長江萬里圖》巨幅壁畫。初稿成,正值批黑畫,計劃流產(chǎn),僅留此綜合性成稿,小彭兄冒批判之風(fēng)險,珍藏此稿,今日重睹手跡,亦驚喜、亦感嘆!一九九○年七月八日 北京紅廟北里六號樓 吳冠中識。”可見歷經(jīng)多年吳老對該作品仍甚為珍愛。2011年11月秋季拍賣會成交價1.495億元。
八、溥儒 《長江萬里圖》
溥儒即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xué)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