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男,1963年出生,路橋人。1999年開始收藏婚書,至今共收藏2000余份。其中,最久的有150多年歷史,最大的尺寸是長200厘米、寬50厘米。
觸電婚書
1999年的一天,我在路橋古玩市場閑逛。古玩市場上的東西千奇百怪,但出賣婚書,在當時還是極為少見的。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賣婚書,很驚訝。我在想,這個也可以收藏嗎?
婚書的主人是寧波人,賣的是一張民國時期的婚書,絹質品,背景是精美的國畫,整體造型非常漂亮。我愛不釋手,10分鐘后,我用50元錢買下了這張婚書。
尺幅最大的婚書,長200厘米,寬50厘米。
150多年前,咸豐年間的婚書。
民國時期的改嫁婚書。
民國時期的同居契約書(律師公證立約)。
民國時期的訂婚證書。
上世紀50年代的離婚證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的男到女家結婚落戶證明書,在當時被稱為婚姻問題上的一場革命。
晚婚光榮證
之后,我開始有意識地光顧各地的古玩市場,向古玩商預約,收集到好的婚書賣給我;電腦普及后,我又從網上廣泛搜尋。
我每年都要跑幾趟上海古玩市場,那里許多古玩店的老板都跟我混熟了。2007年的一個周末,我在上海古玩市場里逛,有個遼寧的朋友告訴我,他店里有一張宣統(溥儀年號)年間的婚書,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先看看。
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婚書。我一看,嚇了一跳。這是一張長200厘米,寬50厘米的婚書,內容是關于河南兩戶富庶人家子女的婚嫁契約,文字表述清晰連貫,紙質是紅宣紙,屬于上品。我收藏婚書多年,還從未見過這么大尺幅的婚書。 我問老板多少錢?遼寧人說6000元。這么高的開價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猶豫再三,沒買。半年后,我再次去上海古玩市場。遼寧人說,想把店轉讓掉,這幅婚書4000元賣給我。我說太貴了,我們都讓一點,3000元。遼寧人想想,答應了。
付錢的時候,想想3000元錢,就換了一張過時的婚書,還是有點心疼的。然而,回到家后,我查閱了很多資料,都沒有發現比這張婚書尺幅更大、年代更久的,不由贊道“真好”。
淘到一張好收藏品,就像農民莊稼大豐收,淘金者淘到黃金,心情好得無法形容。所以,每收藏一張好婚書,我的內心都會充滿了喜悅之情:冥冥之中,有幸相遇,這是緣分哪。
婚書藏品之最
我目前收藏的婚書有2000多份,除了香港、澳門外,全國各個省份的都有。在我們這個圈子里,數量之多,無人能匹。
我收藏的婚書,不僅從量上取勝,更從質上取勝。從一開始,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基本準則:從橫向考慮,婚書須體現不同地域的特點,從縱向看,婚書須反映不同時代的特征。同一版本的婚書,最多收藏不超過3張。
細細分類我的收藏品,從時代上劃分,清朝的有一百六七十張不同樣式的婚書,民國的有三四百張,解放后文革前的有上百張,文革時期的有156張,改革開放后的婚書變化少,只須收藏有代表性的幾張就夠了。從數字上統計,我收藏的婚書至少有700種不同的樣式。
這么多的婚書,得意的收藏自然不少。我收藏的年代最早的婚書是咸豐年間的,距今有150多年的歷史。
1950年5月1日,頒布了新中國成立后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一年的結婚證書,非常有歷史價值。我從網上搜索,功夫不負有心人,搜到了一張1950年12月的結婚證書。
面對這么多來自不同地點、不同年代的婚書,我也曾試過尋求婚書當事人的故事。然而,因為歷史久遠,或者幾經他人之手,這些婚書主人的故事根本無法追尋,這個努力只能落空。我所能做的,就是記載下我找到這些婚書的時間、地點和婚書品質的簡單說明。
婚書里面看歷史
我說的婚書,主要是指解放前的各種形式的婚姻文書和婚姻證明,以及解放后的結婚證書、離婚證書、復婚證書等婚姻關系憑證。
我對這些婚書作了排列和研究,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婚書的不同形式的演變,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歷史文化的變遷過程。
我梳理了一下,每本婚書都有時代的烙印。清朝中后期的婚書,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文書,從婚書上可以看出“娃娃親”、“童養媳”、典(租)妻生子等不正常的婚姻形式。
到了民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逐漸被接受。這個時期的婚書,左、右上方各站著一個小男孩,手拿丘比特之箭,底下是玫瑰花和鴛鴦戲水——這是當時摩登人士的婚書的典型版本。
解放初期,結婚證形式改成獎狀式,印制比較簡單,內容、格式不一,圖案色彩也比較單一樸素。上世紀50年代后期,結婚證印制逐漸考究起來,主要體現在多色套印和吉祥的寓意上,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鴿等精美圖案組成,用詞也比較統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是這一時期婚書的主題詞。
“文革”時期的婚書(包括結婚證、離婚證以及婚姻文書等),“語錄、口號、標語,毛主席光輝形象,太陽、紅旗、葵花”是特定標志。婚書上的圖案設計及字里行間,無不透著時代氣息。
“文革”結束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結婚證返璞歸真,回歸其法律文書的本質。證書大多貼上了夫妻雙人合影照。1991年開始,結婚證改由國家民政部統一監制,格式漸漸從獎狀式改成本子式,以方便人們外出攜帶。
從2004年起,全國統一使用同一格式的結(離)婚證。新時代的結(離)婚證封面為棗紅色,增加了水印的防偽標記。
婚書是歷史的見證,我覺得我有責任把它們收集起來,保護好。我自己也從收藏中得到了許多樂趣。
題照為王文君向記者介紹他的婚書藏品,圖中這張是新中國《婚姻法》頒布后,目前發現最早的結婚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