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仿佛再次看到那波光粼粼的浩瀚江水,那明燦燦的陽光底下拉出的一串細碎的金光,隨著水波一點一點地蕩漾。
在晴朗的夏日,從渡河船上迎著日頭往江面眺望,便是看到這樣的景象。
那時的萬縣市,還沒有長江大橋,連接沿江兩岸的,便是擺渡的輪船了,我所熟悉的是長江十七碼頭到江對面陳家壩的渡輪。渡輪停靠的地方,通常是固定的躉船,兩岸都有,用以停船、候客和上下客。
從江北岸到躉船,是用寬鋼板搭起的活動走道,隨著江水的動蕩一晃一晃的,不過,走習慣了也不害怕了,還會覺得很好玩兒。未曾出過遠門時想到的是好玩兒,可到后來遠游回鄉,再走在這晃動的鋼板橋上時,心中卻是滿滿的對于回家的熱切和期盼。
鋼板浮橋到躉船的門口有人賣票,進了躉船則象是進了一間水上大屋子,高高而寬大的空間,沒有間隔,四周靠邊的地方是固定的木板凳,方便乘船的人歇歇腳。我看記得有不少挑著菜擔子的人在等船,想來是到市里賣菜的陳家壩的農家吧。躉船看著寬敞,但等到船快到的時候,等的人便不少了,
躉船一側連著靠岸的走道,一側則面向往來的渡輪,就在通向渡輪的出口附近通常有幾個高過膝蓋的粗木樁子,是用來套渡輪纜繩的。側面有一米多寬的走道,繞著中間的大屋子,則是下船的人的通行道。
“嗚——”,渡輪終于從江對岸開過來了,伴隨著“突突突”個不停的馬達聲響和嘈雜的人聲,船尾靠近躉船,然后有人甩出一道粗粗的鋼索,套上躉船的木樁子,拉近,到渡輪與躉船親密地緊緊挨在一起后,熟練地繞上好幾圈,OK,停穩了,這時渡輪上的下客口堆滿了人,欄在門口的鐵鏈子剛一取下來,性急的乘客就迫不及待地大步走出來,邁上躉船,急急下船去了。
待對岸過來的客人都走了個干凈,躉船上的工作人員就將出口上的鐵鏈子取下,呼啦啦,一大群人就奔過去了,急著先上船,可以搶個好座位。
渡輪通常是上下兩樓,鐵皮樓鐵皮屋鐵皮椅子,船頭有略寬一點的甲板可讓人活動,船尾及兩側是走道,可以往下見到船槳激起的雪白浪花,當渡輪迤邐前行,江面上就留下兩道長長的白色水花。
“嗚——”,渡輪啟航了,船頭方向微轉,朝向對岸陳家壩躉船的方向,緩緩駛出。我喜歡站在渡輪右側,看著船下面及無限延伸的江面,渾黃的江水,波光粼粼,卻又浩浩蕩蕩,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從西向東,從雪山向著大海,滾滾奔流而去。我通常是周末上午搭渡輪去陳家壩玩,大多時候天氣晴好,上午的陽光揮灑下來,在粼粼的水波上映出一片片細細碎碎的金光,隨著水波一點一點地蕩漾……多么美的景象啊,美得象一首歌,一首怎么也唱不厭的江上船歌!
通常是在我出神貪看江景還未看夠的時候,渡輪就要靠岸了,“嗚——”地扯響汽笛,我也收起心神,拾輟拾輟東西,隨人流邁上輕輕晃動的躉船,快樂地奔向目的地而去。
在我心里,長江上的擺渡輪是永遠的美麗畫面和快樂記憶,無限懷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